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廖俊波那样的“三头”干部
2017-06-07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廖俊波生前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善于深入群众中,与群众打成一片,视群众为父母,通过坐“炕头”听民声、掀“灶头”看疾苦、下“地头”寻富路,精准施政、坦荡做人,从而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与赞誉。
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常坐老百姓“炕头”,倾听基层呼声。老上访户钟巧珍与邻居曹某因宅基地纠纷长期上访无果,对政府的不作为有怨气。廖俊波得知此事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先后多次对他的信访件作出批示。在廖俊波的努力和重视下,当事双方纠纷成功调解。“欲知民情听民谣,欲得真情听牢骚”,对于人民群众的一些怪话、牢骚,既不能怒之怨之,也不能听之任之。不但要听得下,而且要听得进,要善于从来自最前线的“情况报告”中听出领导干部工作指导的不足,听出基层反映问题的焦点,找出破解矛盾难题的突破口。既要“从群众中来”,又要“到群众中去”。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抓住难得的下基层机会,从基层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听取利益诉求、获取真实材料,找到制约发展的“瓶颈”、影响长远的“短板”,把分散的无系统的群众意见转化为集中的成体系的指导理论,再让这些认识回归基层,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所检验。
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常掀老百姓“灶头”,以“来还债”的心态体察百姓疾苦。政和县张承富老人的居住地被堆成山的垃圾所困,廖俊波便亲自带领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现场办公解决了这一难题。张承富老人写了一副对联“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俊波您好”。每年春节换对联不换词,一直到现在。共产党人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现在却有一些“歪嘴和尚”把这个好“经”给念歪了。有的人还未动,就先把让基层“准备”的通知发下去;有的盛气凌人,下车伊始,咿里哇啦;有的急功近利,大包大揽,瞎圈乱点,服务变成了“倒服务”、帮忙变成了“帮倒忙”。没有基层,何来机关?没有百姓哪有官?不能真正为基层解决问题、为群众谋利益、替老百姓作主,一级组织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常下老百姓“地头”,以“小学生”的姿态,拜人民群众为师,做一个“眼睛向下”的求学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廖俊波在政和县东平镇调研时,发现有个偏僻的村子里有位做网络电商的人几年内赚了3000多万元,于是就向他求教,举一反三,扬互联网之长,补当地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之短,闯出了发展“互联网+农业”,带领政和百姓致富的新路。仅2014年一年,政和全县电商销售额就达到了6亿多元。现在,有的领导同志就缺少这种对基层应有的谦虚和尊重,以为自己职务高就水平高、在基层干过就了解基层、身处机关就可以俯视基层。然而,过去懂不代表现在懂,懂一点也不等于完全懂。昂首向天,看到的只是浮云;眼睛向下,才能汲取到群众的智慧。只有像廖俊波那樣拿出“拜佛求经”的虔诚,从群众口中找决策,不怕“掉架子”,不怕“丢面子”,不怕“碰钉子”,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才会做到精准施政,像他那样受到老百姓的拥戴与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