阿坝的深秋
2017-06-08罗瑜权
罗瑜权
一年四季中,我最爱秋天。秋天,不冷不热,秋高气爽,很适合户外健身运动和旅行。去年的秋天,我早与家人商量,到阿坝去旅行。到阿坝旅行的原因有二,一是阿坝的秋天很美,天空很蓝,阳光很暖,气候宜人,正宜旅行。有人把这个季节到阿坝旅行称为中国秋天旅游最美的线路。二是阿坝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心,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到那边去看看。
我曾经三次到过阿坝,这与我在绵阳工作生活多年有关。绵阳市下属的北川、平武两县,就与阿坝的茂县、松潘接壤,从路途上说,两地相邻,交通方便。
这次再到阿坝,算是第四次,时间却相差了十年。一到秋天,我就秋心荡漾,急于成行。由于阿坝属于高原地带,我有高血压,家人担心“高反”,提前为我准备了葡萄糖、红景天等防治“高反”的药物。
羌城过羌年
茂县是我们进入阿坝的第一站。茂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跨岷江和涪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带,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
我们到达茂县的这天,农历十月初一,正好是羌族的羌历年。羌历年,羌语称“日麦节”、“日美吉”,意思为“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羌历年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三至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过“羌历年”的地方主要有北川羌族自治县、茂县、松潘、汶川、理县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过年期间,羌族聚居区的村民人人着盛装,汇聚在山寨坝子中,由羌家老人领唱,众人合唱喜庆歌,羌族小伙儿敲击着羊皮鼓,大家载歌载舞,欢跳沙朗、锅庄,畅饮咂酒。
关于羌历年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相传玉皇大帝的幺女木姐珠,因看上人间羌族小伙子斗安珠,执意要下凡同斗安珠结婚。临行前,父母陪奁了树种、粮食、牲畜等。木姐珠来到人间,很快繁衍了人类,所带的树种也很快长成了森林,粮种给人间带来了五谷丰登。她感念父母恩惠,于是便把丰收的硕果、粮食、牲畜摆在原野,向天祝祈。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月初一。以后,羌族人民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
据羌族作家、四川省羌学会副会长、北川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成绪(成绪尔聃)介绍,羌历年起源于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恩与崇拜。羌历年的传统过法是非常有特色的,节前家家户户清扫房屋,赶制新衣,备办年货,也有选择年节举行婚礼的。年节这天早晨,主人要给辛勤操劳为夺取丰收立下汗马功劳的牛马以最好的饲料犒赏。
祭祀是羌历年最重要的活动,寨上村民都要盛装参加,这期间大家都停止劳动。祭祀仪式也因地域支系不同而大同小異,由许(端公)宰牛、羊祭祀天神,各家则以面做的小禽畜作为祭品供奉天神和祖先。有的村寨要祭山神,每家派人携面制祭品参加。当神林中敲击的皮鼓声响起神杖彩带激烈挥动时,端公的跳神便把村民带进了庄重肃穆充满虔诚和期冀的气氛中。宰羊时,端公用冷水淋洒羊头,羊头不停摆动,说明山神领受了,可杀;不摆动,则不敢杀。羊血洒于神坛前,羊头躬敬山神。敬神的肉将分给各家各户带回享用。跳神后,各户代表于神林中围坐吃煮熟的羊杂羊肉,豪饮咂酒。
过羌历年期间,无论到哪家,主人都会摆上肥而不腻香滑可口的猪膘肉和洋芋糍粑款待客人,并劝饮咂酒或白酒,热情备至。2006年,羌历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这天,我们在茂县“中国古羌城”广场,跳沙朗,喝咂酒,真正感受到了羌历年的盛大和隆重。一群群身着盛装的羌族人民,用激越的舞蹈展示了古羌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羌族传统习俗的丰富多彩,更让人沉浸在醇厚浓郁的人情乡情之中。
桃坪羌寨
离开茂县县城,沿着国道213线,我们朝理县方向前行。按照行程安排,当晚我们要住在理县县城,同行的人已经在网上订好了宾馆。
一路上,两边高山深处到处可见很有特色的羌寨,我们如同在画廊中穿行。桃坪羌寨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羌寨。羌寨距离理县城区40公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九黄线旅游圈的重要景区。羌寨内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坡上垒,其间碉堡林立,被称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原名“赤溪”,因当地溪水中石头呈红色而得名,后因种桃满山而有现名。桃坪羌寨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寨子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西汉时即在此设广柔县,桃坪作为县辖隘口和防御重区便已存在,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桃坪羌寨建筑独特,山寨顺山势修建,民居以石头砌成,住房与碉楼一体。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宫。寨房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有二至三层,上面作为住房,下面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屋内房顶常垒有一块卵状白色石头“小塔”,是供奉羌人的白石神。堡内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还可作消防设施。
进羌寨大门,正面是一座大禹雕像,雕像背后镌刻着世界自然联盟委员、羌学研究院院长张善云撰写的《桃坪赋》和《桃坪新寨赋》,在《桃坪赋》中第一段写到:“西羌圣地,神禹故里,宝山之麓,沱水之滨,西汉元鼎六年置广柔县于古城,为固广柔,屯兵赤溪,筑碉楼,建兵营,守城池,扼外侵,数年敌不敢犯,营房遍植桃林,春闹枝头,灼灼流光,众赐雅号,始称桃坪。”在最后写到:“桃坪,无石不藏古,无房不藏古,无碉不藏古。好一个生生不息的稀世东方古堡,珍藏着无数天机。桃坪,无处不歌舞,无事不歌舞,无人不歌舞,好一个欣欣向荣的原始西羌古寨,流淌出无限情怀。西羌觅古,史意深邃,古堡探奇,奥妙无穷。”
在桃坪羌寨,许多地方都有明显的羌文化标志。寨门上挂着吉祥物——头顶红布的羊头,这就是羌族的神羊崇拜和挂红礼仪,传达着对贵客登门的崇敬。在一条沙朗风情街口,摆放着一个大羊皮鼓,进大门口摆放着一个大大的酒杯,这些都反映了羌族的民俗文化和生活。在羌绣广场,还有羌绣的塑像,游客正站在一边照像合影。碉堡墙上挂着许多包谷、红辣椒,象征着丰收。去沙朗广场的路上,立着一排排黄色红边绣着“羌”字的小彩旗,有许多羌民在路边摆摊设点卖当地盛产的苹果、牦牛肉等土特产,有一位70多岁的羌族老人一边卖物一边跳着欢快的羌族舞,并对过往的旅客很热情地微笑着。
漫步桃坪羌寨,让我们处处都感受到浓浓的羌文化、羌历史。沙朗广场上,羌族人物塑像,展现的是羌族服饰以及乐器羌笛和口弦。释比祭坛上,供奉的白石,无声中传达着羌人的释比文化和对白石的崇拜。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真不愧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
桃坪羌寨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特殊地理位置,近年来成为了许多影视的拍摄地,《南行记》《杀生》《幽林越过边界》《走进西部》等影视剧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
到达理县县城,已近黄昏,街上的行人无论男女都穿着冬装。夕阳的余晖,照亮了高山,远处的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我们结束了第一天的旅程。
这晚,我们夜宿在一个家庭宾馆,店老板是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电力部门上班。宾馆在城边小河旁,环境清静,干净整洁,室内电视、空调和WiFi齐备。店老板很是热情,看到远方来的客人,又是为我们搬运行李,又是介绍当地的特色小吃,给人一种“家味”的温馨。
杂谷脑河谷
到理县,目的很明确:到米亚罗看红叶。米亚罗,藏语译为“好玩的坝子”。米亚罗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理县境内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河谷地带。“杂谷脑”在藏语中是“吉祥”的意思。
第二天早晨起床,理县的天气极好,到底是毫无污染的雪域高原,天空特别的澄净、蔚蓝,云彩特别的白净、清晰,远远望去,能看到远方的雪山。
早餐后,我们沿着国道317线杂谷脑河谷而上,然而一路上让我们失望的是,这个红叶观赏景区沿途除了偶尔在山上能看到一两棵耀眼的红叶树以外,成片的红叶群已经不见了。在米亚罗小镇,两位从成都过来已经连续三年到米亚罗观赏红叶的老夫妇告诉我们,这三年米亚罗的红叶都很少,要在米亚罗看到红叶,还要深入到公路两边的沟内徒步观赏。
我们在米亚罗小镇上简单午餐后继续北上,出小镇不远左拐进入公路边的一条小沟,路边有“米亚罗自然保护区”的标牌。这条小沟外来的旅行车很多,沟内道路狭窄,大车不许开进,游客只能下车步行进入。
进入沟内,越往里走,景色越美。群山连绵,溪水清澈,金黄流丹,姹紫嫣红,风景迷人,尤其是当一阵阵秋风乍起之时,那蓝天白云,那小溪上的五色经幡、远山中的藏式民居、密林中被染成绮丽的金黄色的树叶等自然景观,构成一幅美丽的秋景画卷。随行的几位女士跳下车,一路笑声朗朗,拿出各种颜色的围巾,在阳光下挥舞,醉入山涧,留下美好的时光。
尽管这次到米亚罗没有看到更多的红叶,心中有些遗憾,但米亚罗自然保护区内秋景簇拥处居住的藏族人民,其淳朴的民族习俗及古老的石寨古堡,还有藏族极具特色的服饰,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出米亚罗自然保护区,沿着河谷上行,经过夹壁土司官寨村,来到马尔康县一个叫马塘的藏族村寨。村寨小溪旁有座吊桥,吊桥边有“阿来旧居”的路标。阿来是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2000年,年仅41岁的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经过刷经寺,我们到达红原县壤口乡的三岔路口。向前直行过查真梁子,可到达红原大草原的腹地,向右翻越雅克夏雪山可到达黑水县奶子沟。海拔4345米的查真梁子是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我们穿行在红原大草原广漠大地上,天高云淡,空气清新,一层不染,人的心灵受到一次次冲击和震颤。站在漫无边际的大地上,望着远处的高山蓝天,清澈透明的阳光,可使人的目光视线延伸得很远很远,直至天边的地平线。看到阳光下满山放羊的牦牛,我总和一些美丽的歌曲联系在一起: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爬雪山过草地
从理县到红原县壤口乡,车子一直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行进。过了壤口乡,翻过雅克夏雪山,就主要是下坡路段。这一带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主要经过地,雅克夏雪山是红军翻过的三大雪山之一。一路上,我们看到沿途有不少的红军长征遗址和当年写的红色标语。同行的人说,我们这一路也是在爬雪山,过草地,经历新的长征。
翻过雅克夏雪山,进入黑水县地界。黑水藏名为“措曲”,是“生铁之水”之意。黑水也是红军长征路过的主要地方,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先后三次进出黑水,历时一年零两个多月,并在县城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红军在黑水翻越三座大雪山,即达古雪山、昌德雪山和雅克夏雪山。站在山涧,远观是蓝天白云和座座洁白晶莹的雪山,近看是萬紫千红、五彩缤纷的彩林和不时出现镶嵌在群山峻岭中的古老藏寨、磨坊,还有山坡上游弋的牦牛和山羊。
沿着S302随着黑水河一路下山,进入奶子沟,便进入八十里彩林的画廊。“奶子沟”在藏语中是美丽富饶、幸福安宁的意思。八十里彩林风情谷因身处深谷独享清幽雅静的奶子沟而得名,又以美甲天下的彩林世界而闻名。这里植被丰茂,阳光灿烂,氧气充足,是个天然的大“氧吧”。一路上,蜿蜒流淌的河流两旁群山叠嶂,河两边的山地上长满了桦树、枫树、白杨、沙棘、海棠等树种。奶子沟的红叶比米亚罗多了许多,一眼望去,满山成片,层林尽染。沟内的潺潺流水,与满山的红叶相互交映,整个山沟就像一幅立体的五彩缤纷的油画,令人心旷神怡! 柔柔的秋风掠过小沟的水面,吹得小树枝哗哗作响,几片红叶在晚霞中跳着快乐的街舞醉入清澈的水面,像小舟在海中漂荡。
阳光,雪山。
红叶,彩林。
溪流,藏寨。
这就是阿坝的秋天,这就是人间的天堂。
当天晚上,我们在黑水县城一家汤锅店品尝了阿坝美食牦牛肉和羊杂火锅。
雪域高原的夜色特别寂静,夜空中能看到散落天穹的星星。没有污染的清新空气,茂密的山林草甸,清冽的积雪融化成流水,雪山下宁静、祥和而朴实的石碉,浓郁原生态的藏族生活习俗,透着一种高原上雄浑、苍莽而幽静的神秘气息。这一切是喧嚣、浮躁的内地都市根本无法比拟的。
这天晚上,在宾馆睡了一个好觉,次日早起感到精神充足,我走出室外,沿着小溪行走,寒风迎面,冰凉冰凉,就像这深秋的情一样。几个藏族老人手拿佛珠,一边交谈,一边对着我点头微笑。我走了不远,看到一座小桥,小桥上挂满经幡,小桥对面的藏家已升起炊烟。
随后,我到宾馆对面一个小食店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杂汤。老板说,牛杂汤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味道鲜美,做法简单,在高原上吃了牛杂汤能防寒保暖抗饥饿。
色尔古藏寨和叠海松坪沟,是我们行程的下一站。色尔古藏寨,是黑水县重要的交通隘口。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并建立了色尔古乡苏维埃政府,是红军革命根据地。在路上,我们看到一个标牌上写有“徐向前指挥所”几个大字。顺着标牌指向,我们进入藏寨。古时,色尔古人为抵御外族的侵犯,多群居,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藏式民居。藏寨依山脊修建,居高临下。碉楼用片石蘸黄泥浆砌墙,一般为三层。碉楼底层稍大,逐层斜上,呈台柱型,基础坚固,冬暖夏凉,修建百年而不垮。户间小巷由片石镶嵌,阶梯密布,纵横交错,初临其中,如进八卦。整个藏寨结构严谨,户户相通。一条清澈的溪水与寨楼相通,一旦发生意外,水渠则成了安全通道和打击敌人的重要阵地,形成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藏楼远望如欧式古堡,堪称建筑史上的一绝。
松坪沟,位于茂县叠溪镇松坪沟乡,是九环线西线上第一个国家4A级景区,也是九环线旅游线路必游景点之一。景区生态环境原始古朴,风景宜人,以雄山、异水、秀林、幽沟、地震遗址、羌族民俗风情为人瞩目。景区有松坪沟、水磨沟、白石海、长海、珍珠瀑布、五彩池、白石羌寨、林海叠翠、水墨烟云等多个景点,素有“三沟九海十四景”之称 。
我们从白石羌寨坐景区观光车上山,一直到长海。深秋时分,漫山红叶,高山青松,苍翠葱郁。阳光下的海子,湖面平静如画,其水碧绿,宁静而美丽,青山松树倒映其中,给人以“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感觉。站在高山上,极目远望,只见金色的阳光洒满海子水面,微风拂过,波光粼粼,四周山峰峭立,林木茂密,山、水、林在幽静中组成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我们从长海沿着山沟徒步下山,一个海子接着一个海子的留影拍照,一路美景,一路赏秋,饱览山水秀色,彷佛让人置身仙境之中。
边陲重镇松潘古城
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植物学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先后五次到中国进行植物考察,四次到达四川西部的松潘,他为松潘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民族文化所痴迷、陶醉,留下对松潘的爱慕之言:如果命运安排我在中国西部生活的话,我别无所求,只愿能够生活在松潘。
我们在松潘古城一个小巷,看到一面墙上挂着的古城重点地段规划图,上面有两张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在松潘拍摄的放大照片,从照片上还能看到百年前松潘县城的繁华和昌盛。
松潘,古名松州,是四川省历史名城,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自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设立湔氐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陲”,故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松州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松州古城,仍然保持着明代以来的基本格局。古城城开四门,皆是用石条砌成的拱形,青石砌成门墙,显得厚重而古朴。在城的西门,还保存着古城墙、古城门。漫步于古城内的青石路上,两边青瓦木梁的建筑鳞次栉比,城内庙宇的钟声偶然传来,令人心静。
松潘是多民族聚居区,由藏、羌、回、汉等21个民族构成。在松潘古城东门外,至今还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文成公主是中国最昌盛唐朝之宗室公主,因和亲政策远嫁神秘之邦西藏的吐蕃,离开了繁华的都城长安,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松州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汉藏和亲让汉藏修睦,也让这座古城愈显厚重。
出松潘县城向北行17公里,就是川主寺。川主寺不是一座寺庙,而是一座小镇,隶属于松潘县,是通往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地。
川主寺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园名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主碑41.3米,重10吨,建在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顶上,由红军战士铜像、碑体、基座组成。红军长征纪念碑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从山下登到山顶,需要跨越609级台阶,象征红军长征所经过的609次战役。汉白玉的碑座形似雪山,高24米的碑身为三角立柱体,象征红军三大主力紧密团结,坚不可摧。碑顶上立着近15米高的红军战士像,双手高举,一手握枪,一手持花,象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纪念碑,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璀璨夺目。
红军长征纪念碑为何在松潘?带着这一问题,我走访了一位当地朋友。他说,1985年,中央为纪念红军的长征伟绩,弘扬“长征精神”,决定在四川雪山草地修建一座纪念碑,并指出不是长征路上某个具体事件的紀念碑,而是个“总碑”,具有象征意义。当时选址定在阿坝州,是因为1935年5月至1936年8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都曾从这里翻越过长征中最艰难的雪山,跨越过最艰苦的草地,举行过重要的会议,进行过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红军长征纪念碑先后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过川主寺,到黄龙,要翻越雪宝顶。雪宝顶,海拔5588米,是岷山的最高峰,涪江的发源地,涪江是绵阳的母亲河。在古冰川和现代冰川的剥蚀和高寒的融冻风化下,雪宝顶四壁陡峭,银光闪烁。黄龙景区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唯一的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黄龙景区已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深秋的阿坝,湛蓝的天,金黄的地,这里是心灵的净土,这里是灵魂的天堂。穿行在深秋的阿坝,我不仅为这里的高远和纯净所感动,更为这里的清新和绚丽所震撼。我爱秋天,我爱它的迷人。我爱秋天,我爱它的成熟。在阿坝,我们一路前行,我看到的是阿坝灾后建设的新面貌,看到的是阿坝积极向上的新动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汶马高速、成兰铁路通行后,阿坝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阿坝的人民将更加幸福。
在告别阿坝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阿坝的深秋不仅五彩缤纷,美轮美奂,而且阿坝的人、阿坝的山水体现出的热情豪迈、坚韧向上、执着奉献等优秀品质,更加让人尊敬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