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祥寺的老人们

2017-06-08西村

新西部 2017年5期
关键词:寺庙养老院养老

西村

当养老成为一项国家管理政策的时候,说明社会真的进步了。

据报道,在中国沙县附近的乡村有一座吉祥寺。2000年,能清法师在寺庙里开设了一家养老院, 旨在照看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养老院生活着百名左右的老人。当地人给养老院送来食物,政府的资助用来修缮房屋,并为住在这里的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从外表看,这些住进吉祥寺的老人与中国其他地方的老年人没什么区别:黑色棉布上衣,黑色棉布裤子,质量一般,穿的时间也较长。但进入吉祥寺的人都走过了特别漫长的路:地理上如此,因为这些老年人来自全国各地;感情上也是如此,因为在中国这个从小教育人们尊重父母和祖父母的社会里,进入养老院有一种耻辱感。

但对年轻人和政府而言,吉祥寺代表了一种趋势。在实行了数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父母和祖父母依赖一个远离家乡到大城市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孩子的情况并不少见。报道称,中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问题。中国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和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对中国而言,如何对待这部分人口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很多中国年轻人不能也不愿自己赡养上了年纪的父母,更不用说和他们住在一起并共享自己生活的一些方面,而政府也很難照料全部上亿的老人。

在这种背景下,吉祥寺的模式减轻了人们良心上的负担,被政府部门视为榜样。国家乐于看到寺庙承担养老任务。报道称,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有人提出这一理念,北京的宗教管理机构又过了好几年才同意这么做。但自那之后,有关方面明确支持老年人进入寺庙。鉴于大量人口老龄化,能缓解人口发展给社会体系带来的压力的所有做法都是合适的。仅仅在上海附近的江苏省,就有很多养老院是寺庙养老院。

在吉祥寺养老院院长能清法师保存的捐助账本上有这样的记录:从去年开始,当地政府给该寺每人每年提供2000元补助。这不是个小数目,但还不够用。因此这位法师也到上海和杭州甚至华北的一些地方向富人化缘。一对香港夫妇几年前向寺庙捐赠了300万元,这笔钱被用来修建两座各三层的新住宿楼。

据报道,住在楼里面的人以前都是农民。根据官方数据,2014年中国仍有6亿人生活在农村,那里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严重。中国农村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比大城市高3个百分点。但据统计,只有约19%的农村老年人有养老金,其余人的生活依靠出售农产品和家人的资助。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41%的农村老年人必须工作才能生活下去。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因为没有养老金而被家人视为负担。很多六七十岁的人依然在工地上辛苦劳动,老年妇女则当清洁工和保姆。中国的贫困老年人必须工作到干不动为止。

报道称,在吉祥寺里,老人们就不用这么做。中午十一点半吃午饭,下午五点吃晚饭。之后是休息,接着是晚课。对中国的贫困老年人而言,这是有尊严的生活。

显然,寺庙养老院应该说是中国特色的创举:一是让养老院从盈利机构的行列剥离,成为真正的慈善和公益。现在很多本该是公共服务的社会产品,都已被变相地弄成了盈利手段。二是让佛教真正走入民间生活,成为星云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三是让老人不仅有了物质生活的保障,更有了精神生活的尊严与满足。

养老本来是一个家庭生活与伦理问题,成为国家政策本身就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发达国家文明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完善的养老制度,力求让每一个公民都幸福地走完自己的人生路程。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已经把“老有所养”写入国策,迈出了向文明社会看齐的重要一步。

养老说到底是一种民生,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老年的人生不仅需要衣食居住无忧,也需要自由、交流和快乐。既不能把老人当做神来供养,更不能当作宠物来养,要为他们提供自由、平等、无忧、自助、尊严的空间与环境。正是基于这些,寺庙养老院的出现,正是表达了一种社会需求和实现这种需求的路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们每一个人都终将老去。一个善良社会的标志,其实莫过于三点:让孩子快乐成长,让青年人热情创造,让老人安度晚年!

猜你喜欢

寺庙养老院养老
养老生活
95后玩出网红养老院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搭讪
Love Counts More爱心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