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人口多维识别与指标体系研究
2017-06-07丁传磊
丁传磊
[提要] 近年来,山东省依靠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开发式扶贫取得显著效果。现今,山东省已无连片贫困区,贫困人口呈现出散户、小户多,“插花式”分布的特点,山东省的扶贫政策因而走向精准。本文以学者Sen的能力贫困理论为基础,结合马洛斯的需求层次分析法,以贫困人口获取发展能力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来评价政府的扶贫成效,据此提出“需求缺失”贫困理论框架,在生存、教育、发展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標与山东省主要脱贫政策相比较,评价政府扶贫成效,并指出农村未来主要贫困维度。
关键词:多维贫困;能力贫困;需求层次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日
一、引言
随着贫困相关理论与扶贫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贫困是复杂而综合的社会现象,将贫困由一维的经济缺失逐渐扩展至健康、教育、公共设施等多个维度的缺失。多维贫困概念已逐渐在学术界、国际机构和政府部门达成共识。学者Amartya Sen于1998年提出了“能力贫困”的概念,明确提出从多维角度认识贫困与发展问题。Sen将贫困的概念深入至能力层次,认为贫困是功能性福利的缺失,而功能性福利缺失是由实现功能性福利的可行能力的缺失所造成的,即个人的福利是以能力为保障的,能力的匮乏是贫困的根本原因。
Sen的“能力贫困”概念催生了多维贫困理论。收入匮乏作为一系列功能性活动中的一种,在市场不完善或不存在的现实情境下,无法作为工具性变量完全反映个体或家庭的被剥夺程度。要正确衡量个体或家庭的贫困程度,就必须从多个功能性维度来考虑个体或家庭被剥夺状况,构建多维贫困测度指数。
二、“需求满足缺失”理论框架
“小政府,大社会”,扶贫若完全由政府承担而成为行政目标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扶贫最终要依靠市场力量使贫困人口增强造血能力、脱离贫困。然而,现实是很多贫困人口不具有造血能力,很多村子交通闭塞、资源匮乏,不具有发展条件。基于这样的现实,笔者认为,政府在扶贫中应满足贫困人口获取发展能力的需求,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村具有一定的发展条件。完成上述目标后,政府应采取补贴等倾斜政策,逐步推进贫困村市场化。政府在扶贫中要为贫困人口、贫困村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一手包办、一管到底。当然,对于确实无劳动能力,不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要依靠最低保障等社会福利输血扶贫。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Sen的“能力贫困”理论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需求满足缺失”贫困理论,以人满足“发展能力”所需需求的缺失识别贫困。从政府角度,进一步以人获取发展能力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为标准来评价扶贫政策的效果。其中,“发展能力”是指人在健康、知识、社会地位等维度谋求自身发展的能力。根据人对发展能力的不同层次的界定,将人的发展能力分为生存能力、知识能力、获取机遇的能力,对应的需求为生存需求、知识需求、机遇需求。(图1)
三、发展能力需求的三个维度与评价指标
笔者利用参与式选择方式划分需求维度并确定评价指标,即让贫困个体、家庭或群体亲自参与到贫困调查和扶贫项目中,由参与者自己确定遭受贫困剥夺的维度。笔者基于对221位贫困村村民的访谈调研,综合多种现实因素,将贫困人口最为迫切的发展需求划分为基本生存、知识教育、机遇获取,并在此三个维度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若一个需求的评价指标全部达成,则说明这个需求得到了满足。在指标构建方面,本文仅列出了评价指标,各指标权重的确定及量化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图2)
(一)生存需求。人能够保障基本生存,才可以进一步谋求发展。因此,生存需求处在最低的维度,是整个需求维度体系的基础。生存需求的评价指标有:经济收入(达到省定人均年收入标准);宜居水平,包括房屋质量(不住危房、土坯房,房屋功能完善)、生活环境(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居住环境良好)、享受资源(通自来水、电)、燃料类型(天然气);健康状况(保障食品、饮水安全,有健身场所、医疗保障,健康意识强)。
(二)知识需求。知识需求是在满足人的生存需求后,个体寻求发展所要满足的更高一级的需求。知识需求的满足使人的知识与精神得到提升,体现在教育、娱乐方面。知识需求的评价指标有:有教育场所、有完整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学前、小学、中学教育)、保障教育安全、城乡教育资源资本均衡(教育硬件、师资力量)、6岁孩子全部入学、农村孩子义务教育全覆盖、高等教育比例逐步提升、有娱乐场所。
(三)机遇需求。机遇需求是人寻求发展的高等需求,机遇需求的满足确保个体拥有发展的机遇,是个体进一步发展的保障。机遇需求的评价指标有:村村通路、通公交,交通方便;通信息(通互联网、有线电视);有一定工作岗位;农村人口具有一定社会资源;农村具有一定数量的投资。
四、山东省脱贫标准评价效果
(一)山东省主要脱贫标准。2016年山东省贫困户的脱贫标准为人均年收入不低于3,402元。贫困村的主要脱贫标准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低于30,000元,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五通十有”。山东省的脱贫标准不局限于单一的经济指标,考虑了住房、交通、教育、娱乐等维度。这表明,政府在多个维度对贫困人口展开了帮扶。
(二)农村贫困者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随着诸如“两不愁、三保障”、“五通十有”、“改厕行动”等农村政策的施行以及山东省村庄规划全覆盖目标的确定,山东省的农村在未来三年内将基本满足发展能力需求中的第一维度,保障了农村贫困者的生存需求。但在农村污染防治、食品安全等方面还面临挑战。
(三)农村贫困者的知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山东省大部分农村已拥有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逐步完善,但农村的家庭教育相较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山东省在乡村教师资源的配置上也采取了均衡措施。现今,农村与城市的教育水平存在明显差距,贫困是导致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的落后又会导致贫困的加深,造成恶性循环。于是,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是实现社会公平,斩断贫困地区穷根,满足农村人口知识需求的必然要求。
(四)消除城乡发展机遇需求差距任重道远。机遇需求是发展能力需求中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的维度,是个体获得发展机遇的需求。扶贫政策保障农村有硬化路、互联网、有线电视、一定的工作岗位和投资数量,农村的交通更加便利,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多样,就业保障更加完善,投资数量大幅增加。因此,村民可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对应的机遇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得到了提升。
在社会资源、投资数量两个方面,农村与城市存在明显差距。缩小农村与城市在机遇需求满足程度方面差距的重点在于缩减“相对性”,即缩减农村相对城市的差距。这种差距如果不断拉大,从长远角度看会导致农村“相对落后”的程度加剧。
(五)发展机遇的相对贫困将成为农村未来的主要贫困。总的来讲,山东省的脱贫标准基本满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需求、知识需求,完成了第一、第二维度的扶贫。在第三维度,扶贫政策也有一定的倾斜,交通、信息的改善使农村人口的机遇需求得到了更大的满足,但“城强村弱”的大格局依旧没有改变。应当注意到,这种大格局是很难、甚至无法改变的,第三维度的相对贫困必然成为农村未来的主要贫困。
主要参考文献:
[1]高艳云,马瑜.多维贫困测度方法比较及其展望[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4.
[2]Amartya Sen.Development as Freedo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J].西部论坛,2014.1.
[4]叶初升,王红霞.多维贫困及其度量研究的最新进展:问题与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6.
[5]山东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http://www.sdfp.gov.cn/.
[6]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2016-2020年乡村规划工作方案.2016.
[7]史磊,井晓文.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1992-2013年数据的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6.1.
[8]吴林海,吕煜昕,山丽杰,林闽钢.基于现实情境的村民委员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9.
[9]钟慧笑.教育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访中國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J].中国民族教育,2016.5.
[10]山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http://www.sded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