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永远服务于内容

2017-06-08陈宝贵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指向形式文章

陈宝贵

面对市面上汗牛充栋的所谓作文“秘诀”之类的书,有的老师问我,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内容的点化、引导,还是注重形式的要求呢?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宗白华在他的《艺术形式美二题》中指出:“真正的艺术家是想通过完美的形式感动人,自然要有内容,要有饱满的情感,还要有思想。艺术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然而艺术家不是赤裸裸地表达,而是让人探索无穷,几百年以后还有影响。”创造感人的艺术形式,是一位成熟作家的使命。生活的内容是多变的,艺术的形式也应跟着相应地变化,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其实就是艺术形式不断变化的历史。正因为有了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才使我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灿烂多姿、魅力无穷。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艺术形式或新颖或朴茂或别出心裁或旧瓶新酒是使思想情感流传的必需。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形式的追求,才不遗余力,才绵绵不息,研究形式、咀嚼形式也成了人们创作中的常态,但是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为思想感情的传达服务的。虽然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互为表里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是向内容转化着的形式;形式,是向形式转化着的内容”(黑格尔),但是内容常常起着主导作用。艾青曾指出,我们“应该为了内容而变换形式,像我们为了气候而变换服装一样”。也就是说,形式永远是服务于内容的。我这里对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辨析,目的不是一定要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需要这样的认知储备,但是这不是我们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这里要说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是我们的共识,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着重点应该是内容还是形式呢?我的回答是内容。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已经陷入以研究、咀嚼、模仿文章为形式的泥淖中,它是造成作文教学浅薄、局促、呆滞、无效或者是负效的重要原因。这种以咀嚼形式为主的教学已经使作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因为这种几招几式,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照应、如何套用的教学,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是造成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作文不能提高,作文造假的原因。更有甚者,这种以形式咀嚼、套用为主要指向的作文教学,严重误导了学生对写作的认知,严重误导了学生写作的追求方向,严重扭曲了学生的人格,可谓误尽苍生。我们想一想,写作离开了大地,离开了它生活的环境,离开了它由于生活而产生的喜怒哀乐,还有什么可写,他能写出什么真实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说蹈虚是目前学生写作的通病,千人一面、几招几式的花样翻新,是目前不少中学生写作最得意的手段,岂不知,这些都是正常写作所应抛弃、所应拒绝的东西。因它对于写作的提高无益,对人的成长无益。这种道场里的翻奇出新,这种蟹壳里的五花八门,塑造的是油滑的人格,练就的是取巧的技艺,其作文越精致,欺骗性越大,人格的扭曲越彻底。王崧舟老师指出:“教作文不是某种招数,而是老师们‘入乎其内的生活体验。”许多大家,包括鲁迅、季羡林等都是不赞成所谓的“作文教法”之类的书籍的,但为什么这些书籍现在还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大行其道,有的教师还走火入魔呢?这当然和我们的应试教育有关,也和出版社的推波助澜和经济利益有关,和不少教师没有正确的教学思想及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关。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切单纯进行技艺操练的作文教学,都是无效的教学;一切以技术操练为主的作文训练,都基本上是欺骗。

作文教学的根是生活,作文教學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再现。由生活到技法到援笔成文,才是作文教学的正道、真道、妙道。因此我强调,中学作文教学要以研究生活为主,要以内容的梳理、内容的表达为主,中学作文教学内容比形式重要,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完成了的时候,一篇文章实在也就已经完成了,余下的只是写得适当不适当的问题而已。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所以必须探讨根本,探讨思想、感情的事,我们的工作才得圆满。”作文的技巧只是内容表达的副产品。

着眼于内容,就是导向生活;着眼于形式,就是导向技巧。着眼于内容,就是道;着眼于形式,就是器。着眼于内容,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形式,就是以分数为本。着眼于内容,指向的是生命;着眼于形式,指向的是工具。着眼于内容,是对自然、人生、生活的大关怀;着眼于形式,是对自然、人生、生活的疏离。着眼于内容,坚持的是人本、学本;着眼于形式,坚持的是技术主义、师本。着眼于内容,就是有效、正效,功在未来;着眼于形式,是无效、反效,只重当下。目前我们作文教学的场域,无疑被作文的形式、技术所淹没,所吞噬,看看各个大小书店罗列着满满当当有关作文写法、技法之类的书籍,我们便明白,作文教学离它的本真,离它的本然,离它和生活的相互联系有多远。因此我们呼吁以内容为着眼点的作文教学。

内容指向生活,指向生命,指向人格,指向发展,指向生命的大关怀,指向作文教学的本源。生活是写作之本、之源、之基础,它是“珍贵的泥土”,有了它才能播下种子,才能长出稚嫩的芽儿,进而长出壮硕而参天的大树。“我们,文学工作者,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寻觅它们——这些无数的细沙,不知不觉给自己收集着,熔成合金,然后再用这种合金来锻炼自己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长诗。”(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文学创作需要捕捉生活,积累生活的素材,需要对生活加以铸炼,学生的写作也是同理,别无二致。“作文从来就不仅仅是‘作文的事儿,更是‘思考的事、‘体验的事、‘探索的事、‘发现的事、‘成长的事!”“思考”什么?“体验”什么?“探索”什么?“发现”什么?回答只有两个字——“生活”。而“成长”是生命的成长,精神的成长,这种成长同样需要生活的经验,生活的磨炼。总之,作文最中心的任务就是对生活内容进行观察、研究、感悟和把握,离开了这一点,作文教学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就是假、大、空,就是投机取巧。快速作文、天价作文班的操作都是如此。叶圣陶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和文章往往是同构的,在对生活的观察、研究中一篇文章的构思往往也就形成了。生活的顺序,往往就是文章的顺序;生活的结构,往往就是文章的结构。显然,着眼于生活,就是着眼于内容,我们在引导学生对内容的把握中,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写得实而不空,才能使他们在感受生活的苦乐冷暖中同样充实自己的生命。什么开头哇,结尾呀,凤头豹尾呀,等等,虽然对作文有一些帮助,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在这些不厌其烦的形式说教中恰恰阻遏了学生的眼力,阻遏了他们和丰富多彩世界的联系,学生往往在我们这些形式的要求中失去自我,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失去自己生命的本真,作文的假、大、空现象就是形式之害,形式之毒。指向生活,指向生命的作文,必将是着眼于内容——生活的作文。作文形式不厌其烦的强调,不厌其烦的要求,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写作成了一种文字游戏,一种没有内容的语言杂耍,一种蹈空、作秀的表演。我们知道语言的表达对人的性格有一种形塑作用,由于长期的所谓的形式训练,学生在语言的表达中以技巧取胜久了,以作秀为技久了,以演绎虚假获得赞扬久了,那么他们的人格特质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就会形成或粗糙或精致的虚假、虚伪的人格特质。作文中说假话、编假事为平常,生活中同样也会这样,作文中的造假获得肯定,获得表扬,那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通过说假、造假、编假获得他们所要的满足。这样以形式为着眼点的作文教学直接导致的是学生人格的扭曲,我们不能不加以警示!

再者,以形式为着眼点的作文训练,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过分强调形式,强调几招几式,强调得分,强调凤头豹尾,强调“新奇”,强调排比、比喻、夸饰等等,就是不强调生活,不强调真情实感,不强调文中有我,不强调朴实厚实,等等,显然会出现虚假,出现胡编乱造,出现“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出现其愈巧,文愈空;其愈新,文愈薄的情况。这样的文章,不是从学生的心底流出,不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不是学生的喜怒哀乐,不是学生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样的文章对学生优秀人格没有形塑作用,有时还会有相反的作用。一个人写文章,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泣血者”为之的沉痛,没有认真的观察、思考,带着强烈的功利目的,带着投机取巧的想法,对真正的文章写作同样没有多大的正能量,还会适得其反。这样的写作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有什么作用呢?没有作用,甚至是反作用,或者坏作用。只有以内容为着眼点的写作教学,才指向对人的生活境遇、喜怒哀乐的关怀。内容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就是不同的人生经历。这里特别强调让学生以自己身边的人、社会底层人为内容的日常生活的写作,这种日常生活,并不仅仅指学校生活,而是指接触到的所有的人和事。对这样的事、这样的人进行观察、研究,因为这样的日常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学生沉入这样的生活里,就会激发出一种豪情,激发出一种内在的生命驱动力,就会产生改变、关爱的生命情怀,这种情怀比金子还宝贵,这样的情怀是学生不断向上、更新、超越的推动力量。请看学生所写的文章。

挺直脊背的女人

浙江慈溪实验高级中学《流韵》文学社 胡莹芳

今早,骑自行车经过超市前,忽然看见一个女人。她穿着紫罗兰色的上衣,梳着简单但又不失端庄的发辫,白皙的脖颈露在外面,隐约还有一条项链缀于颈间。她的脊背是挺直的,很挺很挺,虽然没有看见正面,但从背面看去,一种气质,一种挺直脊梁的气质着实让我震撼。

这样的女人若仔细去观察,人数也是不少的,但这个女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她的坐骑不是宝马、奔驰,而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她慢慢地骑着,虽然只是一辆自行车,但那种挺直脊梁的气质,就仿佛她坐在一辆轿车的驾驶室内。

我知道,这样的女人是不甘于平凡的,也许她的工作平凡,家庭平凡,丈夫平凡,孩子平凡,但她不平凡。那種挺直脊梁的气质让她与众不同。

像玛蒂尔德一般的女人注定是悲哀的,少女时的梦幻在现实中一一破灭。她的现实让她悲哀,让她彷徨,但又让她无奈。这个女人虽然只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却骑得如贵妇一般。

见到这样一个女人后,我终于明白,气质的决定因素不是家境、学历、喜好、穿着,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一种不甘于平凡的渴望。那个女人的背影散发出的气质让我明白,她不甘于平凡,不甘于像一般家庭主妇那样会为了一两分钱与菜场小贩破口对骂,不屑于与同事在私下议论某一位上司或下属,不屑于倾慕她不应得到的东西。她就是她,一个不平凡的女人,一个自尊且自爱的女人。我赞扬挺直脊骨的女人。

这种有观察、有思考、有比照的写作,来源于学生的日常所见,它蕴含着多么丰沛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文章是一种对社会的大关怀。也只有以内容为着眼点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引导学生去发现日常中的不平常,去对平凡但不平庸的人和事进行思考,才能在这种思考中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样的教学才抓住了作文教学的本源、本真。

总之,作文教学要想真正有效,要想起到提高写作能力、建构健康心灵的作用,必须扭转以形式操作为着眼点的作文教学指向,坚持以内容为着眼点这一中心,那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时教时新,才会绽放其无穷的魅力和光彩。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第二中学;054901)

猜你喜欢

指向形式文章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小议过去进行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