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成本控制浅议
2017-06-07高建宁
高建宁
[提要] 本文从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控制问题入手,着重分析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控制问题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有效控制策略。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行政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5日
一、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制度落后。现阶段,很多高校仍沿用落后的行政管理制度,没有跟随高校教育发展的步伐调整改进行政管理制度,导致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造成高校行政工作与实际脱节。具体来说,这些学校仅仅通过一些死板的行政制度和规章来约束高校行政工作人员以及教师,高校工作人员和教师一直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并且,这种落后的行政管理制度只重视事后处理,缺乏对相关问题的预防,管理效果不明显。
(二)管理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行政機构具有部级机构、厅级机构、处级机构和科级机构几种等级,等级体制容易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形成官本位思想,行政权力过于集中,管理工作中心偏移到讨好上级部门上,忽视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且,在这种体制下,高校行政管理领导人员具有较高的权威,下级工作人员不敢违抗,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容易在领导的主观指挥下完成,行政管理工作缺乏民主性。
(三)行政机构数量过多。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数量庞大,很多行政部门的设置都比较随意,行政管理机构的服务职能不够合理。并且,部分高校的行政人员安排也比较随意,有些行政人员是领导人员直接安排在固定的工作岗位上的,甚至还有些岗位人员通过找关系、送礼等不正当竞争方式获得工作岗位,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无法保障。另外,行政管理部门数量过多容易出现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难以保障工作效率的提升。最为重要的是,过多的行政机构会导致行政成本的大量增加,加重了高校的资金问题。
(四)行政人员素质不高。首先,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没有解决行政成本,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其次,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控制的能力,没有学过相关的成本控制知识,行政成本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最后,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为追逐自身利益,在行政工作中擅自挪用行政管理工作资金,存在着贪污腐败的违法行为。
二、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控制问题的成因
(一)行政成本控制动力不足。首先,现阶段高校缺乏对行政管理工作行政成本控制的动力,学校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而大多数资金都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行政管理工作资金投入较少,只注重行政成本的核算,而忽视行政成本控制工作;其次,大多数高校在资金管理上十分重视成本核算,但现阶段还没有统一的高校成本控制指标,高校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机构,高校财政管理忽视了成本控制工作。
(二)高校财务编制不完善。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财务报表编制以收付实现制度为基础,增加了高校成本核算的复杂性。高校成本控制工作需要对财务编制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是现阶段,高校财务编制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开展了成本核算工作。而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高校固定资产折旧仍处于虚提折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财务编制无法适应行政成本控制工作。
三、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一)机构设置。高校的行政机构设置对高校行政成本控制工作有着重要影响,行政机构越多,行政成本就越高。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行政机构数量较多,行政工作的资金花费较高,尽管很多学校加强了各行政部门的成本控制,但是行政人员和行政机构数量高居不下,导致行政工作存在着资源浪费和资金浪费的现象,行政成本控制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资产管理。高校的资金管理工作会影响到高校行政控制工作质量,高校行政成本控制需要在高校资金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的方法要求下进行。但是现阶段,很多高校十分重视资产购置,不断投入资金购买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但固定资产购买滞后,大多数学校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导致固定资产沦为摆设。另外,虽然部分高校出台了一系列的资产制度,但是相关部门对于资产制度的实施执行上却存在一定的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导致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进而为高校资产管理中工作人员贪污浪费、学校资产流失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提供温床。
(三)人员管理。高校行政人员管理对高校行政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高校行政人员的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直接影响着行政成本。很多高校在招聘行政人员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应聘者的学历层次、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等内容,要求应聘者具有较强的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成本意识,认为学校的资金不用白不用,在工作中存在着资金浪费的现象。
(四)简政放权。政府简政放权对高校行政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我国适当放权给各高校,以增强高校发展的自主性。在简政放权背景下,高校行政部门应积极做好高校的后勤保障工作,积极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高质量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的权力大量集中在行政管理部门,各院系部门的权力较小,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自主性有限。并且,权力过度集中在行政管理部门导致高校资金也被截滞在行政管理部门,一些行政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学校资金,导致高校资金流失。
(五)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对高校行政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办公自动化能够有效节约行政工作的人工消耗、节省纸张等行政工作材料花费。高校行政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主要包括日常办公、代办事物、网上审批、信息发布、通知管理、个人助理等方面。并且办公自动化推行的视频会议能够节省会议的花费和会议时间,降低行政工作成本。但是,部分高校缺乏对行政工作办公自动化的重视,没有置办自动化的办公设备,自动化办公无法开展。
四、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控制策略
(一)建设节约型校园。高校应积极建设节约型校园,在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行政投入和行政成本控制工作。为此,高校应积极建设财务机构和财务队伍,强化高校的内部控制,合理设置财务岗位,明确财务岗位的职能,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另外,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节约监督部门,加强对高校行政工作的成本监督,对资金浪费和贪污腐败的现象进行压力制裁,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的有效控制。并且,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日常收支工作的监督,审查高校的财政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二)强化成本观念。高校应积极强化成本观念,严格审查财务预算,在加大科研投入和教学投入的同时强化行政成本控制,尽可能地降低行政成本。另外,高校行政部门应该量力而行,根据学校的资金状况开展经营,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控制办学成本,精打细算高校的各项工作,避免高校建設发展过程中各种奢侈浪费现象的发生。并且高校应加强资源统筹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资产报废制度,充分挖掘资源的使用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高校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将行政成本控制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为高校行政成本控制提供制度保障。
(三)建立成本责任制度。高校行政工作应积极建立成本责任制度,对高校行政成本进行分解,细化行政成本控制指标,对行政管理工作和行政成本控制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建立行政人员责任制度。并且,高校应该将行政成本控制纳入行政部门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之中,加强行政部门和行政工作人员对行政成本控制的重视,提高行政成本控制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四)构建行政成本评价体系。高校应根据行政成本支出状况和高校的行政成本控制工作建立系统合理的评价体系,明确行政成本的使用效益,制定科学的行政成本评价指标,积极开展行政成本评价工作。为此,高校行政部门应量化管理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科学分析成本控制的指标,增强成本控制工作的可操作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现宗.高校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制度的非一致性与协调[J].会计之友,2013.27.
[2]郑秀芳,江若楠.高校成本控制体系构建[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6.
[3]林茜.基于财务管理角度建设节约型高校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3.
[4]翟志华.高校运行成本控制问题[J].会计之友,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