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切实贯彻到学校教育中的思考

2017-06-06罗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校本课程课程设计

摘 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之后,如何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方面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方式和途径,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素质教育;学校文化;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77-03

1 前言

为了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育人水平,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教育部于2014年3月30日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在该文件的“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部分,教育部提出要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所在课题组期望在核心素养体系出台之后,能通过校本研修和探索实践,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方面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方式和途径,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落实到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之中。

2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校办学之意义

教育部此次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明确回答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的问题。这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又是连接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对于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等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课题研究认为,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更是学校办学行为的目标参照。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不仅可以帮助师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可以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顺应社会发展、改进办学实践的重要指针。作为一线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命题。

3 核心素养落地的学校基础

核心素养落地需要学校在已有育人实践基础上进行重构,这是本课题组对推进核心素养落地所达成的一致共识。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作为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初级中学,早在核心素养发布之前就已经从学校层面开始了对于“培养什么人”进行思考。学校创建于1998年,地处省会郑州的省直核心区域。2003年初,学校把“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定为办学理念,把“培养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作为办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力求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近20年的办学实践中,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坚持顺应天性、涵养德行、张扬个性的办学指导思想,2004年起在全省率先取消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节假日补课,开始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学校坚持发展高效教学,让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让教师高效工作、健康生活。在学校的带领和指导下,教师细化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取消学科自习;制定学科学习“毕业标准”,给学生成长“开药方”;深入探究小初、初高的衔接教学;實行班级组改革,开设课程超市;举办教师讲坛,组建教师社团;制定道德细节和教师教学细节,制作教学切片,探索组合课堂教学范式;建设六个“1+1”素质教育培养体

系,为学生打上实验学校教育的烙印。通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和核心发展力得到迅速提升。

最近五年,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连续参加由郑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多项报告指标已连续五年遥遥领先于市内其他学校。2015年的学校“体检”报告显示,13项学生发展指数和12项影响学生发展指数继续保持郑州市领先水平,其中学生学业达标指数高达96.22,接近满分;家长满意度、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学习自信心、主观幸福感、高层次认知能力水平、品德行为等多项指数也远远高于区域健康的平均指数。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学校作为省级实验学校“低负担高质量”的办学成效,使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彰显。

4 核心素养落地的学校思考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承担着让受教育者更有文化、更有理性、更有教养的任务。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位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获得成功生活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关系到学校教学的改革发展,又影响到学校育人模式的建构实践。通过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了核心素养落地的举措。

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是教育工作者要坚守育人信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的教学方式、学习形式以及学校管理模式都在悄悄发生深入改变。面对当下的教育现实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育分”现状,真正把“育人”作为教育追求,牢固树立“全人教育”和“整体育人”的理念。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明确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为中心,努力用教育去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求,让教师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道德的示范者和人格的影响者。通过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本课题组认为,始终坚守育人信仰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因为“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育分,关键是‘育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落地的保障是良好的育人氛围 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和“固化”的过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和锤炼,随后在其一生中完善。为了在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学校努力构建了符合教师职业发展需求、顺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学校文化氛围。2017年初,在课题研究中,作为课题组主持人(组长),笔者提出“三品三气三养”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旨在通过升华或改进学校价值理念、教风学风,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

首先,“三品”是学校层面的目标要求,即以打造“品牌学校、品质教师、品位学生”的“三品”教育为学校整体工作目标。

其次,“三气”是教师层面的素养要求,即大气、正气、和气。

最后,“三养”是学生层面的素养要求,即教养、修养、素养。教养是由外而内的教育养成,是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养成;修养是由内而外的自我修炼,是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底蕴和反思自省;素养是内外合一的综合提升,是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在持续构建校园文化的行动过程中,学校以理想去引领,用精神去感染,倾情怀去滋润,持信念去筑就,用匠心唤醒学校文化的求真、求实、求善、求美,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重要保障。

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是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更需要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课题组认为,回答和落实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全面、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对于好教师提出“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就为教师成为真正的育人楷模指明了方向和标准。为此,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师德建设从“仁爱”出发,强调“善待”和“悦纳”,即善待不同层次和不同背景的学生,同时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悦纳尚存在不同不足的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大的可能。

为了促使学校教师成长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又狠抓了教师的学科能力发展。课题组认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所在。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学校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校级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从师德考核、理论水平考核、教学基本功考核、课堂教学考核、常规检查、师生评议等六个方面进行岗位练兵。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最新的进展和动态。经过教材整合,使学科知识更具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不仅让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还为教师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师实施教学的难度。例如:在处理物理教材八年级第一章“声”的内容时,增加了“长度、时间的单位以及速度的计算公式”这一内容;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和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的授课顺序进行调整,讲了力之后,就讲第十三章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然后再回到第十二章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等。

基于校本的课程体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组认为,核心素养落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为此,学校给学生创设了顺应天性、涵养德行、张扬个性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环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成系列、多维度校本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开辟一条重要途径。

多年来,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为课程建设思路,精心构建和研发“两个层级、六大领域”的“1+1”校本课程建设体系,即在人文、科学、实践等六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关键领域,通过对全体学生制定一项基础达标要求加一项根据其自身条件发展的特长要求,力求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和谐同步。学校采取自主研发与社会引进相结合的办法,遵循基础课程全员参与、特长课程自主选择、三年递进逐级实施的原则,通过100多门校本课程的实施,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课程基础,又为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了发展契机。一系列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成就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为进一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坚定了不断发展更加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的信心。

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是抓好课堂主阵地 为了实现省级实验学校“低負担、高质量”的实验目标,作为本课题组主持人(组长),笔者于2017年初在原来“有效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理念、细化标准,开始构建生机有趣、优质高效的课堂主阵地。

为此,学校开始打造以“优质高效、悦纳学生”为特征的“优悦”课堂,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习者成长在生动愉悦的学习空间中。“优悦”课堂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习质量等“四个提高”为目的,辅以对话为途径、合作为形式、问题为导向、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激发潜能、蕴育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科学打造“优悦”课堂,学校专门设计以“教学评”一体化为理念的“五性目标”:

1)有“前置性”学习任务,教师能依托集体备课实现教学问题前置;或者学生能借助学案导学,实现学习任务前置;

2)有“适用性”课堂目标,教师不仅要避免教学目标泛化,更要有“怎样交流或呈现学生预习成果”的办法;

3)有“多样性”课堂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抄写性、熟记性、思考性、训练性、反馈性的多样随堂任务;

4)有“生成性”学习指导,教师生成性指导主要包括主动引导、伺机追问、点评欣赏和及时纠正等;

5)有“发展性”反馈评价,教师要对课堂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检测,在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升华课堂所得,并为下阶段的学习留下发展空间。

从有效教学到“优悦”课堂,学校从关注教学的有效性,理念提升到追求优质高效、关注悦纳生命;教学管理的过程也从关注教学流程下沉到关注课堂效率,不仅促使学校教学改革的立意更高、做法更实,更加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阵地的建设。

核心素养落地的外部支持是家校协同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育和教学任务都不可能完成。家长教育学,即父母关于怎样培养子女成人的初步知识,是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为了建立健全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整体育人理念,学校从2016年开始筹备家长学校,并聘请有关校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指导。

为此,学校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制定家长学校课程安排。随着学校一系列家庭教育的行动,有效推动了家长转变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家校协同,不仅营造了学校与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更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到了具体的外部支持。

5 结语

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使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性认识教育的功能和目的,使教育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广阔的成长空间。课题组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学生发展素养的目标终将达成。■

*本论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初中生核心素养教育方式的行动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6〕-

JKGHA-0171)。主持人:罗敏。

作者:罗敏,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长(450003)。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校本课程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