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06-08石树清
石树清
内容摘要: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有好的品行。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体系中,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点也是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背景之下给各个任课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小学科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知识启蒙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针对在小学科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 学习习惯
1.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概念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撒切尔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习惯支配着的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
2.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
2.1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脱离学科教材来开展课堂,过分依赖教材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的学生因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不高,如果不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很难使其集中在课堂上。结合小学生自然活跃,如果把科学知识普及率视频或照片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它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更有趣。由于小学科学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教学方法的应用,应该选择更多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2.2学习新知从观察开始
小学生处于好动时期,让学生长时间集中精力观察一个事物相对较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科学的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目的地锻炼学生耐心观察的品质。在此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让学生养成多思、求实的良好观察习惯。科学知识的学习十分强调学生的洞察力,但是小学生毕竟知识水平有限,想要获得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事物,帮助学生树立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敏锐性。
2.3實验探究以学生为本,提高科学素养
首先突出学生实验的主体性,如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科学探究并不是提供学生合适的实验材料,公布恰当的实验步骤,学生如牵线木偶跟着教师的思维脚印;而是要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在明确实验目标之后,从实验材料到具体的操作步骤都需要学生思考得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言传身教的表率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4在讲授乐理知识之前,借讲故事来导入
从前,有一个土财主进城后,见到城里的楼房很是漂亮。回家后他也想建一座两层小洋房。于是,他请来一位建筑师,吩咐他建一栋洋房。建筑师带工人们辛辛苦苦的挖地基、夯墙脚,干得热火朝天。一个月后,财主来查视,见工人们还在建底层,气得大骂,你们这些笨蛋,我只要二层和三层,不要底层! 学生听后都哈哈大笑。见此情景,借机启迪学生:“财主为什么会闹这样的笑话?”“没有底层哪来二、三层?”“捆I(底层的作用是什么”等等。“起奠基作用,是通往二、三层的必经之路。”学生七嘴八舌地参加到热烈的讨论中。然后,让学生说出第一课的节奏特征和旋律特点,并把它的节奏型写出来。学生调皮地回答已经会了,还很真诚地说:老师,我们都明白您讲故事背后的道理了,以后我们一定会认真学习乐理知识的。就这样,用类比的手法,把乐理知识融汇在脑海里,贯穿在故事中。既含蓄又简单地说明了乐理知识的作用,把学生引进了乐理知识的兴趣大门。
小学科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是引领学生接触科学知识,启蒙智力的关键所在。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学习能力。爱因斯坦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探究出更多新事物,实现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芳.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5(61):185.
[2]李彬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248.
(作者单位:湖南省花垣县龙潭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