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热土
2017-06-06张振贺
张振贺
窗外,春风习习,繁星点点,伴着午夜灯漏,我静静地看着微信,等待着浙江舟山网友对我提供的困难学生是否资助的回复。“好的,这个孩子我资助了,明天就把钱给你转过去。”微信的聊天框里传来了这条带着温度的信息,这是从千里之外传来的爱心,这意味着名叫谭露的贫困学生每年将得到1000元的资助款。随后,我打开“驻村工作日记”,写上了浙江舟山网友资助谭露,并在后面标注上:2017年微信网友“一对一”助学第33名学生、总人数第130名。此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钟,窗外皎洁的月光下,大地在春风的亲昵下渐渐复苏,一切都是那样美好。是的,在驻村近三年的时间里,总有那么多个深夜让我欣喜、给我感动。欣喜于这些建档立卡貧困户家庭的学生得到了资助,感动于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爱心捐助。
扶贫新兵成了“村里人”
2014年8月,根据单位安排,我作为葫芦岛日报社驻建昌县素珠营子乡蟒挡坝村工作队员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来到了蟒挡坝村。对于一名党报驻站记者来说,这份工作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报社党委的支持下,我同其他两位驻村干部一起,全力以赴投身于扶贫工作中,成为建昌脱贫攻坚战线的一名新兵。
蟒挡坝村位于乡政府东北部,距乡政府2公里,距县城3公里,属于县城近郊,耕地面积2237亩,总人口2427人,由大蟒挡坝、小蟒挡坝、新立屯三个自然屯组成。由于人多地少,加上农民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等因素影响,该村是建昌县较为典型的贫困村。
“这是来咱村扶贫的书记,就是和电视剧里马向阳一样的书记,是来帮助咱村脱贫的,以后就是咱村里人了。”第一天进村,村主任谭守卓向村民这样介绍我。村民们都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腼腆地微笑着。看着那些淳朴的老少爷们儿、满脸皱纹的老人和可爱的孩子们,亲切感油然而生。我当时就暗下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事儿,不让他们失望。
入村的第一天,我走访了几十个家庭,了解到他们的困难现状和家庭详细信息,进行精准识别,并侧重了解了10名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我决定先力所能及地解决这10个孩子的上学难题。回家后,我把这些学生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在次日联系了一名外地的企业家朋友,希望这些学生能够得到他的长期资助。不到5天的时间,这位朋友5000元的助学款就到位了。当我把钱交到孩子们手里时,有个小女孩儿哭了。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有了钱,奶奶就不用去邻居家借了。以前奶奶借不到钱,我中午就得饿肚子……”我拉着孩子的手已经不能言语,一股热流堵住了喉咙。正是这次捐资助学,决定了我日后侧重于以捐资助学助力脱贫的工作模式。当年,我又借助媒体的优势帮助该村4名贫困大学生联系到了长期助学对象,每人每年可得到2000元的助学款。同时,我还自掏腰包资助了其他乡镇的4名贫困小学生和1名中学生。
风雨兼程行走于教育扶贫的路上
由于长期在建昌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又是建昌人,所以,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深深地爱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如果说以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出于工作需要,那么肩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个职责后,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则是在用情。作为驻村干部,只有把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目标落实在行动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不辱一名党员、一名驻村干部的使命,最终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建昌县是典型的石质丘陵山区,土质瘠薄,十年九旱,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低下。自然和历史的多重因素,使这里的人民一直与贫困抗争。
自2014年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建昌县全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向贫困宣战。而在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作中,“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明确指出,要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通过争取政策资金、社会捐助和财政投入等方式提供资助。据统计,建昌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323人,孤儿及特困学生997人,总计5320人,教育扶贫任务依然艰巨。作为市直部门的扶贫单位,葫芦岛日报社在努力做好项目扶贫的基础上,切实把做好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特色。我们驻村工作队不仅将教育扶贫工作在本村扎实推进,更将其延伸到全县其他乡镇的贫困村。
“背起行囊,风雨兼程,虽然前方的道路荆棘丛生,我却依然勇往直前,因为前方有困难学生的希望。让板结的土地上鲜花绽放,我在花丛中徜徉,这就是力量。”这是2015年伊始,我在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上写下的一段话,以此勉励自己做好扶贫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2015年8月29日,针对考上大学但家庭困难的高考生,经过前期联系协调捐助人,我们驻村工作队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了爱心款发放仪式。蟒挡坝村六组吕鹏领到了2000元助学款。吕鹏的父亲因患腰椎病失去劳动能力,母亲有糖尿病长期吃药,姐姐在大连船舶学院读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当年的高考中,吕鹏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但是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不知该何去何从。这笔助学款将帮助吕鹏顺利走进大学。家住贺杖子乡火石山村的李楠,7年前父母双亡,她一直寄居在生活并不宽裕的叔叔家里。在高考中李楠以503分的成绩考取了沈阳师范大学。在爱心款发放仪式上李楠领到了4000元助学款。当日,我们共向建昌的78名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助学款18.7万元,确保这些学生都能顺利地走进大学。
仪式结束后,我和这些学生合影。他们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表达感激之情,看着他们,我充满了自豪感。是啊,每个人手里看似不多的钱,却凝聚着我太多的付出。首先需要和爱心企业家多次沟通,对方答应捐助后,我要对每个贫困学生的家庭进行走访,他们分散在28个乡镇的大山深处,道路难行,有时一天只能走访两三个家庭。有的地方车无法通行,只能在炎炎烈日下步行,中午吃方便面是经常的事情。回来后,整理他们的资料,将资料发给爱心企业家,逐个确定金额。无数个深夜里的反复推敲,才有了这一次捐助。
2015年驻村工作队还向来自全县28个乡镇的贫困小初高困难学生发放了爱心款9.51万元。2016年,我先后协调两笔助学款,第一笔8.8万元,资助44名大学生;第二笔17.43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各类学生76名。
除了这些批次的助学外,还有“一对一”助学。在一次进村走访中得知,蟒挡坝村谭欣莉、谭欣雯是孤儿,一直由姑姑照顾,可姑父不幸患上了脑血栓,家里失去了照顾她们的能力。为了帮助这两个孩子,我通过微信联系了湖北荆州网友红玲和广东汕头的网友郑雅丹,她俩每人每年拿出500元共同资助谭欣莉。又联系了沈阳网友王颖和浙江杭州网友张自强,二人每人每年拿出400元共同资助谭欣雯。
几年来,我以这种“一对一”的助学形式帮助了建昌百余名学生。通过教育扶贫,我收获了付出后的喜悦,赢得了捐助者和受捐者的信任。2015年我被评为葫芦岛市优秀驻村干部,2016年被评为葫芦岛市岗位学雷锋学郭明义标兵。这些荣誉既是对我的鞭策,也是对我的鼓舞。我知道,这些荣誉的取得是我们单位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那么多爱心企业家及各地爱心人士鼎力相助的结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中,我将继续争取社会力量,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并积极落实好葫芦岛日报社对扶贫村帮扶的安排部署,全力做好扶贫工作,把我最深沉的爱献给这片热土,在扶贫工作中留下闪光的足迹。
(作者系葫芦岛日报社驻建昌县素珠营子乡蟒挡坝村工作队员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