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有大用
2017-06-07谭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给我国乡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打破了原有的乡村社会结构,大部分乡村已经出现离土不离乡的亦工亦农特征,这使得乡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出现了“空巢村”、老人自杀、儿童留守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到乡村有形的文化根脉——“孝文化”上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等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孝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从爱敬自己的父母开始,到爱敬天下人的父母;由己到家,由家到国,但凡行仁义之事,不做让父母蒙羞的事,都是在行孝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孝文化的老道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夫义妇德、朋诚友信、尊老敬长、修身齐家、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人伦之道始终不会变,但践行孝文化的形式可以不断地丰富。
在北京周边十余个乡村的调查中笔者看到,重视孝文化教育与忽视孝文化传扬的村庄相比,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度与满意度相差比较大。忽视孝文化传扬的村仅有40%至61.1%的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比较满意,而重视弘扬孝文化的村庄对村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和信任较高,占调查人数的88%~95%。
为什么施爱施敬的孝道观能将松散的、分散的、独立的、依土而聚的熟人们紧密连在一起?乡村作为孝文化有形的根,在现代乡村治理中有哪些作用?笔者认为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
“孝文化是乡村治理中糅合政府、百姓和家族的粘合剂”
以孝道治村的北京房山区黄土坡村是个拥有千户人家的大村,12年前曾是一个去组织化、管理松散、重钱轻义的村庄。2006年,村支部书记杨振军参加了一个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认识到孝文化教育可以唤回人们的良知,使村民家庭和睦,邻里关系改善。于是,他毅然决定组织村干部分批到传统文化培训基地学习。通过十余次的学习,村干部逐渐达成共识,把全面建设“孝行村”作为黄土坡村的发展目标,在村里投资10余万元设计制作了320个孝悌文化宣传板,悬挂在所有村道两旁的路灯上,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气氛。同时,在村里专门开辟了《道德讲堂》及文化广场;并建立了每天上午、下午分班学习制度,组织大家观看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等关于孝文化的光盘,对孝文化进行规范和系统化的学习。每次都参加学习的村民杨大嫂说:“教育好儿孙,孝敬公婆,夫妻和睦相处,友爱兄弟姐妹,响应国家的号召,配合村委工作,做个好村民就是在尽孝。”
村两委还从村里现有老年人、残疾人最现实和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办起了助残养老居家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免费送餐、打扫卫生、清洗衣服等,帮助老年人、残疾人解决部分生活困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敬老活动,村民们的心变柔和了,与村委对立的心渐渐消失了,参加村里学习和公益活动的人日渐多起来。
“孝文化是重振乡风文明的纽带”
近年来,农村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或在乡镇或在市内安家,无人照顾家中老人。为解决儿女的后顾之忧,杨振军带领爱人、儿子儿媳及其亲家每天为村中60岁以上老人义务做两顿饭,每天到杨振军家吃饭的中老年人就有60余人。杨振军说:“我们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满足老人所需,还为老人们设计了一套学习课程表,内容包括我国传统养生及健身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一方面是希望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另一方面,是希望培养村民们敬老爱老的心、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心,更好地让孝文化深入人心。”他们村每逢传统节日,还对全村45位70岁以上老人进行走访慰问,免费为老人们拍全家福,送一些孝礼品,受到老人和村民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孝文化是塑造美丽乡村人文美的重要抓手”
许多村民通过学习孝文化,唤醒了自己的本心。
黄土坡村的李姐,由于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过去一直对亲生父母心存怨恨,逢年过节也不去看望父母。通过学习孝文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看望父母向父母认错,从此,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还主动到村里的养老院做义工,为数十位老人和残疾人服务。
北京美丽乡村车耳营村的张万锐说:“我们夫妻俩都在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并且各自约束自己,互相谦让,感觉两个人之间更加有礼貌,相处比以前更加和谐开心。对于父亲,以前觉得自己很孝顺,虽然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让老人老有所依、衣食无忧就以为很孝顺了,现在通过学习觉得需要做得还很多。我们小人物,对国家大事、大的社会风气无能为力,但是我自己孝敬父母、团结同事,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就是对社会做贡献了。”70岁的曹大爷认为,以前“文革”批判过儒家的东西,现在听了老师的讲解,才明白愚忠愚孝原来是孔子和孟子最反对的,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开展孝道的教育,不仅能使家庭和谐,对自己也有很多好处,起码心态更加平和了。
北京美丽乡村北沟村的赵姐坦率地说,未学习之前,她与婆婆之间明争暗斗的事情时有发生,通过学习孝文化后,才明白了孝道的真正含义。心态转变之后,她惊喜地发现,婆婆也不是洪水猛兽,半年多的时间,婆媳关系就完全改善了,家庭和谐了。
“人的心灵美了,心情就美,生活才有滋味。”村民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