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7-06-06赵枫
摘 要:随着武警部队住房保障制度的优化,再加上近年来武警部队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营房综合保障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为部队的全面建设和遂行多样化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住房保障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武警部队;住房保障;对策建议
1 武警部队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武警部队住房保障情况来看,武警部队住房保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目标定位不明确
据了解,大部分官兵认为每个人都想要有一套住房,而且都想有一套大面积,位置好,价格便宜的住房。这主要是武警官兵受传统消费观念及消费心理的影响,对获得住房有了非理性的要求,住房的压力很大,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不少武警官兵成了“房奴”,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二)现行保障模式不完善
1.公寓房
公寓房模式的基礎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相违背。公寓房模式其基础是福利待遇实物化分配制度,产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而住房分配依据主要是根据职务高低、结婚与否、年龄大小和军龄长短等来进行的,与官兵的工作表现、劳动成果几乎没有关联。公寓住房是以住房实物形式分配给官兵,其工资中已经不包含住房消费等因素。这样的收入分配结构改变了支出结构,使住房资金无法良性循环,导致武警部队直接投资建设部队住房,每年维修费用支出也很大,住房建设也不能良性循环,导致部队住房严重短缺。所以,这种实物分配住房的体制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2.经济适用房
武警部队经济适用房是营房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条件和标准经过详细、认真的统计,是完全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建造的,不是市场行为,购房人员按顺序“排队打分”,他们对房屋的面积、结构和建造地点等都没有选择的权力。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应当享受住房待遇的人员由于条件、标准不够而不能参建。这种自建自分自用,采取资格审查和确定购房顺序的申购方式的住房保障模式,没有改变住房实物分配制的本质属性,仍然有着强烈的行政干预色彩。
3.货币化
现行货币化模式还没有充分考虑军人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劳动的差别性,在制度设计上不够合理,还不能充分保证效率和公平。主要表现在:货币化模式保障目标定位不准确。现行制度只说明将住房补贴作为一种住房消费的经济补偿,并没有确定具体的保障目标。其中住房补贴参照国家经济适用房进行定位,是把国家经济适用房价格作为测算依据。国家也相应明确了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和性质:“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和援助制度,在面积控制上,必须坚持适度的标准,原则上应控制在60m?左右”。从国家经济适用房的定义和武警部队官兵的定位来看,武警部队官兵的住房保障和住房补贴不能定位于国家经济适用房,而应该定位于普遍商品房。这种住房补贴定位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官兵中等收入阶层的定位不相对称、不相适应,不是很恰当的。
(三)住房保障多元,现有保障区分不高
对于在职官兵来说,目前住房补贴账户里的资金是无法兑现的,相当于“空头支票”,也不能用这笔钱在地方贷款购房。另外,由于各地每年的经济适用住房数量极其有限,武警在职官兵根本无法挤进购房大军之列。
对于转业干部而言,退出现役时可以兑现全部住房补贴,但必须腾出部队住房;如果不兑现,可以暂时居住于部队住房。尽管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武警部队转业干部的住房应当由安置地政府负责解决,但是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政策没有相应的衔接。而目前武警部队住房清理,转业干部必须腾出公寓住房,因此,其购房压力很大。
武警部队现有的住房陈旧,一些住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久失修,陈旧简陋,老干部更多的愿意选择购买部队新建住房。从客观上讲,离退休的干部基数相对较大,建房速度满足不了需求。同时,经过多年的利用和开发,部队空余土地已将近枯竭,继续利用军用土地解决离退休干部的住房问题很难,然而,征用地方土地又困难重重,位置比较好的地段,土地价格过高,老干部承受不起;位置偏僻的地方,交通、生活、医疗不便,离退休干部不愿意,最终导致老干部住房矛盾突出。
2 武警部队住房保障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有效满足武警官兵住房的合理需求
武警部队住房保障是为了满足官兵的住房合理需求,只有合理定位好官兵的合理需求,才有可能解决住房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加大教育力度,使武警官兵应该明确并不是人人都必须购买住房,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得到住房。目前,武警部队的一系列的住房优惠政策是弥补计划经济时期,官兵收入结构中住房的缺失以及国家对武警部队官兵做出特殊奉献的补偿。但是,政府和武警部队保障武警官兵的能力取决于财政支付能力,否则就无法实施。而且,武警部队和政府为武警部队官兵提供的住房应定位于满足基本需要,而不是优化武警官兵的居住条件,优化居住条件应通过市场来解决。
(二)规范住房保障职能
第一,武警部队要积极推动住房的社会化,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寻求地方的政策保障;加快住房货币化改革进程,增强武警官兵住房消费能力,理顺住房保障关系,从根本上解决武警官兵住房难的问题;维护现有保障模式的进出口秩序,促使住房保障良性循环。第二,对住房建设规模进行合理规划,严格落实住房标准,以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逐步退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管理,提高住房的效率。
(三)健全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武警部队各单位情况各异,应灵活掌握保障方式方法,满足官兵住房合理需求。如直接购买地方经济适用住房或与地方房地产开发公司联建,可以利用地方开发公司的资金、土地、管理人员,拓宽住房来源,也为实行社会化管理打下基础。另外,努力使地方政府将武警官兵纳入国家经济适用房保障行列。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将武警官兵纳入地方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即使还不能做到将武警官兵全部纳入,也可以率先争取将本单位官兵纳入当地政府保障范围。
(四)加强住房保障配套措施
按照在职官兵住用公寓住房,转业官兵移交地方有关部门,离退休官兵主要由部队帮助其购买住房,特殊人员主要采取对其发放特殊住房补贴的思路分类保障。一是在职官兵住用公寓住房,交纳公寓房租金,获得房租补贴。公寓住房可以从腾退的旧公房中调剂解决,也可以由单位筹资兴建,改变长期以来官兵住房难以解决的状况。二是转业官兵移交地方有关部门,保障优化后,住房政策会逐步与地方接轨,官兵转业后的住房全部移交地方保障。三是离退休干部由部队帮助其获得住房,部队可以通过经济使用房及住房贷款等方式帮助其实现购房。
随着武警部队住房保障社会化、货币化改革的深入,武警部队住房保障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武警部队住房保障的效率,并且保证相对公平,是武警部队住房保障关键所在。希望本文对武警部队住房保障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的相应的对策建议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绍海.我国军队住房保障政策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2]邹其鸿,任守贵.军队住房保障的问题及对策[J]. 军队基建营房,2012
[3]郭其声.当前部队住房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军队基建营房,2010
[4] 邱辉祥.广州住房保障政策研究[D]. 广州:中山大学,2008
[5] 郑文曼.对住房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J]. 军队基建营房,2011
作者简介
赵枫(1991-),男,辽宁省盘锦市人,武警后勤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营房勤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