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餐桌蔬菜销售有学问
2017-06-07筱文
“直送+超市”越过中间商拓销路
每天清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家兴果蔬超市的老板李彪,都会在该县镇龙乡包锣田村自家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里,和十多个工人一起,将上百斤新鲜蔬菜采摘回来,并用井水清洗干净。这些蔬菜除供应自家超市外,还将直接配送到消费者家门口。李彪告诉笔者,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生态蔬菜只比普通蔬菜价格高三分之一左右,接受这种直销模式的顾客逐渐增多。
“我准备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瞄准广安区市场。”李彪信心满满地表示。
“基地+集团”搭建双赢直通车
在广安布衣农业有限公司蔬菜物流配送中心门口,一车车的新鲜蔬菜正准备发往广安区悦来镇、龙台镇等乡镇30所中小学校食堂。就在7个小时前,这些蔬菜已过了两道分拣程序且通过农药残留检测。
“为拓展销路,我们实行‘农校对接’,公司与广安区、前锋区约60所中小学校签订了营养餐蔬菜配送合同。”该公司负责人黄波告诉笔者。
谈到“农校对接”的好处,黄波表示,这对企业和学校都有利。企业能够根据学校所需实行订单生产,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又能稳定蔬菜生产规模和价格,保障收益。对学校而言,这既能让学生吃上优质放心菜,又能降低流通成本,节省开支。
“我们公司最主要的销路就是集团订购。”黄波告诉笔者,除了各中小学校外,该公司还积极与企业合作,拓展集团订购业务,这也带动了广安区彭家乡上百户菜农及5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增收,“其次是蔬菜批发,还有部分蔬菜走‘农超对接’模式。”
“错季+网络”化解市场饱和尴尬
广安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小玲介绍,去年6月合作社采用错季栽培技术种苦瓜,比其他苦瓜晚栽3个月,加上它上市期长,从7月到11月中下旬,共历时5个月,错季销售,售价在每斤3元,高出市场价一倍。杨小玲认为菜农销售蔬菜难的症结在于销售时间及产销信息不对称。因此,他一直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更新蔬菜品种,实行错峰销售,因此尝到了甜头。
“要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问题,就要积极‘触网’,发布蔬菜信息。”杨小玲说,她借助多个电商平台,发布农产品信息,为蔬菜找“婆家”,从而找到更多客户。
“品牌+加工”给蔬菜上道保险
“现在政府搭台,让企业‘抱团’发展,大大提升了我们企业的知名度。”岳池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文利坦言,合作社走品牌战略之路,除自身打造的多个品牌外,还积极加入当地公用品牌,“现在搭上了政府的‘顺风车’,我们走出去的机会多了,也省下许多宣传推荐费。”
在周文利看来,蔬菜种植的区域性和季节性要求很强,单做蔬菜鲜销利薄且风险大。2013年,合作社为拓宽销售渠道,建起了泡菜加工厂、冷藏库,推出礼盒蔬菜。在市场行情低迷时,以加工蔬菜为主;行情好时,则以蔬菜鲜销为主,这让合作社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正逐步扩大泡菜加工厂规模,走精加工路线,提高泡菜口感,做精品包装。”
“我们着眼于蔬菜加工环节,以降低蔬菜鲜销风险。”周文利告诉笔者,去年年底,他们还建起了蔬菜风干房,着手做干咸菜,拓宽蔬菜销路,为蔬菜销售上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