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王河丹
2017-06-08安黎
安黎
猴子的世界里,也有明星,最著名的,当属《西游记》里的那位姓孙的猴子。
孙悟空无疑来自于虚构,半人半猴,因猴性人性兼具而家喻户晓,受到不同年龄段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并繁殖出了不同的寓意和解读:孩子们看到的是它变幻魔术一般的能耐,叛逆者看到的是它犯上作乱的勇敢,执掌权柄者看到的则是它一个跟斗栽了十万八千里,却无法逃出如来佛的掌心。
但事实是,在现实中,孙悟空压根儿就不存在。然而在南湾猴岛,我却至少与三个“孙悟空”不期而遇。
第一个站立于缆车的入口处。那个“孙悟空”,高高挑挑的,似乎是在忙着维持秩序。看到我举起手机照相,他赶紧侧过身去,于是我拍摄到的,仅为他的半个侧脸。第二个“孙悟空”晃动于缆车的出口处,比比划划的,仿佛是在疏散游客。我意欲拍照,刚举起手机,却被他强行制止——他胳膊一抡,我的手机差点儿掉落地上。
第三个“孙悟空”就是王河丹了。
王河丹一身“孙悟空”的装扮,坐在一个写有“照相”二字的牌子旁,低头摆弄着手机。“孙悟空”摆弄手机,这样的画面本身,就给人一种混淆时空的错位感。怀有写作目的“到此一游”的我,对这等细节,自是不肯轻易放过。趁其不备,我点击了手机上的按钮,存留下一张用于追忆的照片。我的拍摄,惊动了“孙悟空”,他站了起来,既未因受到冒犯而愤慨,也未对我横加驱逐。我不打自招地向他解释,说拍照并无恶意云云,继而得寸进尺地询问他能否将面具拆卸下来,让我一睹他的真实面目?依我之猜想,我的請求属于过分之举,有点儿异想天开,百分之百会遭到他的严词拒绝。然而,出乎我的预判,他真的就顺应了我的期待,像拆解包装袋那样,将头部的面具卸掉,从而露出一张阳光明媚的笑脸。这张脸,端庄而俊朗,洋溢着和蔼,飘拂着友善,又隐含着羞赧。他的眼圈尽管涂抹着脂粉,但那无比透亮的眼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碧澈的清泉。
我与他的真人合了影,并互加了微信,然后就道别。夜晚无事,我给他发去一条信息,想与他随便聊聊,以了解他更多的生存背景,为写作收集素材,并提及他若方便,可来酒店一见。他的住处距离酒店很远,但他还是搭乘出租车赶了过来。他很有礼貌,也很讲究礼数,手拎的塑料袋里,鼓鼓囊囊地装满了各等水果。当得知他单趟出租费,就耗去四十余元之巨,我顿生愧疚,对自己鲁莽地邀约他而心生悔意——我知道,对于收入并不丰厚的他,一二百元,那可是两天风吹日晒的劳动所得。为弥补他的经济损失,我提出通过微信,给他发一个红包,却遭到他的断然拒绝:老师您千万别发!就是发了,我绝对不会领取的。
眼前的王河丹,浓妆褪去,从“孙悟空”的伪装中剥离,完全复原回了自己。他清纯素朴,谦和内敛,一轻语,一微笑,皆真诚扑面,素质毕现。遗憾的是,王河丹高中毕业便踏足社会,没有将学业坚持到底,但听其言,观其态,单就做人的教养而论,很多高学历的人未必就能够得着他。然而,年方三十三岁的他,却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肩膀上挑着一副无比沉重的担子。过早地在生活的漩涡里沉浮挣扎,使他有点儿手忙脚乱,并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不到坐标和轨道而慌张和迷惘。他的老家在儋州的乡村,在那样一个僻壤之地,年过六旬的父亲从事着割胶的行当,勉力支撑着一家老少的生计。他的妻子是个典型的川妹子,精练能干,吃苦耐劳,但性格耿介泼辣。三代人同挤于一座屋檐下,难免锅碗碰瓢盆,于是各种分歧就繁衍出纷纭的矛盾,这让涉世不深的王河丹,如齿锯心,左右为难,却又难解其结。
年纪轻轻的王河丹,为何生育出这么多的儿女?答案很明晰,无非是受到因循守旧观念的影响所致。在农耕的乡村,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依旧是每个家庭非要完成不可的重大任务,是每对婚配男女所要肩负的天然使命。不然,不但自惭形秽得抬不起头来,而且还会屡遭他人的冷嘲热讽。王河丹无论身居何方,都逃不出村野的藩篱,都躲不过乡土目光的盯梢,于是,不管是自觉自愿,还是被逼无奈,他都在这种观念面前束手就擒。他婚后的第一胎是个女儿,第二胎还是个女儿,第三胎孩子在翘首期盼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山摇地动般地降临人世:竟然是一对双胞胎兄弟!
喜从天降,忧亦从天而降。王河丹本就沉甸甸的挑担里,又添加进两块分量不轻的巨石。他扛着家庭,犹如扛着一座泰山。
王河丹的工作,几经变化,做过保安,做过水手,对此,他满怀歉疚,一个劲儿地强调对不起领他上路的人。他现在的职业,并非自行摆摊的个体化劳动,而是效力于一家公司。每天之每天,从太阳东出,到太阳西落,他都要穿戴上“孙悟空”的行头,或站或坐于南湾猴岛有人经过的小道旁,和那些愿意与“孙悟空”合影的人立此存照。合影者以孩子居多,家长大多只负责掏钱。每拍一张照片,收费十元,还要为合影者反馈礼物,而王河丹,仅能从中抽取到一元。也就是说,王河丹每天必须与人并肩一百次,微笑一百次,他的月收入才能勉强攀上三千元。
但王河丹为人不悭吝,更不会为追逐金钱而不择手段。与他见面后的第二天中午,猜想他大概已淡忘拒收我红包的誓言,我不动声色地又给他发去一个红包,继之又苦苦相劝,望他收下,但他依旧不为所动,红包最终还是完璧归赵。离开陵水的前夜,他来酒店与我道别,又拎来两箱满满当当的特产,内装芒果和各式袋装食品等,我坚辞不受,却怎么也执拗不过他——我为他的真情真义而动容,为他精神的高洁美好而感怀。走南闯北,我见过太多的名利之徒,见过太多污迹斑斑迷失的灵魂,而今偶遇王河丹,仿佛是在污秽的江湖旁,发现了一潭清水;仿佛是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亲近了一丛鲜绿。
王河丹很平凡,但平凡中却蕴藏着不平凡。在芸芸众生里,他不显山,不露水,自食其力,默默无闻,却始终恪守着做人的操守与本分,仅这一点,就让我对他心怀敬意。社会需要大树,更需要小草。大树意气风发,小草生机盎然,各有各的价值,缺一不可。我们在仰望大树的时候,切不可漠视和轻贱身旁的小草——正是这些可敬的小草,覆盖了大地的荒芜,营造着人间的绿意,让我们的呼吸变得顺畅舒适,让我们的生命得以根深叶茂。
(选自《民族文学》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