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效益分析

2017-06-07刘洋敖登高娃张裕凤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份额产值

刘洋,敖登高娃,张裕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效益分析

刘洋,敖登高娃,张裕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以呼和浩特市作为研究区域,以2006和2012年各产业用地产值数据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将各产业主要用地类型的产值与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对比,对增长份额、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份额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3次产业用地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具体产业用地地均产值来看,第三产业用地地均产值极高,因而对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用地,而第一产业用地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调整优化各产业用地内部结构,促进3次产业用地合理发展,是维护土地利用结构效益平稳增长的保证。

呼和浩特市;产业用地;偏离-份额分析法;经济效益分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以占用一定面积土地为其活动范围。土地利用结构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合理的用地结构是保证土地利用系统良性发展的前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途径[1]。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土地问题进一步凸显。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共同面对的难题。一直以来,地理学界、土地经济学界以及城市规划学界都将土地利用结构作为研究的内容之一[2]。关于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与利用效益评价[3~6]、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与驱动机制[7~9]、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10~14]、土地利用结构模型预测[15~17]等方面。土地的不同功能特性支撑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18],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19]。本研究笔者选取地处中国多个经济区域交界中心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效益进行分析,以为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主要由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及南部和西南部的土默川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地貌类型有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040mm。气候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干燥多风。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mm,气温平均年较差为34.4~35.7℃。主要有大黑河、小黑河等河流,主要耕作土壤有潮土、栗钙土和栗褐土,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拥有“伊利”、“蒙牛”两大国内知名乳业品牌,被誉为“中国乳都”。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呼包鄂榆重点开发区”中心城市。2014年呼和浩特市生产总值达到2541.5亿元,全市年末人口达到237.98万,民族构成以蒙古族为主体,有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土地利用数据来自呼和浩特市2006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来自2006年及2012年的呼和浩特市统计年鉴、呼和浩特市统计月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及内蒙古自治区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研究中土地利用结构效益以3次产业用地地均产值作为评价指标,根据3次产业划分标准及产业用地内涵,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用地类型,第一产业用地主要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以及设施农用地;第二产业用地主要为工矿仓储用地;第三产业用地主要为交通用地与商服用地,同时将水工建筑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也考虑在其中。

2.2 研究方法

选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进行土地利用结构效益分析,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其把区域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标准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20~21]。因此,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更可说明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呼和浩特市2006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及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作为研究依据,将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益作为参照系,对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2.2.1 数学模型

假定研究区域呼和浩特市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其土地利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设研究区产业用地在初期总规模为b0(用3次产业用地地均产值表示,以下相同),末期总规模为bt。分别以bj0、bjt(j=1,2,3)表示呼和浩特市第j个产业用地在初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分别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用地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总规模,以Bj0与Bjt分别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用地规模,则呼和浩特市第j个产业用地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rj)为:

rj=(bjt-bj0)/bj0(j=1,2,3)

内蒙古自治区第j个产业用地在[0,t]内的变化率(Rj)为:

Rj=(Bjt-Bj0)/Bj0(j=1,2,3)

以内蒙古自治区各产业用地所占的份额将呼和浩特市各产业用地规模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

这样,在[0,t]时段内呼和浩特市第j产业用地的增长量Gj可以分解为Nj、Pj、Dj3个分量,表达为:

(1)

(2)

(3)

(4)

式中,Nj称为份额分量,即代表区域增长分量,是研究区域(即呼和浩特市,下同)j产业用地产值标准化后的份额按照参考区域(内蒙古自治区,下同)相应产业用地产值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Pj称为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它反映了第j类产业用地产值在研究区域及参考区域产业用地总产值中所占份额的不同,是研究区域第j产业用地产值增长相对于参考区域所产生的偏差,此值愈大,说明该产业用地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Dj称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是指研究区域第j产业用地产值增长速度与参考区域相应产业用地产值增长速度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研究区域第j产业用地部门相对竞争能力。

对研究区域各产业用地的Gj、Nj、Pj和Dj分别求和,则得到研究区域的总增长量G、区域增长分量N、产业结构分量P和竞争力分量D,计算公式如下:

2.2.2 模型应用

假定研究区域各产业用地部门与参考区域相同产业用地部门按相同的比例增长,若研究区域应该达到的发展速度与实际达到的发展速度偏离,那是由产业用地结构差异造成的。若在区域产业用地结构中,发展缓慢的部门所占比重过高,则区域总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参考区域水平。因此,结构偏离分P如果为正值,则说明区域产业用地结构优于参考区域产业用地结构,表示区域产业用地结构较好;如果为负值,说明区域产业用地结构较差,产业结构分量反映了区域产业用地结构的优劣程度。竞争力偏离分量D,假定研究区域各产业用地部门与参考区域相同产业用地部门均按相同的比例增长,但区域应该达到的增长量与实际达到的增长量相偏离,那就是由竞争力差异造成的,D值越大,说明研究区域第j产业用地竞争力对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呼和浩特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计算整理后得到2006年及2012年3次产业用地地均产值及产值份额(表1和表2)。

表1 呼和浩特市3次产业用地地均产值和产值份额

表2 内蒙古自治区3次产业用地地均产值和产值份额

根据计算式(1)~(4),分别计算2006、2012年呼和浩特市三大产业用地产值的偏离-份额分析指标值(表3)。

表3 2006和2012年呼和浩特市产业用地产值的偏离-份额分析指标值

3.1 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的总量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7a内呼和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用地结构均已发生变化,3次产业用地总的地均产值由2006年的595.47万元上升至2012年的2538.53万元,产值变化率为326%。由此可见,产业用地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其中第一产业用地在2006年地均产值为0.32万元,在3次产业用地效益中所占份额为0.05%,到2012年时,地均产值有所上升,为1.23万元,产值份额无明显变化;第二产业用地在2006年地均产值为304.92万元,产值份额为51.21%,到2012年时,产值上升为1177.83万元,但产值份额略有下降,占地区3次产业用地效益的46.40%;与之不同的是第三产业用地,地均产值由2006年的29.23万元上升到2012年的1359.47万元,产值份额也由48.74%上升至53.55%。

从表2可以看出,内蒙古自治区在7a内3次产业用地地均产值均有所上升,第二产业用地上升最为明显,由2006年的1062.10万元上升至2012年的3343.71万元,产值变化率为314%。其中,第一产业用地地均产值由2006年的0.07万元上升至2012年的0.14万元,但产值份额略有下降,由2006年的0.01%降至2012年的0.004%;第三产业用地地均产值由2006年的43.83万元上升至2012年的106.45万元,但产值份额却由2006年的3.96%降至2012年的3.09%。由此可见,产业用地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会直接影响到3次产业用地效益以及各产业用地地均产值所占份额,第二产业用地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继续推动第二产业用地发展的同时,今后也要加快第三产业用地发展力度。

3.2 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的结构分量分析

由表3可知,呼和浩特市3次产业用地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说明总体产业用地结构日趋合理化,其中第三产业用地结构偏离分量为398.22万元,占总结构偏离分量的93.80%,第二产业用地结构偏离分量为26.00万元,占总结构偏离分量的6.12%;第一产业用地结构偏离分量仅占0.08%。呼和浩特市第三产业用地在3次产业用地结构中所占份额较大,相对于自治区平均水平所占比重也较大,在7a间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对全区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相对于第二、三产业用地的第一产业用地所占比重过小,说明对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重视不够且用地结构也不够合理。第二产业用地所占份额居于中间状态,说明在7a间对其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且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3 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的竞争力分量分析

由表3可知,7a内呼和浩特市3次产业用地中,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正值,分别为0.59万元、217.88万元与654.59万元,这说明呼和浩特市产业用地相对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优势,产业用地结构在不断优化,其中第三产业用地竞争力优势得到完全体现,所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用地的内部结构,是保持并提高3次产业用地效益的关键。

3.4 各产业用地效益分析

从3次产业用地地均产值结果看,2012年呼和浩特市第二、三产业用地地均产值较高,分别为1177.83万元与1359.47万元,这说明在呼和浩特市3次产业用地结构中,第二、三产业用地在此期间得到良好发展,而第一产业用地作用相对较弱,且份额分量显示第一产业用地仅占0.05%,这说明对第一产业用地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做到合理化发展,因此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保证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益持续上升的同时,第一产业用地要注重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3次产业用地效益最佳。

4 结语

选取地处中国多个经济区域交界中心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市3次产业用地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具体产业用地地均产值来看,第三产业用地地均产值极高,因而对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用地,而第一产业用地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应对现有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保证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益持续上升的同时,对第一产业用地要注重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3次产业用地效益达到最佳。

[1]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李秀霞,徐龙,江恩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研究——以四平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5):12~13.

[3]游和远,吴次芳,沈萍.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测度及其特征解释[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1):4~9.

[4]谭永忠,吴次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1):112~117.

[5]曾忠平,裴韬,彭兰霞.武汉南湖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湖泊形态变化分形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7):1061~1067.

[6]高凯,周志翔,杨玉萍.长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Z1):13~20.

[7]张丽萍,张锐波.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时空动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6):793~796.

[8]胡贤辉,张霞,杨钢桥.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1):43~46.

[9]乔伟峰,孙在宏,邵繁荣,等.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与驱动因素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5):557~564.

[10]刘海猛,石培基,王录仓,等.低碳目标导向的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6):55~61.

[11]任奎,周生路,张红富,等.基于精明增长理念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J].资源科学,2008,30(6):912~918.

[12]冯长春,曹敏政,谢婷婷.不同生态保育尺度下铜陵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J].地理研究,2014,33(12):2217~2227.

[13]郑群英,周生路,任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效益考量方法研究[J].资源科学,2009,31(4):634~640.

[14]李秀霞,徐龙,江恩赐.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6):247~254.

[15]牛星,欧名豪.基于MARKOV理论的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J].经济地理,2007,27(1):153~156.

[16]王建英,李江风,张丽琴,等.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4):221~226.

[17]陈江龙,曲福田,王启仿.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4):317~321.

[18]孟媛,张凤荣,姜广辉,等.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108~111.

[19]但承龙,熊华.海南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发展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10,32(4):718~723.

[20]张新长,潘琼,赵元.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2):189~193.

[21]严金明.简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模型设计[J].中国土地科学,2008,16(4):20~25.

[编辑] 李启栋

2017-01-12

刘洋(1992-),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土地资源利用。通信作者:敖登高娃,adgw_90@126.com。

F301.2

A

1673-1409(2017)10-0074-05

[引著格式]刘洋,敖登高娃,张裕凤.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效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10):74~78.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份额产值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诗书画印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什么是IMF份额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父母只有一人留遗嘱,效力如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