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D模式的现代汉语高效课堂探索
2017-06-06黄姗姗
黄姗姗
[摘要]PAD模式下,教师重点拨而不穷尽,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使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教师则摆脱了“教书匠”的身份,完成了由“匠”到“师”的转变。PAD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与其它教学方法灵活结合,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改革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PAD模式;现代汉语;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92-02
针对目前高校的教学现状,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10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清晰分离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PAD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自应用以来收效显著,该教学模式也为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现代汉语课程采用PAD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合理的教学改革不仅要考虑形式的创新,还要考虑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和课程情况等因素。
(一)课程分析
现代汉语,究其性质,在大学语言类课程中属于基础性、工具性、入门性的学科。从知识体系上来看,课程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模块。课程注重将现代汉语的专业知识与学生高中阶段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衔接深化,并为今后对语言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纯理论要求较低。
同时,现代汉语课程在对语言现象的分析过程中涉及到丰富的语料。语料不仅包括当代有影响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还包括口语中鲜活的实例。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讨论材料。
因此,在知识教授环节,教师可以讲授精要而学生不至于一头雾水;内化吸收环节,学生可以自主内化而不至于全无头绪;交流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而不至于无话可说。这些学科特点都为PAD课堂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情分析
现代汉语课程大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迈人大学校门,保留了高中时期的良好学习状态,出勤率较好,听课认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它们渴望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并得到认可。这就为PAD模式的教学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但同时,部分同学也暴露了深受應试教育的影响,纯粹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态度,过分重视考试分数而忽视学习过程。
二、PAD模式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任课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对于自己劳心费神备课的内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讲台似乎成了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观众却寥寥无几。倘若整个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一场独角戏,其职业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在PAD教学模式下,教师摆脱了“演员”的角色而转向学生的“引导者”,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角色的多元化。
1.知识讲授环节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PAD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仅用少量的课堂时间精讲“语义场的定义及层次”,并结合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同义词的差别”和“反义义场的类型”这些知识点,至于“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作用”问题,则完全可以结合课后任务留给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例如,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反)义词辨析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同(反)义词教学策略问题”、“公文写作中如何准确选用同(反)义词”、“让新闻增色的同(反)义词选用问题”,等等。在这一环节,延续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以确保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内化吸收环节
这一环节,师生关系体现为反馈评价者与主动参与者。
内化吸收是PAD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思考的角度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环节,在教师给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之后,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化速度和内化方式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过程。学多少,怎么学,均由学生自主安排。这样,在接下来的交流讨论环节,学生会用不同的思路和表述去描述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建构和生成。
3.交流讨论环节
PAD课堂的交流讨论环节与课堂讲授环节在时间上清晰分离,让学生能够在对所学内容充分内化吸收的基础上展开有效讨论。同样一个“汉字繁简之争”的问题,经过一个星期的自主学习与内化吸收,许多学生分析在繁简汉字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还能够深入探讨繁简汉字的产生背景、其特定的历史作用、其发展方向等问题。
在这一环节,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充分体现了其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深入思考、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学生们各抒己见、交流讨论、展示所得,在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的提升。
(二)作业布置与审阅
在PAD教学模式下,作业的重心转移到了作业布置。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其课后作业应该是开放性的,让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例如在“词汇”一章,启发学生思考“汉语颜色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语法”一章,让学生谈谈“现代汉语虚词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问题贴近生活、容易人手,且有深入的空间。在作业评阅上,教师只需简单分级,精要反馈,既对学生付出的努力予以肯定,也对作业中反映出的不足之处给出指导性意见,
(三)考核方式
PAD教学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调整为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考核中,增加平时课堂表现以及课后投入的考核比例。以现代汉语的考核为例,学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到50%-60%。平时成绩的构成可以包括:出勤10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每章一次课后作业,外加一份读书报告,每次10分,共60分;阶段测验20分;课堂讨论表现10分。期末考试中提高开放性试题比例,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语言知识实际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这种弹性评价机制有利于确保学生在整个学期中能均匀地投人时间和精力,避免学习的功利化倾向。
三、PAD模式应用于现代汉语课堂的效果及反思
(一)打破了师生互动形式化的现状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但很多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单向的,教师强制提问、学生被迫回答。这种互动并不能促进师生双方的交流沟通,更不能激发学生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
现代汉语课程研究语言的应用,社会与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丰富语料,词汇的隐现、语法的结构、修辞的运用……每一个语言现象都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PAD教学模式下,交流讨论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将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之上,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促进,给学生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打破了师生互动形式化的现状。
(二)促进学生获得隐性知识
PAD教学模式下,针对语言学习任务,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分工合作,发现问题,查找文献,梳理总结各方观点,训练严谨合理的批判性思维,最后,用有说服力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并形成准确而清晰的书面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吸收,不但能够促进对知识的长时记忆,还有助于训练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有利于隐性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者,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在PAD教学模式下,虽然教师课堂讲解的时间相对于传统课堂要少,但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及教学能力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内化吸收的自主性及交流讨论的开放性特点,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加强“备学生”的意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在知识与情感上都能参与到什么程度,在课堂教学动态中,可能会做出哪些反应,教师应怎样应对……因此,任课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了然于心,还要对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和学生可能引发的话题都要有所准备,不断调整教学过程,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师才能实现教学的自如化。
总之,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改革,MOOC也好,翻转也罢,以至今天的PAD课堂,其根本出发点都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PAD模式下,教师重点拨而不穷尽,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使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教师则摆脱了“教书匠”的身份,完成了由“匠”到“师”的转变。PAD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与其它教学方法灵活结合,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改革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