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身心放飞起来吧
2017-06-07包德宾
包德宾
四川是美丽的,四川的春天尤为美丽。
宋孝宗乾道八年十月,诗人陆游满怀悲愤,邋里邋遢地“衣上征尘杂酒痕”,于细雨中“骑驴入剑门”。他希望在天府之国能够排遣掉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无奈,能够找到那“无处不消魂”的快乐时刻。终于,就在这年的冬天落幕、春天到来之际,当他骑马行走锦城西,“四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时,他得到了他要寻找的宝贵时刻。
唐朝诗人杜甫流落成都时,尽管有“八月秋高风怒号”的凄苦时刻,有“泣泪满衣裳”的哀伤时刻。但他也有那“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喜雨春夜,也有那乐看“留连戏蝶时时舞”、闲听“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欢欣时刻。
四川的春天是美丽的,而春天里的女儿尤为美丽。
这春天里的女儿的美丽,就定格在四川清音传统经典唱段《小放风筝》里。
旧时的小女儿们是很难走出门的,就像一首民歌里唱的那样:眼见花开花又红,女儿养在画眉笼。画眉笼子不一般,好比牢子难坐穿。更有极端的,如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长成大姑娘了才发现家里有一座后花园,在春光中万分惊奇地第一次走进园子里。然而,寻常百姓家的女儿,还是有幸有例外的。她们可以在每年清明这一天走出画眉笼子,离却绣房门,双双结伴出门踏青,还可以随身带着各种式样、各种色彩的风筝,到很远的万花楼去放飞。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多么的令人欢欣雀跃的时刻啊!
小姐妹们顶着和暖的春阳,沐着和煦的春风,手里拿着四个翅膀的蜻蜓风筝、两个翅膀的黑老鹰风筝,还有头上加七星的美人风筝,欢天喜地地朝着因有万花盛开而得名的楼亭出发。
走啊走啊,多么稀奇呀,迎面走来几个文童生,后面还跟着小书童。幸运地,在三年才可能有一次的巧遇中,看到文童生是什么模样了。他们怀抱三字经四字经,口里还念着五经六经。但是,这哪儿是念,分明是唱呀。听,这抑扬顿挫、高低徐急的吟唱,在郊外旷野中回荡。那么悠扬,那么动听。他们是要上京求功名呐。祝愿小哥哥们上京中头名哪!
走啊走啊,走过一里亭,又到三里亭。一阵急促马蹄声,几个头戴绿色匝缎武生巾,身披崭新五色外氅的武童生,一阵风般聚然而至。他们跨骑白龙马,脚踏粉银镫,一手紧扣雕翎箭,一手硬拉牛角弓。既快又猛,居然一马三箭,箭箭射中。那高强的武艺,不比神箭手小花荣差;那英武的气概,比得上常胜将军赵子龙!
走啊走啊,走到五里亭了。哇,路上的姐姐們多漂亮!鸟云一样的黑头发,金簪压定燕儿式发型。瓜子脸蛋又白又嫩,淡点的胭脂,淡点的唇膏。丝布衫儿镶着大滚边,八幅罗裙分岔在腰肢两侧。尖尖手指如春笋般细嫩,脚上紧蹬一双绣花红鞋。哇,姐姐们,美得有如王昭君,美得有如玉美人!
走啊走啊,终于走到万花亭了!哦呀,有几个小娃儿已经先到了。他们头上挽着两个牛角般的丫扎髻儿,身上穿着中间开岔露出屁股墩墩的叉叉裤子。手里拿着缠满细麻绳的拐扒子和玉美人风筝,骑在竹马上一边跑一边放。可惜,就在这时候老天爷下大雨了!哦嗬,风筝放不成了。
好一幅明清年间的风情画,好一首明艳春天的赞美诗,好一曲优美热情的欢乐颂!这就是三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艺人传唱不衰的清音唱段《小放风筝》。
说它“小”。小姑娘,小人物,小事件,小情趣。
说它“大”。大眼光,大手笔,大智慧,大哲理。
不是吗?欢天喜地,一年仅一次的出门放风筝,跑了老远,老天爷下大雨,风筝放不成。
风筝放成放不成重要吗?放成了又怎么样,放不成了又怎么样?其实,就从“离却了绣房门”那一刻起,小姐妹们终于赢得了放飞身心、享受自由的欢乐。与此相比,风筝放成放不成又有什么要紧。
当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安坐在竹靠背椅上,眯细着眼睛,欣尝这檀板竹鼓敲击中的演唱时,他们也当会和“离却了绣房门”的小姐妹们一样,赢得放飞身心、享受自由的欢乐。与此相比,人生中会遭遇那么多“放不成的风筝”,这又有什么要紧。难道就不能和小姐妹们一起,一次次再赢得放飞身心、享受自由的欢乐?
今天,当我们读到《小放风筝》的文词,聆听到《小放风筝》的演唱时,能不能据此感悟到放飞身心的不易,享受自由的珍贵?
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遭遇中,和小姐妹们一起,一次又一次地,让身心放飞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