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约束、社会资本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
2017-06-08贾蕊陆迁��
贾蕊++陆迁��
摘要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低下已成为制约西北干旱地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理论研究发现,信贷约束对具有资本密集型特质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产生影响,而社会资本对信贷约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基于此,本文使用甘肃张掖483户农户调研数据,首先,将通过意愿调查法获得的农户金额约束、利率约束和期限约束数据资料表征农户信贷约束程度,并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社会资本指数;其次,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信贷约束、社会资本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再次,分别引入社会资本与金额、利率和期限约束的交互项,检验社会资本对信贷约束的缓解效应;最后,通过稳健性检验与边际效应分析对实证结果和影响程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①信贷约束的三个维度——金额约束、利率约束和期限约束分别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社会资本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金额约束每增加1万元,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概率降低1.96%;利率约束每上升1%,采用概率下降0.77%;期限约束每延长1年,采用概率下降2.39%;农户社会资本每提高一个档次,采用概率提升21.04%。②社会资本通过民间借贷等形式,对技术采用过程中的金额与利率约束有显著的缓冲功能;受民间借贷期限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本对期限约束的缓解效应并不明显。③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所在村庄与乡镇的距离以及是否接受过技术推广服务均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信贷约束;社会资本;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5-0054-09DOI:10.12062/cpre.20170314
中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农业是
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农
业用水短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节水
灌溉技术具有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旱灾风险损失、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和促进农
业变革的作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对于保障西北干旱地区水安全、粮食安全
和生态安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颁布的《国家
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效用水技术覆盖率达到50%。然而
现实中,具有节水优势的节水灌溉技术却没有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在缺水较为严重的西北干
旱地区。与种子、化肥等技术不同,节水灌溉技术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具有资本密集型技
术的特征,信贷约束是否是导致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低下的关键因素,需要进一步证实。此
外,已有研究证实,社会资本具有缓解信贷约束的功能,那么,在农户灌溉技术采用中,社
会资本对信贷约束的缓解是否显著?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扩展农村金融服务,提升金融瞄准效
率,促进灌溉技术采用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分析与文獻综述
自Griliches[1]开创农业技术采用研究的先河以来,农业技术采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早期学者较多关注于性别、年龄、收入、土地规模、风险、不确定性、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1-3]。随着农业生产对资金依赖程度的提高,信贷约束对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4-5]。现代契约理论认为,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交易成本问题(筛选成本、监管成本及贷款合约执行成本较高)是导致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农户的根本原因[6]。此外,农户往往因无法有效分散农业生产风险,无力提供满足银行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抵押品而被银行排斥在外[7]。无法获得足额贷款迫使农户放弃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尤其是资本密集型技术的采用。Simtowe等[5]利用处理效果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分析农户是否获得贷款对杂交玉米技术采用的影响,得出信贷约束对杂交玉米种植面积有显著负向影响的结论。
Shiferaw等[8]利用来自非洲七个花生主产区945户农户调研数据证实,信息、种子、信贷三重约束是导致RRVs 花生品种种植率低的主要原因。
信贷约束反映了农户借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供需缺口可能是由于银行信贷配给造成农户借款金额不能或只能部分满足,也可能来自于利率、期限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村信贷市场资金供需矛盾显著,金融机构对贷款农户信息甄别与监管成本较高,农户违约风险大、议价能力弱[9]等原因导致农业贷款的平均利率显著高于农业生产利润率。居高不下的贷款利率水平降低了农户通过借贷增加资本密集型技术投入的积极性。此外,农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而出于规避风险、回笼资金等目的,中国农村信贷产品期限普遍较短。农户信贷合约期限与农业生产期限错配降低了农户贷款积极性,限制了资本密集型技术的采用。GonzálezVega[10]、刘西川等[11]、程恩江[12]等从价格、数量和其他条件讨论信贷约束背后的信贷配给形成机制。但是,现有研究较多从信贷资金可得性视角分析信贷约束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而关于利率和其他条件的信贷约束对技术采用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
社会资本是个人或家庭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13]。农户通过社会网络进行技术交流,可有效获取信息,改进知识累积,提高技术采用率[14]。通过社会互动,向其他采用者学习,可有效减少不确定性[15-16]。在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下,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更大程度上受到周围其他村民的影响[17],社会资本可以加强农户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克服推广次数、距离、文化、知识水平等限制,提高新技术采用率。刘中会等[18]对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研究表明,集群内优越的社会资本(集群文化)能促使其成员追寻关于此产业最先进的技术与知识。汪建等[19]运用结构认知法对四川省连片特困地区301户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社会资本对贫困地区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
社会资本不仅直接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还具有缓解农户信贷约束的功能。首先,正规金融机构倾向于给社会资本状况良好的农户提供信贷[20]。农户拥有社会资本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经济行为,传递金融机构所需的“软”信息来补充说明农户缺失的“硬”信息(如个人信用评级信息)[21],有效防止金融机构的逆向选择,降低农户违约的可能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金额约束[22]。此外,正规金融机构通过以往借贷合约与农户建立的相互信任关系也属于农户社会资本范畴,已逐渐成为无形抵押品,减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金额约束。其次,社会资本是民间借贷行为的“特质性”资源,随着农户社会资本的培育,亲朋好友间的民间借贷能为农户提供低息甚至无息且无需财产抵押的借款,成为农户信贷约束的“缓冲剂”[23-24],缓冲利率约束对农户资本密集型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另外,社会资本能传递有关信任、合作的信号,有助于降低贷款银行的信息搜集成本、契约签订成本以及监督成本,最终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再次,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农户信息透明程度越高,银行贷款风险越低,贷款合约期限越长。此外,以社会资本为基石的民间借贷期限较为灵活,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贷款的期限约束。严太华和刘志明[24]选用CHFS调查数据证实,中国农村家庭存在旺盛的信贷需求,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户普遍面临信贷约束。受信贷约束的农户往往会选择通过民间借贷渠道弥补信贷需求。张建杰[25]基于河南省397户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表明,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农户正规信贷的实际发生率较高,且户均信贷规模明显较大。然而,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程郁等[26]基于供给型与需求型信贷约束的研究发现,与信用社的关系不是决定农户信贷约束的关键因素,“关系”对供给型约束和总体约束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加强需求型信贷约束。
本文以甘肃张掖483户农户调研数据为例,探究信贷约束、社会资本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之间的关系。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①采用意愿调查法获得农户在金额、利率和期限三方面的贷款意愿与贷款实际发生情况的数据资料,从农户在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中受到的信贷资金金额约束、利率约束和期限约束三个维度测度农户信贷约束程度,探析各维度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②引入社会资本指数与金额、利率以及期限约束的交互项,检验农户技术采用过程中,社会资本对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并对回归结果进行边际效应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2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北地区农户现代灌溉技术采用研究:社会网络、学习效应与采用效率”课题组的调研数据。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作为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戈壁绿洲,张掖生态系统脆弱,“有水即为绿洲、无水则为荒漠”,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1 250 m3,亩均511 m3,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7%和29%,属典型的干旱地区。2002年,张掖市被选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典型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截至2015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超过80.6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从45%提高到51%。
课题组于2015年10月至11月在甘肅省张掖市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20—75岁精神正常,有交流能力的农户。调研阶段抽样方法设计如下:首先,采用典型调查法选取党寨镇、上秦镇、沙井镇、明永乡、三闸镇、二十里堡乡6个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较好的乡镇;其次,按照村进行分层抽样,每个乡镇抽取3个村,每村随机抽取30户农户进行问卷访谈,共发放问卷547份,其中,有效问卷483份,有效率达88.3%。
2.2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为被解释变量,采用为1,不采用为0。解释变量由信贷约束变量、社会资本变量和控制变量组成。
2.2.1信贷约束变量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自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西部地区农户小额信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本次调研随机抽取的483户农户为例,有274户获得不同程度的信贷资金支持,占样本总量的56.73%,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通过对数据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获得贷款农户的平均贷款金额仅为3.58万元,平均贷款利率(年利率)高达8.82%,而平均贷款期限则不足1.4年。农户小额贷款具有数量少、利率高、期限短等特点。在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决策过程中,小额贷款与技术投资需求不匹配成为制约农户技术采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鉴于此,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通过询问获得贷款农户和有贷款意愿农户“您希望获得的贷款金额是多少?”、 “您可以承受的贷款利率是多高?”、“贷款期限多长时,您可以顺利偿还?”等问题获得农户的期望贷款金额、利率和期限。进一步,本文将这三个变量与农户实际贷款金额、利率和期限相减而得到测度农户信贷约束程度的金额约束(期望贷款金额-实际贷款金额)、利率约束(实际贷款利率-期望贷款利率)和期限约束(期望贷款期限-实际贷款期限)三个维度。期望金额反映农户对信贷资金的数量需求,其与实际金额的差值能准确衡量贷款的数量缺口;期望利率反映农户能负担的利率水平,实际利率与期望利率的差值能较好地度量贷款的利率缺口;期望期限反映农户投资的回收期限,其与实际期限的差值能表征贷款的期限缺口(见表1)。
2.2.2社会资本变量
本文借鉴王昕[27]的研究方法,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从社会参与、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社会声望四个维度测度农户社会资本拥有情况。社会参与通过串门频率、讨论与解决问题频率等变量对农户参与集体事务的程度进行衡量;社会网络通过手机联系人数、经常往来人数等变量对网络规模进行测度;社会信任通过农户对周围人诚信与否、是否担心利益受损等问题的评价定义农户对其他主体的信任程度;社会声望通过农户对农忙时是否有人帮忙,困难时是否有人帮忙的感受考察调查对象的被尊重程度(见表2)。除社会网络中手机联系人数、经常往来人数两个变量用实际数值度量外,其他变量根据农户对频率、评价与感受的回答,采用五级评分标准为调查对象打分。
因SPSS 21.0在提取公因子之前会自动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选择SPSS 21.0软件按照以下步骤计算每个样本的社会资本指数:首先,根据此次调研获得样本数据计算得到样本 KMO检验值为0.783,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 904.315(sig=0.000),表明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通常认为KMO值大于0.7即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其次,为了使因子分析的结果有更加合理的经济含义,本文选取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运用提取主成分法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四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253%。公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为28.015%,包含邀请做客、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亲戚走动变量,将其命名为社会参与;公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为20.652%,包含有人帮忙、农忙帮忙、提供帮助变量,将其命名为社会声望;公因子3的方差贡献率为16.011%,包含村庄风气、村民关系变量,将其命名为社会信任;公因子4的方差貢献率为14.575%,包含手机联系人数、经常往来人数变量,将其命名为社会网络。最后,分别以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社会资本四个维度的因子得分值(Factor1Factor4)加权求和,计算每个样本的社会资本指数(Social Capital),具体计算公式为:
2.2.3控制变量
选取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务农年限、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成员务农比例和农业收入来表征农户基本特征;采用灌溉面积和所在村庄与乡镇的距离分别衡量农户的种植特征和村庄特征;通过是否接受过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虚拟变量)考察技术推广情况。
2.3描述性统计
参与调研的483个样本中,户主平均年龄为50岁,最小21岁,最大75岁,41—50岁农户居多;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初中学历最多,高中学历只占15.94%,有30位户主没上过学;户主务农年限符合正态分布,平均年限为32年;家庭平均人口数量为4人,3—5人的家庭规模最多;家庭成员平均务农比例为55.47%,有75户只从事农业生产,其余均为兼业农户;农户灌溉面积与农业收入差异较大,灌溉面积平均为13.7亩,最少1.7亩,最多65亩,农业收入最少1 000元,最多19.9万元(见表3)。
483户农户中,有381户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占样本总数的78.9%。如表4所示,在采用技术的381户农户中,存在金额、利率与期限约束的比例分别是12.07%、3176%和2467%;在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102户农户中,存在各维度约束的比例分别是5534%、7767%和8058%。由此可见,未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农户存在信贷约束的概率明显高于采用农户。此外,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且存在信贷约束农户各维度约束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438(1317)、15.50(25.83)和0.45(0.94),未采用且有约束农户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2919(4188)、3689(26.50)和1.93(1.90),说明未采用且有约束农户信贷约束的程度高于采用农户。
3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2.0软件对调研获得的483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只有“采用”与“不采用”两种结果,属于二元选择问题,解释变量均为未分组数据,因此,本文采用对被解释变量发生概率(技术采用概率)解释效果较好的二元Probit方法构建模型,运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5。
3.1信贷约束、社会资本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
模型1探析金额、利率、期限约束以及社会资本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具体设计如下:
上式中,被解释变量Y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采用为“1”,不采用为“0”。Φ(*)表示累积分布函数,JEYS表示金额约束,LLYS表示利率约束,QXYS表示期限约束,SHZB表示社会资本指数,Xcontrol表示其他控制变量,β0表示回归截距项,β1—β4表示待估系数,β′表示控制变量系数矩阵,ε为误差项。
模型1的估计结果显示,拟合优度为0.739 5,拟合情况良好,通过1%显著性检验。由表5可知,金额、利率与期限约束分别通过了1%、10%和5%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都为负,表明农户面临的金额、利率和期限约束越大,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越小。由此可知,目前中国农村大力推广的农户小额信贷无法满足节水灌溉技术的投资需求,这主要是由节水灌溉技术初始投资量大、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与农户小额信贷的金额、利率以及期限不匹配决定的。社会资本指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表明社会资本通过加强农户间技术的交流与协作,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此外,户主年龄与年龄平方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且年龄系数为正、年龄平方系数为负,表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与户主年龄呈现“倒U”形关系。由模型1的系数计算可知(-0.213/[2×(-0.002 4)]=44.4),44岁为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拐点,44岁以前,户主年龄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正相关,即年龄越大,技术采用概率越大;44岁以后,年龄与技术采用负相关,即年龄越大,技术采用概率越小。实证结果表明,中年农户是目前中国农户小额信贷的主要受益者,也是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采用者;青年与老年农户受信贷约束、种植经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缺乏动力,该结论与国亮、侯军歧等[28]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同。户主受教育年限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学习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越强,与刘红梅等[29]的研究结论一致。与乡镇的距离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表明农户所在村庄距离乡镇越近,农户信息渠道越广,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越高。是否接受过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技术推广服务能增进农户对技术的了解,有效促进农户技术采用行为。
3.2社会资本对农户信贷约束的缓解效应
本部分在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计算农户社会资本指数的前提下,引入信贷约束各个维度与社会资本指数的交互项来探究信贷约束与社会资本的交互关系(其他变量与模型1保持一致),模型设计如下:
上式中,JEYS×SHZB、LLYS×SHZB和QXYS×SHZB分别为金额、利率、期限约束与社会资本指数的交互项。
为避免多重共线性,模型2分别对金额、利率与期限约束原始数据进行对中处理后(社会资本指数计算结果由因子分析法得出,其均值为0,不需做对中处理),将信贷约束各维度与社会资本指数交互项引入模型2中,验证社会资本对信贷约束的缓解效应。模型拟合优度为0.758 7,拟合情况良好,通过1%显著性检验。由表5可知,金额、利率约束与社会资本指数的交互项分别通过1%和10%显著性检验。模型1中金额约束的系数为-0.27,模型2中金额约束×社会资本指数的系數为0.329 6,由此可知,社会资本对金额约束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这与农户无法获得贷款或贷款数量难以满足需求时,往往求助于亲朋好友的事实相符。模型1中利率约束的系数为-0.105 4,模型2中利率约束×社会资本指数的系数为0.300 7,由此可知,社会资本对利率约束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这主要由目前中国农户小额贷款利率太高,而以亲朋好友为主要对象的民间借贷以无息信用借款为主所致。模型1中期限约束的系数为-0.329,模型2中期限约束×社会资本指数的系数为-0.250 8,社会资本对期限约束虽有一定的缓解(系数绝对值变小),但没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缓解作用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亲朋间的信用借贷往往期限较短或期限并不明确,贷款人随时有可能要求还款。模型2中其他控制变量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与模型1基本相同。〖LL〗
4稳健性检验与边际效应分析
4.1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模型1与模型2回归结果的可靠性,运用Stata 12.0软件,选取已有研究中经常用来反映农户是否存在信贷约束的虚拟变量(1表示农户有贷款意愿且没贷到款,0表示农户贷到款或没有贷款意愿)和反映农户社会资本拥有状况的“人情礼品支出(单位:千元)”来代替金额、利率、期限约束以及社会资本指数,采用Probit模型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进行回归(其他控制变量与模型1、2相同)。模型3回归结果显示,信贷约束阻碍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社会资本则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避免多重共线性,模型4在对信贷约束与人情礼品支出的原始数据分别作对中处理后,将二者的交互项引入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信贷约束×人情礼品支出的系数通过10%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79 7,与模型3中信贷约束的系数-0.588 4进行对比后发现,社会资本对信贷约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与模型1、模型2的回归结果一致(见表6)。
4.2边际效应分析
针对模型1回归结果,本文进一步计算金额、利率、期限约束和社会资本指数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边际效应,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金额约束每增加1万元,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概率降低1.96%;利率约束每上升1%,采用概率下降0.77%;期限约束每延长1年,采用概率下降239%;农户社会资本每提高一个档次,采用概率提升2104%。
5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2015年甘肃张掖483户农户调研数据,对信贷约束、社会资本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金额、利率和期限约束通过减少农户信贷资金获得量、提高资金成本、缩短资金使用期限抑制资本密集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第二,社会资本可以加强农户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农户技术采用率。第三,社会资本通过向银行传递农户信用信息,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及提供民间无抵押、低息甚至无息信用借款对金额约束与利率约束起缓冲作用。受民间信用借贷期限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本对期限约束的缓冲效果并不理想。
培育农户社会资本,缓解信贷约束,提高西北干旱地区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农户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实施优惠利率,延长贷款期限,放松农户金额、利率与期限约束;第二,推进农业保险与农户贷款联动机制,提高农户抵御风险能力,降低农户贷款违约率,为金融机构增加农户信贷额度提供必要的前提与保障;第三,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创建农村社区交流型组织环境,增强农户彼此间的交流与信赖,培育农户社会资本。
(编辑:于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RILICHES Z. Hybird corn: an exploration in 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J]. Econometrica, 1957, 25(4):501-522.
[2]ROGERS E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2.
[3]FEDER G, JUST R E, ZILBERMAN D.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survey[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85, 33(2):255-298.
[4]BINSWANGER H P, SILLERS D A. Risk aversion and credit constraints in farmers decisionmaking: a reinterpreta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83, 20(1):5-21.
[5]SIMTOWE F P, ZELLER M. The impact of access to credit on the adoption of hybrid maize in Malawi: an empirical test of an agricultural household model under credit market failure[R]. Munich Personal RePec Archive (MPRA) Paper, 2006: 45.
[6]GUIRKINGERA C, BOUCHERB S R. Credit constraints and productivity in Peruvian agriculture[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8, 39(3):295-308.
[7]孔榮, TURVEY C G, 霍学喜. 信任、内疚与农户借贷选择的实证分析——基于甘肃、河南、陕西三省的问卷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11):50-59. [KONG Rong, TURVEY C G, HUO Xuexi.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ust, guilt and farmers borrowing choic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Gansu, Henan and Shaanxi provinces[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9(11):50-59.]
[8]SHIFERAW B, KEBEDE T, KASSIE M, et al. Market imperfections,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in Uganda: challenges of overcoming multiple constraints[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5, 46(4):475-488.
[9]辛兵海, 廉永辉, 陶江. 我国农村借贷市场借贷双方议价能力测度——基于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的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14(6):64-73. [XIN Binghai, KANG Yonghui, TAO Jiang. Measurement of bargaining power in Chinese rural credit market: an analysis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4(6):64-73.]
[10]GONZLEZ V C. Creditrationing behavior of agricultural lenders: the iron law of interest rate restrictions[M].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4.
[11]刘西川, 程恩江. 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约束:基于配给机制的经验考察[J]. 中国农村经济, 2009(6):37-50. [LIU Xichuan, CHENG Enjiang. Formal credit constraint of rural households in poor area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rationing mechanism[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9(6):37-50.]
[12]程恩江, 刘西川. 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 2010(12):190-206. [CHENG Enjiang, LIU Xichuan. Can microfinance ease the formal credit rationing of rural household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ree nongovernmental microfinance project areas[J]. Journal financial research, 2010(12):190-206.]
[13]COLEMAN J S.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M]. 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4]BANDIERA O, RASUL I. Social networks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in northern mozambique[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6, 116(514):869-902.
[15]BESLEY T, CASE A. Does electoral accountability affect economic policy choices? evidence from gubernatorial term limit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10(3):769-798.
[16]FOSTER A D, ROSENZWEIG M R. Learning by doing and learning from others: human capital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 103(6):1176-1209.
[17]羅连发, 叶初升. 社会资本、技术采用与扶贫政策质量——基于计算经济学的仿真分析[J]. 财经科学, 2015(2):100-110. [LUO Lianfa, YE Chusheng. Social capital,technology adop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computation economics[J].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5(2):100-110.]
[18]刘中会, 刘力臻. 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对技术的引进、扩散和创新的影响——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J]. 经济问题, 2009(4):47-49. [LIU Zhonghui, LIU Lizhen. The impact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social capital on the introduction diffusion and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taking Shouguang vegetable industry cluster as an example[J].Economic problems, 2009(4):47-49.]
[19]汪建, 庄天慧. 贫困地区社会资本对农户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分析——基于四川16村301户农户的调查[J]. 农村经济, 2015(4):69-74. [WANG Jian, ZHUANG Tianhui.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farmers social capital in poor areas to their willness of technology adop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16 villages and 301 farmer households in Sichuan Province[J]. Rural economy, 2015(4):69-74.]
[20]张庆昉. 农户结构和行为对借贷倾向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南200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0(3):24-29. [ZHANG Qingfang.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ural household structure and behavior on credit preference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000 rural households in Hunan Province[J].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0(3):24-29.]
[21]黄文彬. 我国P2P网络借贷成功率影响因素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136-146. [HUANG Wenbin. Study on the factors of success for P2P lending in China[J].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6(3):136-146.]
[22]徐璋勇, 杨贺. 农户信贷行为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14(3):45-56. [XU Zhangyong, YANG 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farmer households credit tendenc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J]. China soft science magazine, 2014(3):45-56.]
[23]黄勇. 浅析农户社会资本对非正规信贷行为的影响[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6):76-78. [HUANG Yong. The influence of peasant households social capital on informal credit behavior[J]. 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2009(6):76-78.]
[24]严太华, 刘志明. 信贷需求、借贷行为与农户社会网络的关联度[J]. 改革, 2015(9):151-159. [YAN Taihua, LIU Zhiming. Correlation between credit demand, credit behavior with the social network of rural households[J]. Reform, 2015(9):151-159.]
[25]张建杰. 农户社会资本及对其信贷行为的影响——基于河南省397户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08(9):28-34. [ZHANG Jianjie. Peasant households social capital and its impact on credit behavior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397 peasant households of Henan Provinc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8(9):28-34.]
[26]程郁, 韩俊, 罗丹. 供给配给与需求压抑交互影响下的正规信贷约束:来自1 874户农户金融需求行为考察[J]. 世界经济, 2009(5):73-82. [CHENG Yu, HAN Jun, LUO Dan. Formal credit constraint under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 of supply ration and depression of demand: from the study of 1 874 farmer households financial demand[J].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2009(5):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