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6-06何文江林大鹏黄小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跟骨骨折微创效果

何文江 林大鹏 黄小顺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 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跟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距跟高度、距跟角、距跟倾斜角、跟骨补偿角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距跟高度为(72.3±8.0)mm、

距跟角为(28.9±3.0)°、距跟倾斜角为(20.2±2.8)°、跟骨补偿角为(21.4±2.5)°, 均优于对照组的 (64.7±

7.5)mm、(23.5±2.2)°、(16.4±2.1)°、(17.3±2.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7.95、5.95、6.61, P<0.05)。结论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 提高了临床效果, 预后恢复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跟骨骨折;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2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btalar arthrodesis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subtalar arthritis caused by calcaneal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ubtalar arthritis caused by calcaneal fracture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pen talocalcaneal arthrodesis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subtalar arthrodesis for treatment. 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talocalcaneal height, talocalcaneal angle, talocalcaneal slant angle and talocalcaneal offset angle situa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alocalcaneal height as (72.3±8.0) mm, talocalcaneal angle as (28.9±3.0)°, talocalcaneal slant angle as (20.2±2.8)°and talocalcaneal offset angle as (21.4±2.5)°,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64.7±7.5)mm, (23.5±2.2)°, (16.4±2.1)° and (17.3±

2.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3.80, 7.95, 5.95, 6.61, P<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btalar arthrodesis can increase clinical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ubtalar arthritis caused by calcaneal fracture, and patients have good prognostic recovery.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btalar arthrodesis; Calcaneal fracture; Traumatic subtalar arthritis; Effect

跟骨骨折會累及到骰关节、距下关节, 容易造成跟骨周围韧带破裂, 损伤关节面, 造成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术后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1]。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常用的治疗方式, 其对受损伤部位采用永久性和功能性融合, 从而促进恢复关节功能[2]。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拟探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情况,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患者有跟骨骨折病史, 单侧发生病变, 踝关节活动受到限制, 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通过X线观察关节间隙、关节边缘骨赘等关节炎表现。排除标准:排除二次跟骨骨折患者, 排除伴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3~75岁, 平均年龄(46.4±12.3)岁;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8~74岁, 平均年龄(46.9±1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开放性跟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 采用L形弧形切口, 在距骨颈、腓骨远端、股骨分别放置1个克氏针, 对植骨床进行修整, 将适量的自体皮质髂骨放置到跟距关节间隙之内, 如果有需要, 适量的将松质碎骨粒填塞间隙, 对术野进行止血和冲洗。

1. 2. 2 观察组 采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 患者采取俯卧位, 在跟腱外侧做1个纵行切口, 对内侧跟距关节充分的暴露, 对关节软骨面进行处理, 对跟骨关节间隙充分暴露, 在X线辅助下, 经皮从跟骨向距骨放置2个克氏针, 将植骨块固定好, 拧入螺钉, 手术止血后逐层将切口关闭。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距跟高度、距跟角、距跟倾斜角、跟骨补偿角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距跟高度为(72.3±8.0)mm、距跟角为(28.9±3.0)°、距跟倾斜角为(20.2±2.8)°、跟骨补偿角为(21.4±2.5)°, 对照组患者术后距跟高度为(64.7±7.5)mm、距跟角为(23.5±2.2)°、距跟倾斜角为(16.4±2.1)°、跟骨补偿角为(17.3±2.3)°, 观察组患者术后距跟高度、距跟角、距跟倾斜角、跟骨补偿角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7.95、5.95、6.61, P<0.05)。见表1。

3 讨论

跟骨骨折占全身跗骨骨折比例达到60%以上, 骨折后关节面复位效果不理想, 容易发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患者容易出现负重或者行走疼痛[3]。根治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手术融合受损部位和功能位, 提高距下关节的稳定性, 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4-8]。距下关节融合术主要包括两种, 传统的融合术和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传统的融合术做1个弧形切口, 骨折端融合之后会留下较大的切口, 虽然手术视野相对较好, 但是手术后软组织发生坏死, 引起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如果跟骨血液供应破坏, 可能造成跟骨坏死。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对于手术器械、操作熟练度均较高, 但是其可以降低骨膜剥离的面积, 减少对于患者的损伤, 保护距骨血运状态, 降低皮瓣坏死[5, 9-12]。

X线检查是有效判定跟骨骨折断端愈合效果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观察两组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距跟高度、距跟角、距跟倾斜角、跟骨补偿角情况。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术后距跟高度为(72.3±8.0)mm、距跟角为(28.9±3.0)°、距跟倾斜角为(20.2±2.8)°、跟骨补偿角为(21.4±2.5)°, 对照组患者术后距跟高度为(64.7±7.5)mm、距跟角为(23.5±2.2)°、距跟傾斜角为(16.4±2.1)°、跟骨补偿角为(17.3±2.3)°, 观察组患者术后距跟高度、距跟角、距跟倾斜角、跟骨补偿角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7.95、5.95、6.61, P<0.05)。提示两种方法均可以对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进行有效的治疗,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可以更好的恢复距跟关节正常高度和角度, 更好的促进了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 提高了临床效果, 预后恢复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鹏, 高翔, 陈玉宏. 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22(16):1513-1515.

[2] 潘文杰, 肖琳, 马建兵, 等. 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观察.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12):1293-1294.

[3] 张博, 王志为, 任世祥, 等.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25(4):56-59.

[4] 杨家顺.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导致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疗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 9(18):3465-3467.

[5] 魏尚礼.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102-103.

[6] 程才, 王路, 刘广飞, 等. 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10):61-62.

[7] 张志文, 黄玉良, 邬哲慧, 等.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创伤程度及骨代谢评估.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21):2555-2557.

[8] 贾志刚, 勾成果, 刘伦, 等.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导致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河北医学, 2016, 22(12):1969-1971.

[9] 庞子轩, 张立元, 张瑞肖, 等.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9(3):273-275.

[10] 吴战坡, 陈伟, 张奇, 等.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1(7):

859-860.

[11] 王晓, 叶锋, 陈园升. 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浙江创伤外科, 2014(3):404-406.

[12] 朱伟达, 刘康, 吴凌康. 距下关节融合治疗内固定失败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5):420-421.

[收稿日期:2017-02-13]

猜你喜欢

跟骨骨折微创效果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灵动耳环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探测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探讨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