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卓越特质及培育研究

2017-06-07张海燕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思政教师

张海燕

(1.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2.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卓越特质及培育研究

张海燕1,2

(1.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2.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路径。以评选出的30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素养、专业知识、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师生关系、个性特质等方面分析思政课优秀教师的基本特质,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专业认同、实践知识、创新能力等几方面的素质修炼提供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思政课教师;卓越特质;培育路径

一、研究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传播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近年来,国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用以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确保思政课教师在科研立项、职务评聘和各类评优表彰中受到重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激活广大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生力,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诸多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途径中,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教师的示范作用,引领思政课新手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成为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进取的有力抓手。本文以评选出的30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提炼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卓越品质,在此基础上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提出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对参评人员有严格的要求,包括: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且为中共党员;所授课程获得过省级以上精品课;主持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省部级以上项目,科研成果有较大影响力;在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有典型事迹。评选程序严谨,分为资格审查、学生点赞、专家推荐、综合选优、结果公布五个阶段。首先由评选活动的主办单位对教师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教师材料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邀请广大学生进行网上投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科专家、一线教师代表和媒体人员进行书面评审和会议评审;最终将评选结果进行网上公示,并组织颁奖典礼。

评选活动已连续开展了三届,共评选出了30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其中男性22人,占总人数的73.3%,女性8人,占总人数的26.7%。年龄分配上,按获奖时的年龄统计,40岁以下2人,占总人数的7%;41-50岁6人,占总人数的20%;51-60岁17人,占总人数的56.7%;61岁以上5人,占总人数的16.7%。30名教师分布在25所高校,其中21所高校为985或211学校,其余4所学校为普通院校。90%的教师任教年限在20年以上。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相关宣传S志、获奖教师所在单位的网站等途径,详细地了解和掌握获奖教师的先进事迹和相关材料,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按照教师素质构成的划分,从教师的职业发展、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分类汇总,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特质。

首先,对30位教师事迹材料进行认真研读,仔细分析,对材料中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进行较为详细地罗列;其次,提取所列品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共同特质,如“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讲课效果好”、“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关心爱护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等,统计每项特质在30位教师中出现的频次,计算出相应的频率;再次,对筛选出的28项共同特质进行简单编码,分别为C1,C2,C3,C4……C27,C28。最后,归纳整理,对出现的28条共同特质按照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个性品质六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的共同特质。统计项目和分布频次详见表1。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表1中简单编码的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的基本特质进行归类分析,发现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的共同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定的政治信仰。

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不同,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我国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传播者,担负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的重要职责,是“立德树人”使命的现实执行者。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政治素质是思政课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具有导向性和质的规定性,对思政课教师的其他素质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对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传道”的前提。

表1 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基本特质统计表

对于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具体结构,陈鸿雁博士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判断力。[1]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坚信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政治敏感性是指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政治事件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具有能准确分析政治事件的原因、内涵、本质的能力;政治判断力是指具有对社会事件、社会思潮、学术观点、学生行为等判断对错的能力并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在对高校思政课年度影响力人物的诸多资料的研读中可以发现,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均具有很高的政治素养,对思政课教学充满热情,认为自己讲马列,首先要信马列,要对自己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从表1的汇总可以看出,优秀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主要表现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用”、“将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育作为人生追求和终身追求的事业”、“关注社会思潮,关注思想舆情动态”等几个方面。

2.精深的专业知识。

关于教师知识的分类,研究者们视角很多。学者林崇德等人认为,教师知识可以分为三类,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2]其中,本体性知识又称为学科专业知识,是高校教师从事专业教学的基础;条件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学与教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教师把自己所具有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知识;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对知识传授过程的掌控熟练程度越来越好,这些基于教师经验的综合性知识通常被称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实践化了的学问知识。

分析发现,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不同知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讲解思政课,如将思政课教育与大学生专业社团相结合、与学生常见的微视频结合等,拓展思政课的教学路径;能够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创设适合思政课教学的教学情境。概括而论,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的知识包括:创新的、多样的学科教学知识;注重联系实际,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解枯燥的思政课理论;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式;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政课教学等。

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专业知识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立业之本。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基本概念、产生背景等阐述清楚,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教学法知识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通过合适的方式和途径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思政课教师“授业”的基础。当然,随着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丰富,针对同样的知识,思政课教师也会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讲授方式,这体现了教师实践知识的发展程度。

3.高效的课堂教学。

卓越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的核心在于将重点从教学过程转向学习过程;转向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辛涛等人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特定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3](p51)

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本途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否“入脑”、“入心”,为此,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教学。资料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都非常会讲课,30位教师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均受到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有26位获得过校级及以上教学效果奖。

除此之外,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们还有很好的教学控制能力。比如,在教学设计上,他们多数人都改变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讲起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形式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概括起来讲,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质有: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灵活;注重联系实际,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解枯燥的思政课理论;教学效果好,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并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效果奖;注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

4.扎实的科学研究。

教师的科学研究是指采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翼,只有保持两翼的平衡发展,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做到教学和科研并重,教研相长,以研促教。

通过分析发现,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都非常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从教学中发现研究问题,科学研究反过来又促进教学。例如,很多老师发现现有的以文本为主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教师们展开了不同方式的科学研究,有人在教学中插入了情景教学,有人将文本教学与图像教学相结合,还有人开发地域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这些研究一方面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大大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另一方面,经过提炼升华,这些新做法丰富了思政课教育理论。

概况而论,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科学研究的主要特质包括,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促科研,科研服务教学;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宽阔的学术视野;多篇研究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核心期刊发表;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等等。

科研成绩的背后是默默的汗水,很多思政课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主动学习,提升素质。统计发现,30名教师影响力标兵中,90%以上的教师的工作年限超过20年,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

5.和谐的师生关系。

两千年前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等人就开始不断地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在对优秀教师的访谈和观察中发现,教师们认为最愉快的、效果最好的、学生收获最大的课堂教学是那些确立了良好师生关系的课堂。[4]所有优秀教师都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成功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发现,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关爱学生,与学生亦师亦友,对学生做到了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既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学生的生活。对个别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老师们会伸出援助之手;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有些老师会充当心理咨询师;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老师会因材施教。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们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

有研究表明,课上和课下频繁的师生接触是激发学生动机和参与性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关注有助于学生勇于面对挑战,推动他们不断地学习。与教师的不断接触可以促使学生理智地思考,鼓励他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未来的计划。

6.积极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特征是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优秀教师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些教师滔滔不绝,有些说得很少;有些教师紧扣教学资料,有些鼓励学生想象,他们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古语讲“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个性特征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尤其是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宽容、热情、幽默风趣的个性特征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对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的材料分析发现,课堂上,老师们语言生动、风趣幽默,教学效果好;生活中,老师们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平易近人,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好;工作中,老师们表里如一、无私奉献,成绩斐然。很多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之余,会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到社会基层进行理论宣讲,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传达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除了上述六个方面的教师特质外,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还注重团队建设,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它是良好工作环境的基础,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高效工作的前提。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善于创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优秀的团队反过来又促进个体的成长,二者相得益彰。

四、讨论与建议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和效果,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素质。[5]结合上述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的基本品质,本文从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专业认同、知识结构及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提出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的建议。

1.树立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

责任通常是指分内应该做好的事,像教师职责、岗位职责等;责任意识通常是指想干事。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常常是指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之一在于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梦。

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力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职责,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的进程。其次,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不同领域的社会现实,要以鲜活的素材向学生讲解思政课理论,讲好中国梦。最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需求,研究社会思潮,讲好党的历史,使广大学生感受党的号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一名优秀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除具备必需的专业素养外,还应当有高尚职业道德素养,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要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热情的人常常会使周边的人受到鼓舞,热情的课堂氛围比呆板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受到鼓舞。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师以热情的、充满生气的方式授课,必然会大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2.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周建平认为,教师专业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进行不断地反思,对职业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定位和追问,并使内在的自我价值最终得以实现的过程。[6]教师的专业认同既有个体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它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实现了教师的专业认同,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专业认同建立在对自身角色认同的基础之上。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承担一般大学教师的角色外,还有其自身特殊性,即他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这是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角色的特殊要求,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的外在规定性。

增强教师的专业认同首先要坚定教师的学科信念。温艳红认为,坚定而正确的教育信念有助于教师超越现实的功利,强化自身克服困难的勇气。[7]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在所学专业中寻求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增强对所教学科的信念。同时,教师要多参与教育实践,这对于构建和发展教师的专业认同非常必要。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利用各种机会参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讲,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产生社会价值,增强对所从事专业的自豪感和自我效能感。除此之外,教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影响教师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既包括同事关系,也包括师生关系。

3.建构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对于教师知识的分类,研究者们有不同的观点。陈向明将教师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8]与教师的理论知识相对应,教师实践知识是指那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对于在特定情境中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它是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研究表明,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异之一在于前者拥有后者无法企及的实践性知识。[9]而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针对特定的教育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科知识及教学法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自己的积累、反思和他人的帮助同样重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有着鲜明的时代性,这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入社会实践进行调研,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优秀的教师还善于反思,邓金(Dunkin)等人研究发现,优秀大学教师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课前、课中和课后经常进行有目的的反思。[10](p483-502)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和发展,它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

除此之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有助于教师实践知识的发展。通过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发现,优秀的教师不但注重校内教师间的合作,创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还注重校际合作,共同商讨解决某些重大的思政课题,参与过此类活动的教师,其实践知识会更加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4.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创新能力。

日益复S的意识形态问题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许多教师都面临着如何在新形势下把理论问题讲活、如何深刻回答青年学生提出的现实问题、如何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的问题,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研究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研究新时期的社会形势和各种社会思潮,研究高校思政课科学研究的新方法。

面向现实、与时俱进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点之一,解决好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理念创新和手段创新。理念创新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改变思政课教学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观、学生观。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动起来、活起来,从而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理念创新是先导,手段创新是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借助新媒体技术,以青年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创新思政课教学,使教学内容以更加贴近现实、更加贴近生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改变思政课教学空洞的口头说教,让学生体验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活性、生动性,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政治素养对教师基本职能的发挥起到指导作用,成为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的关键特征。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认同、知识基础及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素质结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陈鸿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0.

[2]林崇德,申继亮,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1).

[3]黄慧静,辛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北京:中国心理学会,2007.

[4]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刘书林.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7-03-29(3).

[6]周建平.教师自我认同:危机与出路[J].教师教育研究,2007,(4).

[7]温艳红.山西省成人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

[8]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9]申燕.教师知识的核心:教师实践知识[J].教育与管理,2007,(5).

[10]Dunkin,M.J.,Precians,R.P.(1992)Award winning teachers’concepts of teaching.Higher Education Vol.24.

责任编辑 张豫

G451;G641

A

1003-8477(2017)05-0186-06

张海燕(1976—),女,山东工商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高校思政课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研究”(16JD710063);山东工商学院学生教育管理专项“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卓越特质研究”(2015XSZX012)。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思政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教师如何说课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