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亡
2017-06-07黄沙子
江南诗 2017年3期
我对一生的总结比不上我的父亲
他向我转述过六十多年的渔耕生活
其间论及流水,他说流水
虽然决不可能快过行船
但乘船人永远是天堂的迟到者
論及青草,他说年轻时
他曾拥有最锋利的锄头
斩断过无数的草茎却无一是他认识的
由此他又论及土地,认为这是他所见过
最任性,但最善于自我恢复的事物
很多人在这里埋下亲人,又埋下自己
“月亮只会为地面上的人死去而缺
太阳却从来不因悲伤升起”
父亲挥动手臂,把目光所及之处
都划归他的领土,但最终
只圈住了脚下的一小块荒地
(选自本刊2017年第2期“首推诗人”栏目)
育邦品读
死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未知死,焉知生?黄沙子的死亡诗篇是通过父亲与世界的联结而实现的,诗人正是通过父亲来认识死亡。事实上,它也是饱含深情追忆父亲的诗。父亲的一生是朴素而简洁,渔耕生活中包含着时光的流水、锐利的锄头以及无可逃脱的土地……这首诗同样朴素简洁,语气坦荡平缓,亦如渐入开阔之境的河流——明澈流动。“父亲挥动手臂,把目光所及之处/都划归他的领土,但最终/只圈住了脚下的一小块荒地”,世界的答案最终总要揭晓,父亲所能获得的就是“脚下的一小块荒地”。这种荒凉感,这种连绵袭来的忧伤,飘荡在诗人的生命中,散发出微弱但又深远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