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审判不会缺席

2017-06-06杨兴培

检察风云 2017年5期
关键词:酷吏恶人命题

杨兴培

检视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恶官酷吏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其实恶官酷吏结局都很惨:比如张汤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酷吏,当时淮南王刘安谋反,张汤负责审理此案。为讨主子欢心,张汤审案时,数百案犯,或鞭笞,或刀割,或签扎,或火烙,无所不用其极,仅此一案就有两万多人被杀。然而酷吏的利用价值一旦用尽,为平息众怒,汉武帝杀张汤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借助他人构陷诬告,一纸诏书便将张汤赐死。再如明朝锦衣卫首领纪纲得明成祖宠信,滥用权力大开杀戒,害死文武百官无数。后纪纲欲谋反,被明成祖下令凌迟处死,其爪牙庄敬等人也大多被处死,家属皆戍边。

至于贪官污吏等一类人物,或身败名裂、或家破人亡、或千刀万剐、或抄家灭门,也是充盈史书,不绝于史。

恶官酷吏往往受帝王青睐嚣张一时,其结局却都是没什么好下场。个中道理既复杂也简单。恶官酷吏终究不得民心,甚至对于专制帝王来说,酷吏也不过是一帮鹰犬爪牙而已,“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他们无法解套的魔咒。专制帝王往往利用酷吏来打击政敌和反对派,巩固既有江山和构建新秩序。但一旦达到目的,酷吏们的历史使命也就戛然终结,堕入历史的悲惨陷阱自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每每读书览史,看到恶官酷吏结局很惨,总觉得胸臆间出了一口恶气。恶人作恶合该不得好死。然而从历史的理性角度出发,恶官酷吏都是悲惨结局的命题却是一个伪命题。这是因为在专制制度下,恶官酷吏没有好下场,那么忠臣良将、清官直吏都有好下场了吗?历史既远也不远,比干、屈原、伍子胥者如何?岳飞、于谦、袁崇焕者又如何?

历史的乖谬无法让时间的流逝就可以擦洗现场的血痕,一部吊诡的历史剧总是演绎着并将还会演绎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情记忆。虽然我们无法面对逝去的古人作一一的对比,但是最起码在中国的历史上,恶官酷吏的没有好下场博得时人的一片叫好声,和清官良臣的悲惨下场引起后人的一片唏嘘声,后者的数量绝对不亚于前者。

不管怎样,千百年来,为善者扬、为恶者贬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从历史的善恶角度来说,这已成为中国人精神遗存的一种观念折射,并在万千民众心中扎下根来了,从而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命题在历史的深处留下无法擦掉的印迹墨痕。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得好死的结局一旦演化为恶人无法解套的魔咒,就可以使得后人有理由进行铮铮逼问:“你还敢继续作恶吗?”一切的恶官酷吏即使借着权力魔影可以胡作非为一时,但历史幽暗中所有的恶人最终仍然挡不住后世道德和历史公正的審判,最终仍然逃不掉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命运结局。一句“凡是失政作恶都要上史书”的咒语,着实可以让为官者们吓出一身冷汗。只有对可恶、罪恶和邪恶不宽恕,才能彰显我们这个民族还有慎终追远、疾恶如仇的精神执守。不然就像马丁所说的:“当对罪恶的宽恕成为一种常态时,人的毁灭就为时不远了。殊不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被害者,当你目送别人灵柩远行时,死神的笑靥已在逼视你,或许下一个就是你。”

重新检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人们或许已经认识到在此岸世界,是人就无法留住生命,这是人的宿命;但人可以留住名声,这是人并不奢侈的愿望。这里就有一个牵及精神方面的类宗教暗示。这样,对恶官酷吏都没好下场的诅咒,不但作为一个历史的命题能够成立,还可以作为一个社会心理的命题而成立。历史的沉疴,现实的黑暗,无数的人间灾难就算只能沉默而无法明说,也并不意味着人们凭着良心进行的内心裁判永远会在黑暗中缺席。

图:付业兴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酷吏恶人命题
刺花
古代酷吏“打黑”只是个传说
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
酷吏酷吏,都是酷毙的节奏
树的美丽传说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武则天的酷吏政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