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专业技术人才断层问题及解决途径(下)

2017-06-07阎桂兰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老龄人才发展

阎桂兰

岛内受生育率长期下降的影响,加上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依据台湾“国发会”2014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推估资料,若不含国际迁徙的人口变动,2022年后岛内人口将由自然增加变为自然减少,而台湾老龄化社会将使得劳动力人口降低。国际上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14%及20%,分别称为老龄化社会、老龄社会及超老龄社会。台湾已于1993年成为老龄化社会,预计将于2018年及2025年分别迈入老龄社会及超老龄社会。

根据台湾劳动主管部门2013年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岛内45至49岁的中年族群劳动参与率为78.85%,50至59岁为67.7%,60至64岁降至52.5%,上述年龄层的台湾人口投入就业市场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约有10%至15%的落后差距。另根据台湾劳动主管部门对中老龄失业者寻职困难原因的调查显示,年龄是最大障碍,岛内就业环境对老龄劳工不够友善。此外,台湾劳动主管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岛内中老龄教育程度愈高,提早退休情形愈严重。高学历早退原因包括教育程度高者较快速存到所需的退休金、优惠退休制度下军公教提早退休人数中以高学历居多。

岛内女性在30岁之后的劳动参与率比例降低,结婚与育龄后的45岁妇女复职率低于日本和韩国。台湾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升不易的原因包括:托育、托老的成本高,影响妇女重返工作意愿;不容易找到可用的、有质量的儿童照顾,严重压抑妇女就业;企业对育婴留职停薪、弹性工作型态、在家上班等制度缺乏支持。此外,台湾仍存在教育与职场的性别隔离情况,资讯科技专业女性在职场人数及比例仍显著少于男性同事,致使台湾女性人才资源未充分发挥,也连带影响劳动力人口短缺。

技职教育式微,职场的实做人才短缺

近年随着岛内人口结构的改变,使得台湾产业人才的供给在未来也将面临短缺问题。目前产业界已普遍出现明显的技术人才不足的困境与问题,形成的原因与高等教育普及与技职教育转变有关。

台湾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技职培训体系配合岛内产业发展需求,扩大培育基层技术人才,协助岛内顺利推动工业化。当时人才供需协调得宜,呈现充分就业荣景。知识经济人才培育需求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岛内高等教育普及化后,不仅延长青年人口就学时间,进入大学门槛降低也造成大学生素质不如以往,加上技职体系升格大学后,原有技术实做的专科毕业生减少情况下,提高企业招募基层技术人才的困难度。

就整体技术人才发展现况而言,近年来台湾高等教育虽然在数量上大幅增加,但在素质方面并未相对提升,培育的人才就业力亦普遍不足,缺乏国际竞争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依据台湾行政部门颁布的“人才培育方案”中指出,岛内人才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1)大学课程规划偏重技术层面的学习,相对忽略基础学科的学习,难以因应瞬息万变的产业结构变化。(2)大学教师注入发展学生就业力的教学设计不足,与产业需求产生落差。(3)岛内的考试制度影响学生学习成效,越来月多的学生入学后,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准备研究生或公务员考试,主动学习及求知的意愿低落。(4)岛内大学教育的内容较欠缺软实力培养,如工作态度、稳定度与抗压性、表达与沟通能力、学习意愿与可塑性、团队合作能力、发觉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5)面临全球化及市场开放趋势,台湾高等教育必须朝国际化发展。

台湾缺乏国际移动力人才

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初期依赖上世纪70年代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台,且人才回流时间与内涵有所差异:

(1)第一波(上世纪70年代):台湾工研院成立,吸引一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台,建立电子工业技术基础。

(2)第二波(上世纪80年代):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立,吸引大批海外留学人才回台创业,引领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

(3)第三波(上世纪90年代):岛内各地先后增设科学工业园区,吸引大批40岁以下、第二波创业者的同事或同学进入园区工作,强化台湾科技人才阵容。

⑷第四波(21世纪前10年):美国网络泡沫化、工作难寻,较为年轻、缺乏海外工作经验的硕士留学生陆续回台。

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自海外回流岛内的科技人才为制定台湾产业发展政策的科技官僚献策,成为推动台湾技术产业的政策决策者的顾问咨询者。在岛内创业环境与科学园区发展机会的吸引下,部分在海外工作的科技人才回台创业。当时这些回台留学人才扮演多元化角色,包括:⑴确认新市场机会,募集资金,建立管理团队与专业生产者合作关系;⑵提供两地中小型企业国际接轨的渠道;⑶跨区创业者建立社会网络与制度脉络的角色;⑷回台创业者初期运用海外学到的低成本技术,后期通过本地化创业与升级制程,且持续保持与硅谷的技术连结。

随着后来台湾经济增长、家庭收入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台湾父母将子女送至海外留学或短期游学。根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近年统计,岛内办理留学签证的人数并未有明显衰退现象,但是学生短期海外游学、度假打工风气盛行,就读理工科系的人数有减少趋势。此外,外语能力不足也是台湾人才国际化的隐忧之一。根据美国教育机构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的托福测验(TOEFL)成绩统计结果,台湾学生近年平均分数为78分,在亚洲仅排第16名。虽然托福分数并非国际化的唯一指标,但马来西亚、韩国等非英语系国家的英语能力后来居上,不可忽视台湾与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

另外,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统计数据显示,j台湾学生赴美国修读理工科系博士学位的人数逐年下降,已经落后于韩国、中国大陆及印度,此将不利于台湾未来与海外科技产业及专业社群的连结。

根据统计,台湾移民在美国占整体移民创业的比例降低。在1995—2005年间,台湾移民创业占美国移民创业者数的5.8%,全美排名第4位;而在加州占有率为13%,位居第2位,仅次于印度裔。但在2006—2012年间有了大幅改变,全美占有率仅为1.1%,全美排名第21位,而在加州仅有2%,落至第17位。另外,台湾裔创业者仍旧以半导体产业创业比例最高,占有率為5%,次于印度、以色列、比利时与伊朗,而与荷兰、菲律宾、英国、乌克兰、加拿大及德国等国相当。台湾在赴美学习新兴科技的学生减少之下,也降低了新兴技术创业的比例。

2025年台湾人才需求情境

岛内产业人才未来的需求取决于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台湾行政部门所颁布的“产业发展纲领”与经济主管部门发表的《2020产业发展策略》,未来10年台湾工业发展的四大愿景与情境分别为:全球资源整合者、产业技术领导者、软性经济创意者及生活型态先驱者。

台湾研究人员以此四大产业发展情境为基础,解析台湾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据此提出落实2025年产业发展前景的人才与技能蓝图,以及分析人才与技能的差距,进一步提出台湾人才与技能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

根据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2014年对四大产业愿景所提出的特色内涵如下:

全球资源整合者

(1)善于掌握最新最完整的市场重要情报信息及关系网络经营。

(2)有能力聚集与利用全球各地的生产要素与资源(含有形与无形的物流、金流、人流、信息流等)来满足跨国市场的交易需求。

产业技术领导者

(1)能开创特定领域的产业规格标准,或与制程技术、研发设计相关的核心知识,并率先投入资源,将核心知识加以具现化。

⑵将既有的技术与材料定义出创新应用,并产生后来居上的技术应用成果。

软性经济创意者

⑴善于应用非实体要素(如软件、知识、情资、配方、艺文、理念、关怀等内涵)作为获利的来源。

(2)有能力促使有形产品设计、无形经营模式、服务内容等的实现,并产生有别于过往的创新风貌与客户感受。

生活型态先驱者

(1)能响应全球性趋势议题,率先倡导各种表现在食、衣、住、行、育、乐等行为的生活方式。

(2)推广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人文风俗、历史传统与风格意识等产生的独特生活方式,吸引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个人与团体,重复地莅临体验,甚至进行长、短期的生活居留。

在愿景与全球趋势影响下,未来台湾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包括:前瞻技术开发与高值化应用、科技创业促进产业转型与人才接班、重视品牌营销与软件加值、掌握新兴消费市场商机。台湾研究人员考虑到台湾2025年产业发展愿景及国际人才培育与技能发展的趋势,提出台湾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发展的未来需求情境(参见图2)。

因应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岛内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资产,因此,未来台湾产业人才发展有以下几种情境与人才需求:

应用ICT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科技化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人才、嵌入式软件人才、系统整合人才、客户需求洞悉与开发人才、国际营销人才等。

从市场拉动与需求导向驱动价值创造

前瞻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全球供应链管理人才、品牌与通路管理人才、企业购并人才、在地业务与营销人才、消费者研究人才等。

成为亚洲新兴科技产业的创业基地

创业投资人才、天使投资人、新事业育成与加速器经营人才、财务与法律实务人才、促进产学合作机制、海外科技创业社群网络经营人才等。为了回应台湾创业创新人才发展的未来需求情境,以及学习各国和地区人才与技能发展的经验,岛内研究人员提出未来台湾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策略蓝图(参见表1),将人才发展策略分为四个策略方向,分别是:(1)产学合作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⑵平等、创新与组织学习的职场环境;(3)ICT应用与服务化;(4)人才跨国流动与连结(参见表2)。

未来解决途径

目前台湾正在面临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以过去台湾产业发展的经验而言,企业着重短期员工培训,台当局通过教育体系培养产业长期所需要的人才资源。然而,全球化与技术快速变迁等趋势增加产业竞争压力,人才与技能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也必须跟上产业发展的步调,整合企业与当局管理部门的资源势在必行,以增加产业长期发展的技能存量。

从累积产业发展的技能角度而言,未来台湾人才与技能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以下几项:

起始教育

学生在学期间参与产学合作计划,瞭解企业运作实务与增加实作能力;提升技职教育的质量,强化企业对教育的投资与参与诱因;设计跨领域合作的课程与计划,增进学生团队合作与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既有劳动力技能提升

鼓励在职员工终身学习,强化企业与学校合作在职培训的课程;运用资通讯技术发展在线学习平台,消除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发展学习软件的课程与师资,提高岛内产业从业人员的软件知识与技能。

重返劳动力市场

辅导企业改善工作与职场环境,协助中老龄员工运用知识经验与维持生产力;透过技能与职业培训机制,培养待业员工与妇女的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引进海外技术人才

提高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竞争力,及早建立与海外人才的社会连结,消除海外学生毕业后留在岛内就业的障碍,包括薪资与居留期间等限制;管理部门、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共同合作,设立特别诱因,延聘岛内产业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海外专业人才,以及引进海外专业人才在台湾发展,增进岛内人才与技能的国际接轨。

为此,台湾学者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适合老龄者与妇女就业的职场环境

为减缓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人口不足的冲击,必须设法提高中老龄及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及生产力。台湾劳动力人口老化与衰减程度高于全球,且劳工退休金呈现巨额亏损,将加重台当局财政负担。在考虑退休金制度改革同时,也应注意对岛内劳动力人口缩减的影响。如今医学进步与养生观念风行,台湾民众平均寿命已超过80岁,60至70岁年龄的老龄长者多能负荷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同时有丰富职场经验与人生历练,可提供企业顾问与咨询的服务性工作,亦可促进知识与技艺传承。具体措施包括:

(1)以科技项目計划或技术升级辅导项目,以2025年员工年龄结构为生产线未来情境,发展提高生产力与员工满意度的智慧自动化设备,协助岛内老龄者通过人机协同合作方式参与生产活动。

(2)在交通枢纽或运输便利之处,导入ICT设施建置远距工作中心,提供岛内老龄者与妇女等弹性工作者从事计算机操作、文字处理、电话与视频会议的公共工作场域,同时降低通勤成本与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与休闲时间,增加工作满意度与就业意愿。

(3)台当局与地方管理部门合作,设立区域老龄者及妇女人才资源中心,以会员制方式运作,作为企业、家庭、公立机构雇用需求、老龄者与妇女人才数据库等资讯交流及工作中介平台,促进老龄者及妇女参与在地就业。

(4)整合地方管理部门、民间组织与学研机构资源,利用闲置的公共空间或校舍,设立终身学习资源中心,提供地区中老龄者技能培訓的信息、空间、相关设施与师资等资源。此外,也可通过网络建立互动式数字学习平台,便利老龄者在家或终身学习中心学习与培训。

鼓励企业投资职场人才培训

职能的培养可强化技术性人才的能力,对于企业发展及产业的竞争力十分重要,从国际经验及岛内发展的现状,强化企业对于人才养成进行职场培训的参与。具体措施包括:

在培养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应重视企业与学校的信息沟通,人才培训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时调整完善培训内容。此外,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增加新工作项目、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内容。企业是主要的需求者,因此需要长期追踪与掌握人才发展的需求,让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训的规划。

补助经费促进企业参与技术人才培训培训人才的成本高,且短期不易看到具体成效,降低企业参与意愿,因此,在培训费用上,应可从现有政府经费中提拨运用,为使能追踪执行的成效,建议能在培训结束后,及时了解培训后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不仅便于学校调整教学内容以提升就业比例,也可以根据培训的成果,作为下一年度培训经费提拨金额的基础。

通过产学合作,缩短学用落差与培养未来人才

近几年来技术进步与产业环境变迁速度加快,从学校毕业的新鲜人经常面临职场工作技能与学校课程之间的落差,抑或既有劳动力无法适应运用新技术的工作环境,通过产学合作解决技能差距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

(1)在制度设计上要让企业与公协会参与。从德国发展的经验上可以看到,产业公协会、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甚至是实习或学徒制度的设计与操作上,扮演主导的角色。从用人需求端进行规划系列的计划,对于实务的需求较能清楚掌握。

(2)建立系所的企业伙伴制度。鼓励系所与企业建立长期伙伴关系,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共同规划课程、共组师资群,进行招生,学生毕业后可立即进入相关企业工作。

(3)以区域职训中心为核心,协调企业提供设备或师资(或师资培训),搭配学校教学规划,以连结企业用人及学生实作的需求。

(4)强化技职教育师资,积极建立集理论、技能、教学一体的师资,逐步改变职业教育教师理论强于实操技能的现况。同时,调动企业资源,以客座教师等形式聘请实务界具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为学生授课。

提升人才国际移动能力与引进海外人才

人才跨界移动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才竞争力影响台湾在全球化趋势下的竞争力,当资金、技术与创新突破国界自由移动之际,人才必须有能力掌握与运用全球资源。过去台湾依赖海外回台学人与创业者等人才资源为起点,发展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未来台湾在全球连结的情境中,不仅要吸引海外人才,也必须顺应产业全球化、提高本地人才的国际移动能力。劳动力人口短缺除了提高劳动参与率之外,另一解决方案则是自海外引进人才,台湾必须建立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优势的人才吸引力,以及满足外籍专业人士居住的环境。具体措施包括:

(1)岛内学研机构应长期与海外产学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可作为岛内与海外人才交流的平台。台当局可补助企业与研究机构甄选赴海外就业的国际人才合作项目,便于跨企业或其合作机构、公司就业或实习。此外,岛内研究机构应设立海外人才招募项目计划,导入创业资源、建立产业化导向的跨国研发团队,充实岛内科技创业人才库。

(2)台湾研究机构应参加或与国外建立产业研发合作联盟,促进国际合作与人才交流。不论是欧洲或美国皆设置有先进技术研发联盟,例如美国半导体研究联盟(SRC),可与海内外学校建立人才培训的平台。积极参与跨国研发联盟,将有助于科研人才从做中学,同时建立与海外技术社群的连结。

(3)引进东南亚国家科技研发人才,累积新兴市场的社会网络。东南亚市场的成长性受到全球注目,然其多元种族、特殊文化、宗教与政治背景增添该市场的复杂性。台湾可计划性引进东南亚学生来台就学、毕业之后使其居留本地就业,提供东南亚人才在台湾发展的平等机会,可为未来扩展东南亚市场铺路。

(4)发展成为区域创新人才的机会热点。台湾人才近年来外流至中国大陆,虽然短期是受到高薪资的吸引,但另一方面则是着眼于需求成长的中高端管理人才发展机会,所以不只对台湾人才有吸引力,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才也具发展吸引力。若是提高产、官、学、研领导人的国际观,创造高附加价值与成长潜力的就业机会,将台湾发展成为全球华人人才资源市场创新的原创基地,将可强化对外籍人士友善的生活与职场环境。

猜你喜欢

老龄人才发展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