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

2017-06-08张世蓉董亚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语言输出大学英语教学

张世蓉+董亚亚

内容摘要:通过课堂跟踪观察与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兰州理工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现状及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语言输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利用SPSS软件分析学生语言输出时“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成因。结合学生四六级翻译失分原因,探讨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的必要性。并引入克拉申输入假说和斯纳德输出假说理论分析学生语用输出能力差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以及应对四、六级新题型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输入 语言输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习近平在许多重要外交场合发表讲话,强调在平等交流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2017年,教育部颁发最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同时鼓励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大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的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而且,四六级翻译题型也越来越侧重考查中国文化的内容,例如“汉语演讲比赛”、“丝绸之路”、“中秋节”、“四大发明”等,让考生无从下手。有考生将“火药”直接翻译成“TNT”,把“指南针”译成“GPS”。且2016年再次考到中国文化中“功夫”、“旗袍”、“黄色的象征”等内容。可见,母语文化的传播和习得是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而在中国目前的外语教学中,却出现了忽略中国文化的局面。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指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不能用英语很好地表达母语文化的现象,该现象最早由南京大学从丛[1]教授在《光明日报》中首次提出。此后,许多学者对中国文化失语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调研。2002年,张为民、朱红梅[2]基于对清华大学126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测试和访谈,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本族文化。随后,刘世文,蒋亚瑜等[3-4]人针对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足。刘长江[5]阐述了外语教育中本族语文化被忽略的现状,提出了目的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兼容并举的策略。曾洪伟[6]强调在教材、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有必要对目前的大学英语考试进行改革,适当增加文化知识的考题。汪秀芳、牛倩倩[7]等人就2014年英语四、六级翻译题改革提出大英语教学改革及内容的调整。彭熠[8]对CET翻译题改革进行对比和总结,发现“中国风要素”日益突出,因此,他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在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必须拓展文化传播能力。

总体来看,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的研究虽然研究时间、对象、测试内容、样本大小不一,但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大部分受试者不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国文化,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十分欠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对其现状的研究也逐渐系统深入。

综上所述,虽然彭熠、李长华[9]等人就CET翻译改革提出如何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我国文化教学,但未对四、六级真题中涉及文化含量的部分进行分析,也没有对翻译题改革后学生得失分情况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且自2014年12月四、六级改革以来,就CET翻译题型改革谈“中国文化失语”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SPSS23.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调查了兰州理工大学(属工科类院校,其中英语专业招生名额占招生总额的1.064%,與相关类高校及全国英语专业人数招生比例皆相近)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的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现状,基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斯纳德的输出假说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此次研究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兰州理工大学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输入现状如何?

2.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语言输出现状如何?

3.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斯纳德的输出假说理论分析学生语用输出能力差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

1.通过课堂跟踪观察、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调查兰州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的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现状。

2.基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斯纳德的输出假说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对象包括兰州理工大学168名非英语专业大二本科生及30位大学英语教师。

(四)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由学生及教师完成。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填答方式,问题项均采用描述性语句,测量尺度为: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有些同意;4=同意;5=完全同意,并依据此作为每项分值。问卷由代课老师在课堂发放并按规定时间收集,时间平均在15-20分钟。详情可参照附表。

2.访谈,由学生及教师参与。访谈是对问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利用访谈提纲作为访谈依据,以比较弹性的方式提出问题,面对面了解受访者的真实想法,进行了全程录音,时间平均在15-30分钟。访谈结束后,对录音材料进行文字转写和整理,以便对数据信息进行后期的归纳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主要原因分析

首先,借助SPSS23.0软件,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N—回收问卷数量;Min—单份问卷相关问题最低分值;Max—单份问卷相关问题最高分值;Mean—单份问卷相关问题平均分值;Deviation—分值偏差;具体结果如下:

表1:影响“中国文化失语”的主要因素情况表

由表1可知,教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了解不足,均值仅为6.30(1<6.30<8)。教师自身对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有限,均值为3.07(1<3.07<4)。此外,教师们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认识差距较大,均值为21.24(16<21.24<26)。但教师们对文化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好地认识,均值为18.63(14<18.63<22)。

此外,学生对学习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兴趣和积极地态度,均值为20.29(14<20.29<25)。学生普遍认可需要在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部分的英文输入,从而对比学习中英文化,均值为10.02(3<10.02<15)。但学生们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不足,基础能力欠缺,且有些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均值为14.69(10<14.69<20)。虽然学生们普遍对学习语言和文化的观点和看法是正确的,但亦存在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树立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态度,均值为7.77(0<7.77<10)。依据各变量的标准差,可知被调查者的观点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其次,用SPSS做因子分析,将多个影响文化教学的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进而确定影响中国文化教学的主要因子,获得以下的因子负荷矩阵。因子载荷矩阵中的第j列(j=1,2)的各元素的平方和记为aj,称为公共因子Fj对Xi的方差贡献。它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aj越大,表明公共因子的贡献越大,或者说对X的影响和作用越大。

表2:因子負荷矩阵(教师)

因子负荷矩阵是各个原始变量的因子表达式的系数,表达提取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影响程度,通过因子负荷矩阵可以得到原始指标变量的线性组合。并在某一公因子上得分高,表明该指标与该公因子之间关系越密切。由表2可得出影响“中国文化失语”的因素有教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了解情况(X1)、教师自身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X2)、教师对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认识(X3)以及教师文化教学方法的理解(X4)。并依据因子得分高低与影响“中国文化失语”密切程度大小,可知其中为教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了解情况X1(方差贡献值为0.7762=0.603)和教师文化教学方法的理解X4(方差贡献值为0.7082=0.501)为两个最主要因子[10]。故无需加以回归分析及方差贡献率分析[10]。

由表3得出可得出影响“中国文化失语”的因素有学生对学习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态度(X1)、学生对增加中国文化渗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看法(X2)、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X3)以及学生对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X4)。并依据因子得分高低与影响“中国文化失语”密切程度大小,可知影响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最主要的因素为学生对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X4(方差贡献值为0.7402=0.548)以及学生对学习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态度X1(方差贡献值为0.7342=0.539)。

(二)教师和学生对文化学习时间分配及“中国文化失语”原因的看法分析

表4:文化学习时间分配及“中国文化失语”原因总结

由表4可知,教师希望英语课堂时长每周均值为4.47小时(即268.2分钟),补充讲解有关中国文化知识的时间为0.35小时(即21分钟),所占的比例为7.8%(即1/13),分配文化教学的时间较短, 可见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得文化教学内容很局限,并存在部分教师课堂上未曾补充讲解有关中国文化知识的情况,需引起重视。同时,可知对中国文化本身不了解;词汇量不足;翻译水平有限是导致该状况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比为22.3%、21.4%、19.4%。其中对中国文化本身不了解因素所占比率最大,说明教师也认为学生自身对中国文化知识不了解是导致其输出欠缺的主要原因。

此外,学生希望每周英语课堂时间均值为6.21小时(即372.6分钟),课外学习有关中西文化知识的时间为2.92小时(即175.2分钟),相对于充裕的课外时间,学生自主关注并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时间较少。同时,学生课外自学英语时间较短,均值占比英语学习时间仅为24%,明显过于短少。此外,由表中可知自身英语水平有限;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缺乏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学习是导致该状况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比为22.2%、20.6%、17.6%、15.9%。其中自身英语水平和词汇量不足因素所占比率最大,而由表一得知大部分(占77.4%)学生学习英语年数超过8年,但却无法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需引起重视。

(三)访谈结果分析

访谈进一步深入的调查了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失语”的了解情况及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输入的情况。

1.教师访谈

87.5%的受访教师无法说清楚“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甚至有老师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一现象,只有一人(即12.5%)能够较为准确地阐述这一现象。

62.5%教师认为因课堂时间有限、为赶教学进度使得文化教学时间受很大限制,且有3位教师(占37.5%)课堂上未曾补充讲解有关中国文化知识的情况。同时,教师仅限于课文涉及到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练习题等的大概讲解。此外,87.5%的受访教师一致认为时下文化知识考查并不多,教学目标仍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最后,教师自身文化知识储备不充足也是导致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之一,如T2说:“英语教师以英语语言教学为主,多半接触的是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知识谈不上专业,理解也不透彻。若再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得提前深入备课,且很少有老师能做到。”可见,教师对中国文化认识不足,因而所谓的课堂文化教学也只是老师知多少讲多少。且有一半教师很少用英语介绍母语文化。

2.学生访谈

36.7%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而63.3%的学生有时会遇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电视节目、网络资讯、手机等信息源,而对于报纸杂志、文学书籍根本没兴趣。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低。由此反映出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很随意,并没有给予文化学习以足够的重视。

90%的学生持赞成在英语课堂中增加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的环节。如S7说:“对于理工科学生,英语课堂本来就很无聊,加入介绍中国文化的环节,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把学到的中国文化用英语介绍给外国朋友”。而当问及“教师会经常讲解中国文化知识和一般以何种方式讲解”时,83.3%的学生表示老师会讲解课文涉及的文化知识,但只是简单提及。当问及是用英语还是汉语进行讲解时,63.3%的学生反映一般用汉语讲解。由此反映出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讲解文化内容太过于依附教材,拓展很少。二是教师与学生对待文化学习的态度很不积极。学生学习英语将近十年,但却听不懂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更别说自己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了。这与教师课堂教学密切相关,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尽量多用英语来讲解中国文化知识。因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与文化不能脱节。若教师很少用英语输入母语文化,學生又如何能用英语正确输出呢?

此次调查,10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中若能增加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的环节会对四六级翻译题有很大的帮助。70%的学生反映翻译题中有关中国文化的专有名词和术语都不知如何表达,且遇到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典故等也不是特别了解,从而只是字面上的英译。可见,课堂中增加用英语输入中国文化的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有关中国文化的词汇,而且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翻译的准确性。

四.结论

通过对兰州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及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态度、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语言输出能力、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输入现状以及“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兰州理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足。且通过分析问卷及访谈结果得知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存在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对“中国文化失语”和中国文化了解的程度以及在课堂中介绍中国文化的语言和方式;学生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观点和态度以及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和学生应对“中国文化失语”足够地重视,并加强在课堂中多穿插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训练,以此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及应对四、六级新题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J].光明日报,2000(10).

[2]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3]刘世文.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

[4]蒋亚瑜,刘世文.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2005(1).

[5]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

[6]曾宏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5(4).

[7]汪秀芳,牛倩倩.CET4段落翻译新题型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4(11).

[8]彭熠.“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研究—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新翻译题型的分析研究[J].云梦学刊, 2015(4).

[9]李长华,徐辉.浅析CET翻译题型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渗入的影响研究[J].2015(5).

[10]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2004(11):154-213.

(作者介绍:张世蓉,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董亚亚,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失语语言输出大学英语教学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高中英语“以说促写”教学实践研究
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