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好社会保障“中国经验”
2017-06-07陈仰东
■文/陈仰东
总结好社会保障“中国经验”
■文/陈仰东
陈仰东
曾任大连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大连市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资深研究员。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于中国政府,证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高度认可。按照习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总结好中国社会保障经验,为国际社会提供准确科学的中国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总结好经验可以增强自信。现代社会保障是工业化产物,在发展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较早积累了经验,后发各国在学习研究借鉴国际经验时更多地联系欧美国家经验,但社会保障决不是发达国家的 “专属权利”,更不应该陷入盲目性,照搬照用西方模式。从与计划经济匹配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到全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实践经验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部分。中国用三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走完的发展道路,建立起覆盖广泛、项目齐全、保障适度的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并且正在继续深化改革,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成熟定型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努力。中国经验的宝贵之处在于不是外国经验的简单复制,而是结合国情的自主创新,为各国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条件下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智慧,为多元化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同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一样,中国社会保障经验对国际社会的重大贡献,也是支撑与增强中国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重要缘由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其次,总结好经验可以深化认识。社会保障作为人类应对社会风险的制度安排,经历了俾斯麦、罗斯福、贝弗里奇福利国家等不同发展阶段,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规律,丰富了理论。但是,探索真理的道路并没有因此而终结。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大规模城镇化、劳动力高度流动、人口急剧老龄化……中国经验尤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在国际专家眼中,中国分人群分阶段的保障计划和推进举措,并不是“碎片化”,而是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中国的创新是全方位的。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相比,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更理性,不仅主动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还将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的途径,使社会保障朝着协调、持续、创新、渐进、效率的方向健康发展。
第三,总结好经验可以促进改革。中国社会保障经验本身就是改革的经验,总结经验就是对改革的再认识。通过总结,对改革目标、方针政策、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认真梳理与反思,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坚持正确,修正错误。像养老保险这样的制度改革,检验周期很长,现在总结正逢其时。通过总结,调整目标,完善政策。改革不是直线运动,不同阶段改革的任务不同,通过总结不但可以提高改革的自觉性,增强政策的连贯性与针对性,还可以避免走回头路,避免犯重复性错误。如城乡居民医保管理体制问题,上世纪90年代已经碰到,1998年全国人大通过大部门制决定成立劳动保障部,完成了职能归并,2010年又入社会保险法,历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改革是理性行为,需要几代人矢志不渝地努力奋斗。在改革征途上,不仅需要创新精神,还需要坚守精神。总结好中国经验,才能知道如何创新,坚守什么,才能进一步明确方向,找到短板,为继续深化改革,建设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