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精密机械产业日渐衰落的原因
2017-06-07刘明徐强
刘明++徐强
台湾精密机械业遭遇“漫长冬天”
我刊曾在2012年专题报道了台湾先进的精密机械产业,指出位于台中地区一条沿着大肚山丘陵地带,长约60公里、宽约14公里的乡间,特别是从神冈到南投一带,共有1500多家精密机械厂商和上万家的配套产品供货商。这里是台湾精密机械聚落的“黄金地带”,其年产值达到9000亿元新台币,单位面积产值位居全球第一,其产品出口情况直接影响到全世界。
数年过去了,这里的景致依旧,但如今气氛却大不相同。台湾记者在对这里进行连续追踪调查后发现,在近年全球经济停滞不前的大背景下,这昔日热闹的精密机械“黄金地带”竟然生意冷清到厂区内静悄悄,业者却苦不堪言。岛内业界资历最老的台中精机董事长黄明和为此亲笔写下批注:“机械业的漫长冬天”。
仅仅过去数年,台湾的精密机械产值竟然缩水四分之一,不但与该行业领跑者德、日厂商的距离越拉越大,甚至被后起的中国大陆厂家超越,而且从各种指标看来,这个趋势至今没有反转迹象。台湾的精密机械何以致此?
按照岛内媒体的说法,如果将正处于技术成长期的台湾精密机械产业比作学生时代的“中等生”的话,这是一个标准的“中等生陷阱”。
所谓“中等生”,顾名思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台湾精密机械产业的现有技术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德、日,以及瑞士、美国等,但似乎又比同样处于崛起中的中国大陆同类厂商技术水准高出一些。从好的方面来说,作为成长时期的“中等生”,因为技不如人,从小不被父母、师长高度关注,因而在学习上也最自由,眼光不局限于现有成绩单,而能根据自己所长,可以更无拘束地投资未来,成功的机率相对更大。
简言之,“中等生”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最大空间,因而最具有未来明星潜力。在产业竞争上,“中等生”则可用优等生的质量、后段生的价格,在市场上形成致命的攻击力,成为高性价比之王。然而“中等生”也有其先天的危机,即若只一味地消耗高性价比优势,而没有乘势向高端投资发展,假以时日,当后段生往上超越、优等生向下攻击的时候,“中等生”就有可能首先被歼灭。
这当然是岛内媒体对台湾精密机械产业不吝溢美之词,但从中也确能看出,台湾各界对其精密机械产业现状的高度认知和期许,希望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项,躲过危机,布局未来,摆脱中国大陆同类厂商的技术追赶,通过艰苦的创新拚搏,再次浴火重生,成功转型进入世界该领域的“第一梯队”。
好梦破碎
2016年对台湾精密机械产业来说,无疑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根据台当局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包括产值、出口值,不论金额与排名,台湾双双衰退。
尽管新上任的蔡英文提出的发展智慧机械产业政策的口号震天响,然而与3年前相比,岛内精密机械产值已跌掉26%。
2006年,台湾精密机械业者喊出“二四六”的目标(即在全球排名中,人均产值位居第二、出口排名达到第四、产值则位居第六)。2010年后,又喊出拥有“一五九”优势(指同样一件产品,台湾可做到五折售价,达到日本九成品质)、“机械业产值破兆”(1兆元相当于1万亿元新台币)的目标,如今看来,上述三项通通破功。
尽管2012年台湾精密机械产值曾短暂达到全球第六的最高峰,但转眼来年,这一纪录就被美国超越,台湾跌回到第七。更令台当局沮丧的是,2015年台湾精密机械产业出口值被中国大陆超越,台湾跌到第五。而所谓“一五九”优势也因其后日元贬值,拉近日产精密机械产品与台湾产品的价差,这点也迅速失效了。
2015年,台湾机床产值比2012年整整缩水26%,比上年跌幅达17%,在全球前十大机床产值地区中排名第一。再看2016年,前8月出口负增长16%,尽管跌幅收敛主要是受2015年基期过低影响,但其探底走势至今未见止跌讯号。
甚至连“机械业产值破兆”的大梦也渐行渐远。根据台湾工研院的调查,2011年岛内精密机械业产值规模曾一度达到9880亿元新台币,是最接近兆元的时刻,如今连年退步,距离理想又更远了。
机床被称为“机械之母”,也是制造业的“心脏”。在蔡英文当局的五大产业政策中,智慧机械产业是最被看好的一项,机床是带动台湾精密机械产业智慧化升级的关键。在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智慧机械创新产业小组”顾问吕曜志口中,当前岛内机床政策目标是“产值8年内突破7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地区”。台当局如此高捧的这一明星产业,在现实中却有着表里不一的极大反差,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
两岸机床业者合作盛况不再
回想起几年前台中大肚山脚下的“黄金地带”,当时这里多达1500家大厂与上万家小厂聚集的精密机械聚落,面对应接不暇的订单,让黑夜里灯火通明。
涌入的订单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国大陆制造业崛起需求,二是美国苹果手机加工机械订单。当时这里的业者们颇感自豪,没有他们,iPhone手机有一半不能出货,且全球找不到第二个能弥补此缺口的地方。
这里是台湾机床产业的发源地,发展已近百年,拥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过去靠着中心厂商带领协力厂分工合作的模式,以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质量不错的“高cP值”,打响国际名声。
当年,台中精机董事长黄明和对这种聚落效应信心满满,向媒体表示:“这60公里能比日本强,并不是我们比别人大,也不是我们资源多,而是環境演化出来的独特竞争力。”
但此时走进“黄金地带”,气氛却是天差地别,不仅二、三线厂或协力厂商叫苦连天,就连台中精机、快捷机械、上银机械等模范指标业者,日子也不好过。
例如曾是台湾机电“股王”的上银机械,过去两岸机床业者排队抢货的盛况已不再复见,董事长卓永财无奈地说:“大家不要再想当年了!”
台中精机2016年业绩比2015年同期衰退两成,董事长黄明和意识到靠聚落优势降低成本已无法跟上要求整条生产线规划、产品差异化的国际趋势,于是改变做法,提高产品自制率,减低对聚落协力厂与零组件厂依赖。如今他改口说:“过去那套产业聚落的成功模式要调整,才能够脱颖而出。”
快捷机械董事长王俊裕过去靠苹果订单大发利市,但现在苹果单全没了,他自称能存活下来是“运气好”,未来要往车载电器、航天领域寻找新出路。回忆当年荣景,他说:“机床制造业从那时就开始崩盘了。”
不少岛内业者指出,虽然“黄金地带”内部上、下游供应链依旧完整,但技术共享、零组件类似,就会有产品同构型高的问题,一碰到景气不好,就会沦为价格竞争,聚落优势变成劣势。当上万家业者一家都没少,订单却少了四分之一,杀价背后的问题更严重。一旦景气差时,不少业者为了维持营运,就算付款条件不好的客户也会承接。一旦客户取消订单,就沦为没赚到钱,只赚到一堆库存的下场。
尽管台湾主要上市柜的机床业者近年营收仍持续增长;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是,库存与应收帐款占营收比率也在同步飙高。
库存增加会有什么后果?一位曾因景气反转爆发财务危机的机床厂老板说,该公司当年就是库存与应收帐款合计逼近一年营业额,等于努力一整年制造的产品,不是留在仓库,就是卖了钱收不回来,最后陷入危机。这是很可怕的。
检视岛内10档主要机床类上市公司年度财报可以发现,其中东台、程泰、亚崴、福裕四家业者2015年应收帐款与库存占年营收70%以上,且高于3年前至少7个百分点。等于七成营收充满不确定性,营收恐有虚胖之嫌。对此,东台公司发言人严璐表示,应收帐款增加是因客制化订单多,必须验收交货后才会付款,库存增加是因为印刷电路板(PCB)产品交期短,要先备货。福裕公司代理发言人张顺福、程泰公司发言人陈碧莲则解释,因为机种多,以及海外子公司需要实时供货,导致应收帐款与库存比率较高。但他们也都不否认,这是不健康需要被改善的问题。
也难怪一位台湾券商研究员这样说:“如果库存与应收帐款持续走高,获利无法兑现,企业财务体质将受重创,然而近年来岛内股民已经很少有人关注机床类股。”
被苹果订单惯坏,忽视提升技术
分析造成“黄金地带”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岛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由于台湾精密机械产业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中等生危机”,在德、日、美、韩及中国大陆“五路追兵”夹击下,导致台湾生存企业空间越来越小。
自从全球金融海啸后,造成台湾机床热潮的推手之一是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供应链订单。在“黄金地带”内生活打拼60年的台中精机董事长黄明和黄明和描述当时聚落景象:“那时候大家都是想赚钱,就是拚命冲量、拚营业额而已,每家企业都说要抬升自己的业绩到百亿元新台币以上!”
火热的订单让许多业者忙着出货,没时间提升改进技术。此时iPhone这“蜜糖”悄悄质变为“毒药”,让所有厂商都耽溺现状,忽略竞争态势丕变。
2012年后,苹果公司欲再降低成本,加上外框钻孔产品技术门槛不高,此类订单大量转移到接受苹果资源扶植的中国大陆机床企业手中,台湾厂商优势渐失。以前大陆企业加工iPhone4外框,钻孔工序都需要购置台湾加工机床,如今iPhone7问世,机床订单却不再来。
另一个原因则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有关。一些岛内业者认为,当年台当局在与大陆进行ECFA相关的机床谈判时出现失误,也助长对方相关企业崛起。原本对台湾有利的谈判结果,目的是争取更多机床整机免税出口大陆,但由于台当局官员为了取得外表风光的谈判成绩单,只注重项目数量,结果仅争取到车床等少数机型纳入ECFA中,其余台湾可以免税出口大陆的品项全部是精密机械零部件。这么一来,导致大陆的机床厂商可以利用更便宜的价格进口台湾优质的关键零部件,实际上起到扶植大陆企业的效果。同时,大陆厂商还通过高薪聘用台湾工程师,加重岛内相关产业人力短缺的问题。
从2016年起,ECFA早期收获清单期限已满,台湾进口产品关税优惠不再,但大陆企业此时已经崛起,从原来台湾企业的客户一变成为对手。仅仅在2015年,台湾机床出口大陆的金额就大跌24%,同期大陆机床出口值超越台湾,成为全球第四。
日本德国抢单,台湾厂商甘拜下风
日本与德國是从高端市场向低端市场进击的两大精兵。德国技术和生产的整合都很强,早在2011年台湾厂商沉迷苹果订单时,德国便喊出工业4.0的口号并积极落实,现在已有成熟的智慧化产品上市。如今,德国在国际市场表现一枝独秀,是2016年全球机床前十大出口地区中唯一接单、生产正增长的国家。
此外,德、日企业也通过不断购并整合,强化自身优势。2015年,德国DMG与日本MORI两大领军厂商合并,营收规模达到新台币14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机床业者,其战略目标是聚焦扩大工业4.0市场占比,是台湾企业要往高端突围难以回避的强势对手。
而日本厂商原本就拥有研发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势,加之近年日元大幅贬值,拉近与台湾产品售价差距后,就在各个市场抢单追击台湾业者。
尽管2016年下半年日元大幅升值,让日本的价格攻势趋缓,但流失的订单未必会落到台湾厂商手里,因为客户已经习惯日本产品的质量。例如东台精机发言人严璐就发现:“一旦有客户用过日本机器,就很难回来再使用台湾机器。”
近年来美国机床产值已超越台湾,虽然业者大多认为这是由于日本企业到美国设厂而带动的,但据曾参观过美国GE公司,了解其真实制造实力的台湾学者认为: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工业4.0,只是名称不同,技术水准堪称工业大国。再加上美国有福特等国际级车厂带动的汽车供应链,其庞大内需市场是一大优势。
韩国则是台湾厂商在中端市场的对手,尽管其工艺技术与台湾落差不大,但最具威胁力的是其产品的关税优势。韩国不仅与欧盟和美国签订了自贸协议,享进口免税优势,2016年又与大陆签署《中韩自由贸易协议》(FTA),产品出口大陆能够有条件地减税,而台湾则因ECFA早收清单届期,出口成品须负担9.7%的关税,处于不平等的竞争起跑点。
通过调查发现,台湾精密机械产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多,包括:产业聚落效应失灵、红色供应链崛起、ECFA谈判失误、日元贬值拉近价差等。再往更深一层看,所有对手都面临竞争压力,为何独独台湾厂商跌势比别人惨?
转型迟缓,研发不足,导致技不如人
真有“一五九”,台湾早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丽驰机械董事长胡伟华的一句话点出真正原因。问题出在价格压不到五成,质量也没有德、日九成那么高。
一位观察岛内机床产业长达30年的学者指出:台湾业者自称机床质量直追德、日大厂,其实包含控制器等关键零组件,都是用德、日生产的,台湾业者不过买回来,搭配本地生产较便宜的材料,组装后出售,拚的多半是价格。真正愿意投入了解客户需求,从设计、零件生产下功夫的业者相当有限。
要拚智能机械,不投资研发是不可能的,但综观上市柜机床业者,研发占营收比率达3%的极少,显然决心不够强。
台湾机械产业公会秘书长王正青预计,智慧机械可能一到两年内就会爆发成为主流,这是机床的关键一役,“台湾业者要尽快转型,半年、一年就要有成果,不能再等三到五年。”台湾现在奋起直追,脚步已比别人慢了一大步,尽管蔡英文当局喊出岛内机床“年产值8年成长五成,增至70亿美元”,但贪污机械业者恐怕没有8年时间慢慢磨,一旦转型不成,仍有崩盘危机。就如同宏达电的智能型手机,底子并不差,但一没跟上市场转变,明星产业马上就变“惨业”。
放大来看,精密机械产业正如同台湾缩影,定位模糊的“中等生困境”,正在日渐恶化。机床制造是台湾的标杆性产业,都陷入此窘境,新平庸经济下,市场挤压会更严重。例如制造业自2015年起连续数季衰退,各产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先前iPhone订单让台中机械“黄金地带”风光了好一阵子,但订单来得快、去得快,热潮一过便被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