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理论在选修课中的应用
2017-06-08张宝喜
张宝喜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西方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当前,新课程实施中的合作学习问题,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语文选修课的实施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合作学习在选修课中的意义重大。
教育的现实问题阻碍了合作学习理论的推广,理由有如下几点:l.中国的大班教学给合作学习带来的困难。2.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许多学生都认为如果把自己的信息与他人分享就会增加他人的竞争力,因而不喜欢与人分享。3.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很深,学生已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很少自己独立思考和动手。4.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小组合作时难与其他学生和谐相处。5.重视考试的成绩而忽略了其他评价,重视个人的成绩而忽略集体的成绩。
而选修课的设置与实验,是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带来了课程新形态的同时,也带来了教育新观念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就为合作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机遇。
一、合理分组
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人员分工及分工标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
每次合作学习之前,都要把每个小组成员应完成的任务清楚地写在黑板上。至于小组内部具体怎样分配任务,通常让学生自己决定,在小组不能决定或任务分配不理想时教师才给予指导。同时可以把学习的时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课堂上主要完成任务分配、讨论交流、结果展示,而收集资料、阅读文本的活动就可以在课外完成。
二、确定主体
选修课的宗旨是“选”,而进行选择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这样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因为学校的教室资源、设备资源和教师资源等的限制,实际上大部分学校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基本上都是由教师代学生选课。教师只能尽可能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有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所以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选”的可能性。以下举例说明:
1.《中国小说欣赏》。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部作品,研究它的主题。每个小组成员把自己对作品的主题的理解写出来,并在作品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小組归纳出每个成员的理解并在小组间交流,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解读小说的主题。
2.《先秦诸子选读》。可以让每个小组选两位先秦的思想家,每个成员分别比较他们在人生理想、社会理想、学习方面的思想的异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哪一位思想家的看法符合自己的想法,并阐明原因。
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可以让每个合作小组的学生选择学习一个时代的诗歌:每人选择一位诗人,分别查找有关他的历史资料,自主赏析一两首代表作,然后在组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经过讨论,总结出诗歌赏析的一些方法。
三、评价体系
一般认为必修课的评价“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事实就是如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评价建议中指出:“选修课的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方案。”最好采取各种评价并行的评价方式,改变过去只重视评价结果的做法,设计过程评价表,通过自评和小组评定的方式,评定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而且尽量给予量化,以便于操作。
四、 教学反思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发言而后进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得信息的现象。
2.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要力戒合作学习的“假”与“浮”。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