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更加积极的安全生产观

2017-06-07

劳动保护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伤保险危险源本质

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集中于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点放在事故的处理、应急救援等方面,在坚持这一基本要求的同时,应该按照《安全生产法》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更加积极的安全生产观。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集中于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点放在事故的处理、应急救援等方面,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在坚持这一基本要求的同时,应该按照《安全生产法》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更加积极的安全生产观。

所谓更加积极的安全生产观,就是要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隐患,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本质安全和管理水平,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将工作重点扩展到风险的预防和监测、生产过程的规范和控制等环节上,发挥保险制度对风险预防的积极作用;从关注安全事故对人体生理的伤害和财产损失扩展到对人的心理影响和对环境的破坏,树立“健康-安全-环保”三位一体、和谐推进的新理念。

从事故导向逐步过渡到风险防范

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源于危险源。《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传统的安全生产观认为,危险源的固有风险是不可消除的,但危险源并不是一定会发生安全事故,只有在特定环境发生变化时才可能成为事故,比如不当操作和临界环境改变。基于这样的认识,以事故为导向的安全生产观,总结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教训,用事后“亡羊补牢”的方法,通过附加的安全防护装置或系统等外部力量,达到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所以,以事故为导向的安全生产观强调安全设施和防护装置的投入,把事故锁在笼子里。这种观点和认识比较直观和现实,但是没有考虑到维持的成本和对隐患的认识能力等现实制约因素,在方法上是被动的、盲目的,难以应对很多“想不到、管不着”的事故。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不足,开始注重事故的预防,已经有了积极主动排查事故隐患的意识,比传统的安全生产观已经大大进步了,但本质上还是强调依靠外部力量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谓更加积极的安全生产观,是以风险防范为导向,注重从源头上对各类已知的和潜在的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消除或减少生产系统中的危险。相对于传统的安全生产观采取的外部力量防范,更加积极的安全生产观注重通过提高内部组织和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来保障安全生产。

积极的安全生产观与传统的安全生产观的不同,很像疾病治疗和健康预防的区别。疾病治疗以疾病为导向,用最大限度的努力减少疾病对人体带来的痛苦和伤亡,方法主要靠外部的化学药物和物理治疗。而健康预防是以人的健康为导向,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根本上避免疾病的产生或减少患病的可能。所以,健康预防相对于疾病治疗来说是一种更加积极的健康卫生观。

注重本质安全

按照更加积极的安全生产观的要求,安全生产工作要实现从事故管控向风险防范的转变,注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本质安全。事故发生一般都是由于物体、环境、人和管理等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本质安全也要从这几个方面抓。一是物的本质安全。在工业生产中,物主要是指机械和设备,企业选用机械和设备不仅要考虑它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要考虑其安全可靠性。有学者把物的本质安全比喻为“剃须刀”理论。传统的剃须刀刀锋暴露,一般人使用很容易划破皮肤,要由专业理发师操作,后来在刀片两侧安装了护夹,操作变得容易一些,大家都可以放心使用了,即使操作不当对人的伤害也小得多,再后来改成了电动剃须刀,在刀片外加了一层安全网,无论是专业理发师还是一般人使用,都不会造成伤害,这种剃须刀就是本质安全型的。如果企业都装备具有本质安全型的机械设备,就可以大大减少因人的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二是环境的本质安全。企业的作业环境不仅要考虑机械设备和材料的移动空间,更要确保劳动者的安全空间。有学者比喻为“桥”理论,一般人过独木桥很容易掉下去,全凭胆量、技巧和运气,但如果把桥面加宽再加装上护栏,任何人都可以放心地走或跑过去。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环境如果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就能够降低因人的缺陷而引发的事故。三是勞动者的本质安全。通过强化安全教育,使职工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从而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要在工作时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四是生产管理的本质安全。上述机械设备、作业环境和劳动者的本质安全水平受到经济、科技的制约和观念、素质的影响不可能完美,依靠科学的管理可以弥补以上三要素的不足。现代安全管理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从危险源识别入手,通过系统地分析预测和评价,实现对过程的全面掌握,并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发挥保险在安全生产

风险预防中的积极作用

保险制度的最高境界不是风险造成损失后的经济补偿,而是消除或减少风险的发生。比如,更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支付老年人的养老金以维持他们的生命,而是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而延长老年人口的平均寿命;医疗保险制度的神圣职责也不应该是仅仅满足于减轻患病人群的痛苦,而是有助于更少的人得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同理,工伤保险也应该在工伤事故预防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15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超过2.1亿,当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达到202万,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 285亿元。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保险功能停留在因工伤亡的经济补偿,没有发挥出在保障职业健康、预防事故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差别费率制度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差别费率制度已经实行多年,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问题就出在工伤保险管理机构难以实时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某企业发生了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全社会都知道了,工伤保险管理机构才知道。虽然通过上年度的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情况,但这种管理方式过于粗糙,不能精准地把握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所以要扩大费率浮动范围,实现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挂钩,通过缴费激励机制,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二是工伤保险管理机构没有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直接的原因是现行政策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只能用于工伤事故赔偿,不能用于职工安全技能培训和工伤预防,大量的基金结余造成浪费。工伤保险制度功能的短缺,也影响了扩面工作,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因此,有关部门应当研究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工伤预防的政策。当然,工伤保险机构也要转变工作方式,不仅要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还要走出办公室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内部各环节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

推广“健康-安全-环保”

三位一体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

“健康-安全-环保”(HSE)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最初是在化学工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提出的,现在已经推广到很多领域。其基本的要义是综合考虑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因素,通过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将这些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动态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首先,安全生产与健康紧密相关。事故发生造成危害最大的就是人的健康,人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从职业健康的角度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艺流程、作业防护等要求会越来越高。职业健康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法》从提供劳动防护用品等方面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安全防护职责,同时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职工有权提出批评,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等。职工的健康是我们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目的,只有职工安全健康,企业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所以,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的生命,重视人的身体健康,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来发展生产。

其次,安全与环保互为支撑。重视环保、实现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安全生产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绿色发展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促进因素。近些年,影响比较大的如“8·12”天津港爆炸事故、“11·22”青岛输油管線爆炸事故、“7·16”山东日照爆炸事故等,在造成重大人员财产伤亡的同时,也对土地、海洋、空气等造成严重污染。国际上曾经发生的如印度博帕尔的毒气泄漏事故、英国北海油田的帕玻尔·阿尔法平台事故等都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在工业制造领域,特别是化学工业领域,首先提出了“绿色化学” “清洁生产”等概念,追求安全高效,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灾难性风险成为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这一观念逐步被各行各业接受,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环保和安全的更高要求将推动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不断改进。

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既是工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代表了未来安全生产发展的方向,和本质安全一起都是更加积极的安全生产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乌日图,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实习编辑 宋亚欣

猜你喜欢

工伤保险危险源本质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工伤保险法律问题三则
放弃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约定无效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