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指导
2017-06-08张列萍
张列萍
从古代开始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而我们的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美读得其法,不但可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还可与作者的心灵感通,不论在兴味方面还是在受用方面,都可得到莫大的收获。”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众多的朗读方法中,叶圣陶先生更提倡“美读”这种朗读方法。薛瑞平老师的那两本书真实地反应出中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书声琅琅的三年級》以及《破茧而出的四年级》,对面中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该如何指导他们“美读”课文呢?
一、领略“美”
1.抓住关键词句,激发想象
抓住关键词进行朗读教学指导是由语文阅读的最终目标决定的,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关键词在句子中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些词语往往蕴含着深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对文本对话,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抓住关键词朗读,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如在我指导学生朗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时,我出示了银杏树叶子的图片,抓住重点词“扇哪扇哪”并引导学生想象这叶子像老奶奶手中拿着的蒲扇,慢慢地扇哪扇哪,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轻柔。如此以悟促读,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我们只要听听学生读得怎么样,就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感悟到句子所描绘的情景了。
2.创设合理情景,激趣朗读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又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必须能引起学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鸣,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受到更好的效果。那么,创设情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当然,创设情景可以有很多方法,如借助图片创设情景、借助音乐创设或者借助肢体语言来创设。如在指导品读“它把红色给了枫叶,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个句子时,我考虑到我们住在南方,对秋天的感觉体会不明显,学生更没有看过枫叶飘落的情景,因此,我适时运用多媒体创设出枫叶飘落的情景,让学生可以生动、直观地感受枫叶飘落的那种轻盈,读出其中的韵味。
二、表达“美”
朗读指导教学其实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应该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也是为后面的“写”作铺垫。下面,我就以《秋天的雨》的朗读教学,谈谈在朗读指导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1.“换词比较法”,体会用词的准确
准确用词,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能准确地使用词语,不仅能让文章添色,还能准备地体现出作者细腻的情感。在朗读指导时,我们可以采用“换词比较法”体会准确用词的重要性。如在指导朗读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时,我把“扇哪扇哪”去掉,比较句子并读一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渗透修辞手法的运用,体味语言“美”
恰当的修辞手法会给文章增添不少色彩,会给文章赋予生命,更吸引读者。在我们朗读教学所要美读的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我们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渗透。如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这几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如“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去摘呢!”“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更为形象的感受到了文章中相关语句所表述的意思。这些修辞手法也同样是学生作文当中出彩的所在,所以,先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句子并记住它;当学生对这些好词好句积累到一定时,写作就可以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