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红军口述历史重温长征路

2017-06-07任廷会

当代贵州 2017年17期
关键词:老红军研究室长征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老红军口述历史重温长征路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开展寻访慰问老红军、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是一份抢救史料、保存记忆的沉甸甸责任和使命。

2016年,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老干局、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等12家单位,开展了寻访慰问老红军、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

抢救珍贵记忆

1934年至1936年间,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先后转战贵州,据不完全统计,红军在贵州全省扩红总数近2万人。在此期间,不少红军战士因负伤、生病等原因留在贵州,许多老红军在解放贵州和支援贵州建设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让历史的参与者直接对话‘历史’,既可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使历史鲜活、生动,对于丰富历史内容,弄清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做到资政育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杜丹说,健在老红军的数量越来越少,他们是党和国家的珍贵财富,开展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刻不容缓。

经过认真调研走访、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后,省委党史研究室对省内、国内尚健在的贵州籍老红军进行了摸底排查,基本掌握了省内、国内尚健在的贵州籍老红军及在贵州省内工作和生活的老红军总数、所在地、健康状况等基本情况,并明确本次寻访的老红军为参加红军(含红军游击队)的贵州籍和最后工作关系在贵州的外省籍老红军。

根据省内外党史办、老干部局、民政部门和各级组织部等单位提供的信息,经过仔细核查,符合本次寻访条件的老红军共有17人,年岁最高的已有102岁,最小的93岁。2016年5月26日,“贵州省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举行出发仪式,随后,工作组踏上了慰问和采访报道老红军的行程。

重温光辉历程

2016年5月26日,寻访组在黄平县屯上村见到了已经99岁高龄的老红军马崇德。“我们扑在岸边沟沟里隐蔽,幸好没被炸到。”回忆起湘江战役,老人记忆犹新,马崇德正是在这场战役中被子弹打穿了脚背。因伤在黄平县与部队失去联系,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红军战士,带领苗乡人民群众上演了“马红军”的传奇。2010年,以他为原型创作的电影《马红军》搬上荧幕。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016年5月28日,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干科病房里歌声飞扬,93岁高龄的老红军黄健君哼着革命歌曲,双手缓慢地划着节拍。“我曾给白求恩做助手。”老人回忆起从放牛娃到红军战士的革命历程。在铜仁市印江自治县,95岁高龄的老红军孟绍金却喜欢静静地坐在门前,思绪随着印江河流向没有尽头的远方,错过木黄会师的他至今仍感到深深的遗憾。

“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2016年6月6日,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102岁高龄、曾给遵义会议当警卫的老红军王道金有些激动。最令王道金难忘的是翻越夹金山,“四周不是雪崖就是雪壁,我们都穿着单衣,浑身哆嗦,牙齿不听使唤,老是打颤。”王道金边说边比划翻越夹金山的艰难。“红军必须打下娄山关才能进入遵义……”老红军李光安详地讲述攻打娄山关的经过。

在成都市大邑县建川博物馆,有一片让人震撼的中国老兵手印碑林,王志忠和何开钦两个老红军的手印也在其中。“死,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在贵州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的王志忠,挺直枯瘦的身子端坐在轮椅中斩钉截铁地说。老红军何开钦住在武侯祠边,简朴的房间里堆着很多报纸,他关心政策、关注时事,心系国家大事,心怀黎明百姓。在成都市凤凰山空军干休所,寻访组探望了老红军文绍奎,他虽身居外地,却始终心系家乡,多次捐款支援家乡建设。

“打日寇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事!”在毕节市黔西县五里乡双塘社区一处幽静的小院落里,老红军刘吉臣在百年老核桃树下默然静立,神情话语中自然流露着自己对红色信念的坚守。“过草地时,我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乡的老红军吴清海回忆着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

“无论生死,都要在党的旗帜下!”如今居住在安顺市平坝区的老红军武海不愿意提起一个词,那就是“大别山”,看着曾经亲密无间的战友一个个倒下,这在武海心中留下了一道疤,一个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

对于老红军凤玉奎、安仲华、王绍清、张喜选来说,长征一直是他们脑海中的一段深刻记忆。当年他们用草鞋踩下的一串串脚印,早已刻入历史的年轮,深埋在这些老人的记忆里。

“全心全意跟党走!”这是居住在河南省南阳市的老红军王镇宇发出的庄严承诺。“中华儿女洒热血,峥嵘岁月打江山。”这是居住在福建省福州市的老红军王玉清为铭记长征所作的诗句。

在寻访过程中,报道组还及时在贵州电视台新闻频道、《当代贵州》《晚晴》《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法制生活报》等媒体上播放和发表最新寻访消息。

传承红色基因

寻访工作于2016年11月底结束,“我们担当着一份抢救史料、保存记忆的沉甸甸责任和使命,跋山涉水,行程9000多公里,取得初步成果。”省委党史研究室负责此次寻访工作的文献编辑处处长李朝贵说,寻访工作能顺利结束,得益于各地党史部门、民政部门和老红军所属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通过此次寻访,省委党史研究室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慰问和采访报道工作一结束,编辑出版组就立即着手《长征记忆——贵州省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实录》一书(20万字)的整理、编写和出版等工作。同时还联合贵州电视台拍摄了9集《长征记忆——贵州省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系列专题片》。书籍和专题片记述了健在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为当前全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

为了加大红色基因的传承力度,省委党史研究室把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活动成果纳入“贵州省党性教育丛书”,成为全省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学院的党性教育精品读物。

“这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的工作,是传承教育的开端,接下来,我们要充分运用寻访成果,把红色精神传到千家万户,尤其要融入到广大青少年的学习中。”杜丹说,当今社会多种价值观并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革命传统文化在承接性上出现了危机。因此,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重温老一辈的红色岁月,了解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更多的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势在必行。

在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余雄介绍:“我们将把寻访的丰硕成果融入到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中去,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地加强红色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老红军研究室长征
爷爷的长征
长征八号,入列!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彩妆新方向!红研究室发布彩妆BA 20大新专业标准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长征路上的“看齐意识”
基层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的改革走向
龙长春走访慰问老红军
贵州省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出发仪式举行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慰问贵阳市健在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