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人大”
2017-06-07
当前,我省各级人大及8万多名人大代表,正全力以赴投身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这其中,“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及APP的应用,实现了巡河工作的“动态监测、有据可查”,为人大代表参与“剿灭劣V类水”主题活动装上了“千里眼”,备受好评。
沒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事实上,信息技术与人大工作“联姻”由来已久。从最初面向公众、单向信息发布的人大门户网站,到架设起代表履职“网络直通车”,服务百姓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代表联络站,人大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
借力信息化,有效缩短了人大与公众的距离。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网宣平台,各级人大及时发布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方面信息,大大改变了权力机关“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抓住“大众发声”的风口,人大乘势而上,通过开展“人大网议日”活动、开通网上代表联络站等互动平台,实现由人大“单向传输”到与民众“双向交互”的演进,在与网民的对话交流中,听取民声、收获民意、汇聚民智,从而为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夯实民意基础。
借力信息化,人大履职行权“如虎添翼”。跃上快速便捷的信息化“跑道”,北仑、临安等地人大在换届选举工作中,设立网上选民登记站,让选民登记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借助在线联网监测平台,杭州、台州、绍兴等地人大在“剿劣”主题活动中,实时掌握当地水质情况,让人大监督更加有的放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大工作面广量大与人手不足之间的矛盾,给人大各项工作开展带来极大便利,让人大可以少做“无用功”却取得事半功倍成效。
借力信息化,代表“随时随地”履职成为可能。无论是代表主题活动中当“拍客”,随手拍、即时传,相关信息马上反馈至相关部门;抑或是网上、掌上履职平台,方便代表及时提交意见建议,信息化带动代表履职实效显著提升。
当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技术一日千里,信息化建设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实现从硬件平台架设的“1.0”时代到数据处理应用的“升级版”,乃至实现“智慧人大”的打造,仍有不少“短板”需要补上。
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人大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让人大监督“有数据可用”“有数据能用”。要推动人大信息化的“供给侧改革”,删减不合理的应用系统,剔除无价值的“冗余数据”,以“精准供给”“有效供给”,服务代表履职和人大工作。
网络技术领域的“梅特卡夫定律”表明,网络平台的价值跟其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以此观之,要把信息化运用纳入到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中去,让我省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敢于触“网”、学会上“网”、善于用“网”,从而推进人大工作与信息化建设齐头并进、互利多赢。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对人大工作而言,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毋庸置疑的是,只有不断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跟上网络技术发展的节奏,方能为推进人大工作赢得更为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