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2017-06-06沈丹萍

法制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摘 要: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哲学、历史和现实的视角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见解。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4-0282-02

作者简介:沈丹萍(1984-),辽宁丹东人,中共丹东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并与其中的领导权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从本质上讲是权力意志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属于价值认知领域。从价值认识的角度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哲学基础又必然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1]。深刻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认清基哲学基础,并与中国历史、中国问题、中国现实紧密联系,发现和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新理念与新文化。

一、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的两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准则进行了明确,也从实践的角度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侧面。然而,结合当前人们的思想行为理念和价值追求,仅仅强调实践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让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这种理论内涵就是其所基于的哲学思想。只有深刻地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科学的、必然的哲学思想,人们才能从内心增强认可度,从而将其融于内容,践行于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主张以所谓的普世价值和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甚至在某一个时期还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和谐问题、公平问题、社会差距问题等,有的人又提出了传统文化本根理论,试图从传统哲学中寻求当代社会治理的药方。以上认识混杂于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使其一度变得混沌不清。应该说,有些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说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但其哲学基础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本质的區别。因此,要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动权和领导权,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阐释中国现象。当然,这种阐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吸收世界上先进的、科学的文明成果。

当前,在众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中,有一种传统哲学论。许多人用中国传统哲学中遵循自然规律、强调天人和一等思想来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性与哲学根源性。究竟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培养起来的哲学,还是用诞生于工业文明的哲学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问题,是权力意志层面的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对于权力意志评价的标准,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价值认识。认识主体在理论上的选择,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发主导权。

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基础方面的主导权缺乏局面,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缺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既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又是中国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代表了中国的先进文化方向。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来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考察研究,明确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领导与规范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是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经历了中国特殊的历史变迁,使之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不能单纯地以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原理,而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视角,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的阐释。所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联系的研究,是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基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解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互相促进,不断产生着新的理论成果,又不断促成着新的改革开放成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始,促成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试实市场经济的转变。实践中的新探索往往领先于相关理论。在此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争论与质疑。从理论发展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来看,解释这一问题面临着重重矛盾和困难。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始的十年,是我国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步。而这关键性的一步,又是当时的理论突破分不开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严重动荡,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所建立的资本主义体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由是,新自由主义更加活跃,全球化观念盛行。这对中国的理论界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引发了思想界的大讨论,主要观点一是进一步认可了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主张把市场经济体制从僵化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认可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二是认可全球化观念,中国经济发展应该加快融入全球化格局。这两种观念。这两种观念在客观上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也积累了诸多问题,如过于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过于注重经济增长等等,导致出现了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社会公平问题突出,以及食品安全、公共资源分配等问题。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对不正确的思想进行了纠正,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自由主义划清了界限。

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问题,增强了科学发展观的可操作性,并对践行的结果进行了刚性约束。从哲学角度来看,实践是对世界的改造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明确,并非科学发展观的简单运用,而是将知与行更加紧密地进行结合,构建更加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体系,在更高水平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另外,党的十八大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以及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这里一方面强调对各种矛盾的调整,强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一方面也是中国在国际上的新定位、新形象。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一方面突出政府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对政府的行为与作用进行了约束,政府发挥作用体现于推动依法治国体系建设以及平衡发展,而非体现于对资源的直接掌控。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这是对个人行为的引导和规范。按照三个层面的定位以及其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是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这种体制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也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发展的土壤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概括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又批判了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也寄托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发展的要求。所以,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础之上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价值原则不会自发发挥作用,而必须经达社会文化的培育,从而把价值准则和伦理原则化为文化自觉。关于文化培育问题,关键是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按照当前主流的观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只有传承传统文化精萃,才能增强人们的认同度,所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培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也有的观点认为,要以现代文化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很多思想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但作用有限。认清两种观点,最重要的是认识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与传统文化的本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既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性原理,也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一般”是“特色”的基础,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本质。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是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并对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的结果,显然它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着质的不同。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的观点认为,传统文化并不是不变的遗产、遗物,而是传统精神与当代社会相结合的传承,是当前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文化是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和纽带[2]。事实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被当作宝贵的遗产,虽然遭遇过劫难,但根脉未断,且被不断保护传承和发展,与现代社会文化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不断进行着更新,一是传统文化自身的更新;二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用先进文化改造传统的中国文化,使传统文华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使之成为新的时代精神。其中,传统文化中历来强调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深度契合的,党历届领导集体都将其落实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世界的科学实践中,他使之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之中,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得到融合与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也是现实需要。它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哲学伦理,提出了新的理念,也批判了错误的思想。从历史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承与发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和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

[ 参 考 文 献 ]

[1]步德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分析-从矛盾论哲学到和谐论哲学[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3):79-82.

[2]温小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伦理互通与哲学契合[J].理论月刊,2013(7):35-38.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