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五个无畏的音乐冒险故事

2017-06-06JohnEvans

音乐爱好者 2017年6期
关键词:冒险家宇航员音乐

John+Evans

试想你被困南极,在极寒岛屿之上等待一艘似乎永远不会到来的救援船,你该如何打发时间?弹一曲班卓琴如何?若你乘坐航天飞机翱翔在离地两百英里的高空,该如何让自己不胡思乱想?用长笛吹奏几段莫扎特怎样?又或者你横跨大西洋,驶向一个你知之甚少的新世界,你该用什么来让自己振作精神?吼几嗓水手号子呗,还挺管用的。

读到这里,我想你已经发现咱们这篇文章要讲什么了吧。没错,就是音乐冒险家。无论他们是踏在去征服南美的路上,在发现澳洲大陆的途中,还是等待着飞向未知的太空,那些世界上最伟大的冒险家们都怀抱着同样的热忱:对于音乐的冲动与向往。有些人用音乐来庆祝成功抵达,而更多人则是用音乐来让自己保持身心愉悦,打发个把时光,或是借一段小调来一解乡愁。

有趣的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当他们面临的困难越大,他们越容易寄情并抒发于音乐。

阿隆索·奥尔蒂斯 Alonso Ortiz

结束了对当地人民一天的杀戮,没有什么比哼首小曲更能让这些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冒险家们感到高兴了。十六世纪上半叶,有一位名叫阿隆索·奥尔蒂斯的音乐家与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一同来到墨西哥。科尔特斯是十六世纪殖民时代活跃在中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以摧毁阿兹特克(Aztecs)古文明并在墨西哥建立西班牙殖民地而闻名。科尔特斯对阿兹特克人的恣虐与理查德·比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铁路总公司的大佬,因向英国议院递交“英国铁路重组报告”,使英国铁路坠入万劫不复之地,人称“比钦大斧”)对英国铁路的荼毒可谓如出一辙。不同于科尔特斯这类恣意肆虐的侵略者,奥尔蒂斯在墨西哥城开了一所舞蹈学校。作为一名天主教徒,奥尔蒂斯让当地人学习自己民族的舞蹈——这与一百年后来到这片土地的清教徒们大相径庭。由于这些“新西班牙人”实在太过于热爱自己本来国家的音乐,因此他们将当地的教堂都改建为学校,培养专门创作宗教题材音乐剧的音乐家,从而为殖民地的新贵族们表演。

小号手们 Trumpeters

不论在百年前还是在二十四小时滚动播出新闻的当下,大人物的登场总是伴随着鸣号这种经典方式。早在十六世纪,英国冒险家们便开始使用这种亮相方法了。尽管如此,鸣号礼仍不能被所有地区的人们所理解。1527年,当约翰·拉特(John Rut)把“玛丽·吉尔福德号”(Mary Guildford)舰船驶入靠近圣多明各的加勒比地区时,一个西班牙路人喃喃自语道,“船上哪个杀千刀的在吹小号啊”。五十年后,在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环球航海的旅途中,随船携带的四名音乐家中便有一名小号手,每当旗帜挥舞时,小号手便为其伴奏。由此,挥旗奏号的习惯逐渐为后世绝大多数英国冒险家所沿用。

沃尔特·雷利爵士 Sir Walter Raleigh

若你不是当地的印第安土著,用几首水手号子换些土豆、烟草和老玉米的买卖,听起来应该还不错吧。1586年,沃尔特·雷利爵士带着他那帮爱哼号子的水手们在赶往北美东海岸的洛亚诺克岛(Roanoke Island)营救第一批英格兰移民时,从当地印第安人手上将上述“伴手礼”带回了欧洲。作为伊丽莎白一世的宠臣,雷利爵士特地绕路去解救那些被扔在岛上的可怜的英格兰移民们的举动还是挺感人的,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后来在加勒比一带大肆抢劫掠夺的污点。姑且不论当地印第安土著们的生活因为这些外国佬们的到来遭受了多少磨难,也不管当地人是否学会了这些水手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当英格兰船只放下船帆,水手们哼起那首号子《弄垮他们》(Blow the Man Down)时,他们切切实实地做到了这一点。

托马斯·威尔克斯 Thomas Weelkes

并不是每一次冒险都需要一船的音乐家。1600年,可能是受到了大航海時代的影响,托马斯·威尔克斯谱写了一首非宗教性质的六声部牧歌,叫做《图勒》(Thule)。“图勒”在欧洲古代传说中位于世界极北之地,提起它总能让人们联想到苏格兰以北的格陵兰岛、冰岛或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类的地方,而事实上,对于英国佬来说,“图勒”代表了英格兰边界以外所有未知的大陆。这首牧歌描述了冰岛赫克拉火山(Hecla)的“硫磺大火”是如何“将季节解冻,将天空融化”的,并称,“特力那克利安(Trinacrian,西西里岛的旧称)埃特纳火山(Aetna)的火焰都不及其高”。

清教徒们 Pilgrims

大约在“雷利爵士大营救”三十年后的1620年,载满清教徒的“五月花号”(Mayflower)驶向北美洲,来到了同一片海岸。在踏上美国土壤的英国人中,这批人大概算是最刻板的了。他们认为把乐器带上船是一种亵渎上帝的行为,因此在航行中以及登陆后演唱的赞美诗既无伴奏亦无和声。演唱标准简单明确,即“一名懂得感恩的清教徒应用清心寡欲的歌声来演唱——声调不宜过高亦不宜过低”。

奥厄忒罗亚的住民们 The Citizens of Oheteroa

一般来说,原住民的音乐天赋总是要比冒险家们的强。作为“HMS奋进号”(HMS Endeavour)上的一名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爵士(Sir Joseph Banks)每每回忆起南太平洋上的小岛奥厄忒罗亚上的住民们时,总会对他们的音乐天赋感叹不已,“他们只有两种乐器,一种是一英尺长的中空竹笛,另一种是鲨鱼皮鼓”。根据班克斯的记录,这种竹笛有三个孔,演奏时不用嘴吹而是用一个鼻孔吹,同时需要用左手抵住另一个鼻孔。但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调音的方式,“如果两个人演奏竹笛时调子不一致,调低一点的人就会在竹笛末端加一小卷叶子,并将其不断地上下移动,直到两人觉得音调悦耳为止”。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Felix Mendelssohn

早在柏油路、内燃机和快捷酒店出现之前,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就曾有过长途旅行的壮举。他从不列颠群岛跋涉到了斯塔法岛(The Isle of Staffa)上的芬格尔山洞。他并不是那种满脑子渴望发现新世界的冒险家,但在当时,不顾舟车劳顿,途中没有任何辅助设施,再加上严苛的条件限制,这样的举动让他看起来着实有了不少疯狂冒险家的味道。他风雨无阻地进行着他的旅途,交通工具主要靠马匹或马车,道道泥泞的车辙使得去路更为颠簸。哪天要是刚巧能行驶在韦德将军(George Wade)修建的旧军用车路上,那可真是幸运的一天了。这趟伟大的旅程给了门德尔松以灵感,途中草草写下的音符后来成为其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的开篇几小节。在随后前往芬格尔山洞的旅程中,门德尔松亦谱写下了《赫布里底群岛序曲》(Hebrides Overture)开头的大致结构。

艾玛·达尔文 Emma Darwin

“虫子都是聋子。”——这话听起来像是一个三岁小儿在大人制止其挖洞后,花五分钟想出的借口。而实际上,这句话却出自查尔斯·达尔文——伟大的冒险家及自然学家之口,因为他看到妻子艾玛为一名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演奏钢琴。据说肖邦曾为艾玛上过几节钢琴课。她虽无意成为一名钢琴家,但是她的演奏十分动听,深受达尔文的喜爱。艾玛动听的演奏为达尔文完善其“性别选择”(Sexual Selection)的理论提供了帮助。他写道,“我认为,音乐性的音符和韵律能在吸引异性上占得先机”。

英国南极冒险家 English Antarctic Explorers

1902年5月于南极洲罗斯岛(Ross Island)正式开幕的音乐厅一定能够排上世界最冷音乐厅的榜单之中。这座音乐厅就是“皇家特罗尔剧院”(Royal Terror Theatre),其名取自罗斯岛两座山脉之一的“特罗尔山”。户外温度可达零下四十度,而剧院内的温度则刚好能使诸如英国国家南极考察队的领队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Scott)等冒险家们感到温暖和惬意。当晚,罗伯特·斯科特带领考察队的队员们来到皇家特罗尔剧院举行了小型的音乐演出。此次活动的“亮点”莫过于查尔斯·罗伊兹(Charles Royds)中尉的钢琴演奏了。他所使用的钢琴是科考队随船携带的便携立式钢琴。查尔斯·罗伊兹为演出的随队歌手们伴奏了所有的歌曲,最后以一首他最爱的肖邦作品拉下了演出的帷幕。

挪威南极冒险家 Norwegian Antarctic Explorers

如果你后悔自己不曾习得一门乐器,那便申请成为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南极考察队(1910-1912年)的一员吧,你会有无数机会使自己不再后悔。他们乘坐的“前进号”(Fram)科考船从奥斯陆出发,驶向南极的鲸湾(Bay of Whales)。船上载满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包括钢琴、长笛、小提琴、曼陀铃、管风琴和手风琴等,同时也有非常多的乐谱、一台留声机和一堆唱片。这十九名矫健的船员登船时是否会演奏乐器我们不好说,但中肯地说,六个月的航海之旅结束后,指不定就有音乐家从中诞生了呢!

伦纳德·赫西博士 Dr. Leonard Hussey

从前,冒险家们登船时的行李重量是有限制的。而伟大的极地冒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为了使他的南极考察队(1914-1917年)队员可以携带五弦班卓琴上船,特地宣布放宽了两磅的行李重量限制,这一做法着实令人振奋不已。这名得到“特权”的船员正是随队的气象学家伦纳德·赫西博士。然而,考察队的科考船“持久号”(Endurance)却在出发后遭到浮冰撞击。对于沙克尔顿来说,在如此危急时刻做出正确判断绝不像在机场柜台改签那样容易。他将大部分船员留在了象岛(Elephant Island),只身乘坐救生船前往七百二十英里以外的南乔治亚岛(South Georgia)寻求帮助。事实证明,沙克尔顿同意将班卓琴带上科考船确实是明智之举,赫西的班卓琴在此事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琴声抚慰了留守船员们的心灵。最终,所有船员都获救了。

威廉·沃尔顿 William Walton

如同上文提到的威尔克斯一样,作曲家威廉·沃尔顿也放弃了他舒适的写字台,选择了冒险的旅程。1942年的一天,时处“二战”期间,英国广播公司(BBC)询问沃尔顿是否愿意驾駛救护车跑遍英国,同时为英国广播公司的一部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四百五十周年的广播剧谱写配乐。沃尔顿同意了,但他认为自己写出的作品不甚理想。他写道,“整部配乐拥有非常明确的场合性,除了它本来的作用以外,在别处几乎派不上任何用场”。直到 2005年,这部由理查德·希科克斯(Richard Hickox)指挥、BBC威尔士国家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演奏(山度士唱片发行,编号CHSA 5034)的现场录音才重见天日,展现了沃尔顿的谦卑。

雷蒙·布兰科 Ramón Blanco

自从1953年艾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之后,超过四千人追随他的脚步,完成了登顶。登山向导们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了很多教训。在最后冲顶前,全队队员往往要历经数周冗长枯燥的攀爬。在此期间保持队员们士气不低落,便是成功登顶的关键。因此,很多时候向导们都建议登山者带一些包括乐器在内的可以娱乐消遣的东西上来打发时间。有一名珠峰登顶者甚至靠着这份经历解决了自己之后的生计问题,他就是雷蒙·布兰科,以六十岁高龄于1993年登上珠峰。登顶归来后,他顺利地做起了乐器生意,专门售卖精巧的手工定制吉他与曼陀铃。

尤里·加加林 Yuri Gagarin

1961年4月12日,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正无所事事地坐在3KA-3“东方号”(Vostok)飞船的船舱里等待被发射到太空。他突然意识到,何不来点音乐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呢?他请求任务中心替他播放一些音乐,中心播放了一些俄罗斯的热门金曲。考虑到巨大的风险因素以及宇航员们大都是一些迷信的家伙,自此以后,每次升空前,宇航员们都会效法成功完成任务的加加林点播一些歌曲。2015年12月,英国宇航员蒂姆·皮克(Tim Peake)“搭便车”乘坐一架俄罗斯宇宙飞船前往空间站,在等待发射之前便点播了三首歌,分别来自皇后乐队(Queen)、酷玩乐队(Coldplay)和U2乐队。

宇航员们 Astronauts

宇航员们到达太空之后都倾向于演奏一些乐器。2003年,美国宇航员卡尔·瓦兹(Carl Walz)在国际空间站工作期间多次用他的键盘演奏娱乐各位同事。宇航员艾伦·奥乔亚(Ellen Ochoa)曾在空间站演奏长笛。有趣的是,她发现吹奏时产生的气体会从长笛中跑出,形成一个推力,使得她边吹边在太空舱中旋转。在他们回到地球之后,一些宇航员仍习惯性地演奏乐器。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在完成登月任务返回地球接受检疫测试时,也是靠弹奏尤克里里来度过这段等待的时光的。

猜你喜欢

冒险家宇航员音乐
太湖之畔的雅致魅影 2022款林肯冒险家Corsair
宇航员是怎样炼成的
美女冒险家:“翼装”飞越喜马拉雅
贪玩儿的宇航员(下)
我是宇航员
摄影欣赏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