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2017-06-07廖树群
[提要] 广西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非同寻常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也是环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后劲,对促进环江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析当前喀斯特科普旅游开发现状,并提出保护性开发策略。
关键词:广西;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资源;开发
基金项目:河池学院2015年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专项课题:“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龙节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5LG027)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3日
广西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与贵州荔波毗连。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环江县具有罕见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014年6月23日,环江喀斯特“申遗”成功,不仅为环江获取一张世界级的官方名片,也为环江的旅游业打开了一扇“世界级窗口”。
一、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资源评价
环江作为世界重要的自然遗产地与贵州荔波喀斯特连为一体,因受人为活动影响小,环江喀斯特自然风光得以完美保存,其组合形态丰富而独特:既有雄伟的峰丛、峰林等正地貌,又有幽深的谷地、洼地、洞穴等负地貌,具有非同寻常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归纳起来,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资源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水文景观科普旅游资源。位于环江县东部的牛角寨瀑布群素有“一里挂九瀑”之美誉,景区内共有形态各异的十多级瀑布,每处瀑布相隔100多米,气势雄伟壮观。在瀑布群中最大的瀑布是七仙女瀑布,因形似仙女在空中飞翔,裙裾飘舞得名。牛角寨瀑布群是集峰丛、峡谷、溪流、瀑布、潭池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景观,是观光、探险、野营的好去处。
而位于环江县长美乡的中洲河风景旖旎秀丽,人称“赛过三峡、胜过漓江”。河入口处石壁上有黄庭坚的“山高水长”摩崖石刻,字体刚劲有力,气势恢弘。中洲河江水清澈,水流湍急,落差大,还有80米高的天然瀑布,两岸风光优美宜人,可观光,可漂流。
此外,位于环江县社村河段的古宾河发源于贵州省,流经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古宾河奇丽的山水风光,古宾河以“滩长、弯多、水急、峡窄”闻名,峡谷两侧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汹涌的河水被林立的怪石阻隔成59道急流险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青龙峡谷,以“山清、水秀、幽静、原始”闻名。适合开展徒步、登山、涉水、漂流等户外运动。
(二)生态景观科普旅游资源。位于环江县西北部的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内不仅有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洞穴,还有纵横交错的石沟、石缝、石芽、嶙峋的岩石。森林内明河暗流、泉眼瀑布、深潭溪流相互交织,还有令人称奇的茂密的石山森林。保护区内物种丰富,不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豹、蟒、穿山甲、黑熊等,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和富贵植物,如单性木兰、伞花木、掌叶木、红豆杉和短叶黄杉等,是隐域性森林植被的顶级群落。
此外,地处环江县九万大山腹地的東兴杨梅坳因盛产杨梅得名。杨梅坳海拔较高,从山脚到山顶植被随高度由常绿阔叶林到阔叶针叶混交林,景色也随着发生变化。杨梅坳生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颇多。景区内峰峦叠嶂,古木参天,还有清澈的溪流和奇异的洞穴,构成奇特秀丽的自然风光。
环江喀斯特生物类科普旅游资源不仅是一座天然的喀斯特生态博物馆,也是难得的研究喀斯特生态环境及重建喀斯特区生态平衡的科研基地,因此不仅具有探险和观赏价值,还有科研、教学价值,是集观赏、科普和教育为一体的高层次科普旅游资源。
(三)地表喀斯特形态科普旅游资源。位于环江县洛阳镇文雅村的文雅天坑群是中国第二大天坑群,以岩溶天坑群、天窗群和穿洞群为特色,兼育有岩溶地下河、岩溶泉、岩溶峡谷、坡立谷、岩溶峰众、石林、石牙,以及地表古地下河卵砾石堆积、地表古洞穴钟乳石等自然地质遗迹。在文雅天坑群中有4个大型天坑,其中“哥爱”天坑是最大的一个天坑。天坑群的坑底是一片高大的原始森林,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洞穴生物和洞穴生物新物种,还有世界唯一性的、罕见的野生兰花群落。多数天坑的底部经洞穴相连构成奇特的地下长廊,地表河流和地下暗河交替出现,水流湍急;暗河的水温奇特,其中两条河水一温一冷,目前仍是未解之谜。文雅天坑不仅能满足科学考察人员对洞穴学、喀斯特学和喀斯特水文地质学等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需要,也能满足普通旅游者在探险、登山、徒步、挑战极限中增长见识、领略各种惊险与刺激的感官享受。
(四)喀斯特人文科普旅游资源。在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条横穿整个原始森林的古代商道——黔桂古道,亦称“环江汉代古道”,是历代通联桂、黔、川、滇的“官道”,也是大西南的“丝绸之路”。古道全长25公里,东起环江社村下峒坪,西至贵州黎明关,整个古道路面均以石板铺就,至今保存完好,古道两旁古木幽深,气势雄伟。
位于环江县下南乡的凤腾山古墓群是环江毛南族祖先的“陵园”,有大小古墓700多座。古墓均以大块大理石砌成,刀笔浑圆厚重而工整。由于毛南族只有语言,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直到清代才开始学习汉文,清代以前的古墓碑均为无字碑,古墓碑刻多为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年间,碑刻不仅有文字还有精美的立体图案,是了解毛南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史料。
此外,距离环江县城110公里的驯乐苗寨梯田至今尚未开发,被称为最原始的苗寨梯田。梯田位于云贵高原南麓,整个梯田气势磅礴,非常壮观,与著名的龙胜梯田和元阳梯田相比毫不逊色。由于历史原因,驯乐苗寨山高路陡难行,因此还保存完整的苗寨居住地和浓郁的苗族传统风情,是登山野营、风情览胜的胜地,更是摄影师的天堂。
环江喀斯特人文科普旅游资源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还拥有独特的喀斯特民族文化魅力。在旅游中,游客不仅能了解民族历史文化,还能获得喀斯特地质生态知识,是难得的科普旅游资源。
二、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科普旅游接待能力有限。由于环江经济基础薄弱,基础服务设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的整体旅游接待能力,交通不便是困扰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环江县城与喀斯特景区之间,喀斯特各景区之间都缺乏高速公路。由于道路状况不良,外地游客到环江旅游费时耗力,景区的可抵达性不高;其次,交通服务设施不完善,县城没有专门直达喀斯特景区的客运线路。因路况不佳,当地旅行社也很少承接本地的旅游线路,游客以自驾游或骑行者居多。在基础服务设施方面,喀斯特景区基本在县城周边的郊外,由于地方偏远,投资规模小,客源少,经营粗放,住宿、餐饮、购物、休闲等商业服务设施不完善。牛角寨瀑布群、长美中洲河、驯乐苗寨梯田等景区基本没有游客住宿的酒店、旅舍,不具备提供接待正规旅游团队的条件。
(二)缺少科普旅游资料和说明,影响游客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环江喀斯特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自然遗产价值。游客希望在旅游中除了满足感官的刺激,还能获得有关喀斯特形成、发育及成因的科学知识。如在牛角寨瀑布群旅游时可获得喀斯特水文知识,在木论自然保护区旅游可获得喀斯特生态环境学和喀斯特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然而,由于环江县在科普旅游资金方面投入不足,目前环江喀斯特景区没有相对应的地质景观的地质结构、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碑牌说明,游客抵达景区后因缺乏专业的地学知识解说资料,无从了解喀斯特的科学成因。同时,游客能获得的少数相关解说资料往往又偏重神话传说的神秘,缺乏科学内涵,因此无法满足游客求知的欲望,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降低了旅游的品质和层次。
(三)喀斯特旅游开发深度不足,科普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自2014年6月环江喀斯特申遗成功以来,环江县虽然将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游节和毛南族分龙节进行“联姻”,先后以“畅游世界自然遗产地、探寻毛南神秘文化源”、“世遗环江,神秘毛南”为主题开发喀斯特旅游,但实际上环江喀斯特旅游仍难以摆脱毛南族民俗旅游附属品的角色。节庆期间喀斯特旅游项目主要是露营、徒步、兰花展、奇石展、摄影等,有关展览也缺乏足够的、具有科学价值和系统的喀斯特科普知识介绍。游客在参观展览后只是满足了一时的感官享受,没能获得相应的知识,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节庆时间短,具有很强的限时性和临时性,日常性和常规性的科普旅游项目没能及时跟上,无法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使得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价值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四)宣传推广力度不大,科普旅游客源市场狭窄。环江喀斯特申遗成功后,环江县政府通过官方新闻发布,邀请了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参加庆典活动并进行宣传报道,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广西环江·毛南族分龙节暨喀斯特文化旅游节”,并邀请国内外友人参加节庆活动,使环江喀斯特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15年,环江县还成功获得了“首届国际地学遗产大会”举办权。虽有“世遗”作为品牌,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大、形式单一,因此环江喀斯特旅游在国内知名度不高,在喀斯特旅游中国内游客大多还是选择名气更大、同属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贵州荔波。从目前统计数据看,环江喀斯特旅游的客源大部分来自广西,尤以河池市各县市为主,在河池以外的客源较少,与其“世遗”品牌不相称。
三、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旅游接待能力。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接待能力的最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根本上改善环江的道路建设、旅游运输、景点商业服务等设施。重点加强喀斯特景区周边道路建设,提高道路标准,联合旅游企业、运输企业开通直达主要景区的旅游客运线路,从而整体提升环江交通网络的便利性和景区的可抵达性。同时,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景区周边的人员聚集、流动,带动景区周边餐饮、住宿、购物、运输等商业设施的兴起,培育旅游服务商业链的成長,逐步提升环江喀斯特景区的科普旅游接待能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普旅游意识,完善科普解说系统。要想充分发挥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价值,政府首先要提高对科普旅游的认识,尤其是对喀斯特科普旅游能够提升环江旅游品质和层次的认识。喀斯特科普旅游价值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科普意识和知识水平有关系。为此,政府可以邀请高校专家开展短期的课程培训或者邀请专家对景区地质开展专题讲座,以此提高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科普知识水平,还可以考虑引进地学专业人才;其次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挖掘喀斯特景区的科普价值。可以通过组织专家编写地质景区有关的地质知识资料,编写喀斯特科普解说词和导游词,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牌示、旅游贴士、旅游指南等科普解说系统。同时,协调政府各部门在喀斯特景区门票上、地质体边立碑、牌加以说明,以便游客在旅游时能得到专业的解释,获得相关的地质知识。
(三)开发科普旅游项目,提升旅游项目吸引力。随着人们对旅游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因此充分利用环江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出洞穴探险、徒步峡谷、山峰攀登、丛林探险以及江河漂流、蹦极跳、潜水探奇、攀岩等户外常规性项目,将科普旅游与体育健身有机结合起来,是探索喀斯特科普旅游的一个思路。环江喀斯特旅游资源丰富,有峰林、峡谷、天坑、溶洞、河流等,是开展山地运动的理想之地,若开发得当,其市场潜力不可估量。首先,山地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青年人,青年旅游者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已成为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青年旅游者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渴求,除了对喀斯特科普知识很感兴趣外,对充满刺激和挑战极限的冒险运动项目也深为喜爱。在旅游中,他们不仅获得了喀斯特地质科学知识,还能享受到喀斯特自然风光的魅力和山地运动带来的激情与快乐,将认识世界与挑战自我相结合,从而大大提升了科普旅游项目的吸引力。
(四)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增强科普旅游市场竞争力。当前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是传播范围最广、效率最高的大众媒体,因此要牢牢抓住大众媒体做好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的宣传、策划和推广工作。首先,政府要组织好宣传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制作环江喀斯特科普旅游的专题网站、网页,通过官方网站广告、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宣传。聘请知名影视公司制作类似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秘境追踪》的环江喀斯特旅游宣传片和纪录片,并通过政府官网进行网络视频分享;其次,编制专门的科普旅游线路,免费提供给车站、宾馆、博物馆。同时,依托“户外群”、“摄影群”、“骑行群”、“自驾群”等各种活跃的网络社群,推出相关的短线周末游或亲子游,提高喀斯特科普旅游的知名度;再次,整合政府和民间各方力量做好喀斯特文化旅游节,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世遗”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廷锋.喀斯特地质科普旅游开发的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6.
[2]邓超斌.桂西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0.
[3]廖树群.浅论广西毛南族分龙节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6.
[4]李枝初,梁福根.“世遗”背景下拓展桂林喀斯特科普游的必要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9.
[5]邹晓峰,陈旭琳,李勇.喀斯特地区山地运动旅游的产业融合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4.10.
[6]陶玉国,张春丽,殷红梅,熊康宁.喀斯特景区青少年科普旅游规划示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