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家李光曦:养生是生活的艺术

2017-06-06茹晓

养生大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紫薇周总理李老师

茹晓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20世纪70年代,这首《祝酒歌》风靡中国的大江南北,舞台上,潇洒俊朗的李光曦恰到好处地演绎着歌中的欢快情绪。光阴荏苒,时至今日,当记者见到李老师时,那祝福的歌声已飘过40年,他也已经是88岁高龄的老人。“我少时受苦,中年得爱,晚年得福,无愧人生!”回顾往事,李老师这样总结。

津门少年 艺术天赋照亮舞台

1929年,李光曦出生于天津市一个普通家庭。童年时期的他就显现出了表演天赋,能将不同的人物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有时,他站在街上吆喝“收废品喽”,邻家大娘便端着废品筐出来,一看被骗了,就知道:“准是金宝(李光曦的乳名)这臭小子!”

十七岁时,因父亲早逝,李光曦中学还没读完,就接替父亲进入天津开滦矿务局工作,承担起养家的重任。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对表演和音乐的热爱。当时的天津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艺人聚集的地方,生于这里的李光曦,从小便徜徉在文艺的海洋里。

1953年,中央歌剧院到天津演出,美妙的歌剧艺术令李光曦惊叹。不久,他报考了中央实验歌剧舞剧院,凭借俊朗的形象、动人的歌声、出彩的表演顺利通过考试,从此踏上了梦寐以求的艺术道路。1955年,在我国上演的第一部西洋歌剧《茶花女》中,李光曦扮演男主角阿尔弗雷德,一剧走红。几年后,他又出演了《货郎与小姐》、《叶甫根尼·奥涅金》等经典歌剧。那无疑是李光曦的“黄金时代”。“当时我一年要演二百多场歌剧和音乐会,每部歌剧都会‘落下几首咏叹调和选段,在音乐会上时时演唱。”李光曦这样回忆到。

改革开放后,歌剧已不复当年盛况,李光曦从歌剧舞台走向了歌曲舞台。曾经在《茶花女》中举杯高歌的李光曦,在新时期又唱响了一曲激起亿万民众强烈共鸣的《祝酒歌》,成功实现了“转型”。

命运沉浮 周总理慧眼识珠

1955年的“妇女节”那天,歌剧院派李光曦到北京饭店的庆祝会上演唱,曲目为《延安颂》。唱到一半时,现场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李光曦暗暗吃惊,定睛一看,是周总理来了,只见他挥挥手,示意大家不要鼓掌。就这样,周总理听完了后半段的《延安颂》。此后的十九年,直到周总理去世前,李光曦常去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为领导人和外国贵宾演唱,因而多次见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真、陈毅、习仲勋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文革”期间,在那个特殊的岁月,周总理曾尽力保护了一批又一批文艺工作者,李光曦就是其中之一。1970年,他和许多同事一起,被下放到天津咸水沽的部队接受改造,每天在小战士的领导下干农活、学毛选。两年后的一天,李光曦突然接到周总理安排的任务:到北京为西哈努克亲王祝贺50岁寿辰,唱亲王写的歌。

祝寿音乐会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约李光曦录了三首歌:《北京颂歌》、《远航》和《巍巍钟山迎朝阳》,并向全国播出。当时电视还很少见,广播电台除了样板戏就是语录歌,这三首歌令广大听众耳目一新。1979年,在第四届文代会上,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对李光曦说:“那时在农村,一天劳动下来,突然听到《北京颂歌》,我们都定住了。虽然不报名字,但我们能听出是你的声音。当时好多人都哭了,因为李光曦被‘解放,我们也就有了希望。”就这样,在“用人要问政治”的年代,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李光曦幸运地提前开始恢复业务。

如今,回忆起那段历史,李光曦动情地说:“总理的胸怀是宽广的,他的一生,给了人们很多珍贵的启示。”

携一人之手 风雨同舟至终老

李光曦的妻子名叫王紫薇,出生于天津一个富商之家。采访当天,记者有幸目睹了她的风采,中等身材,皮肤白皙,头发微卷,神态端庄平和,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依稀可见当年姿容。

1953年的国庆节,在排练节目时,李光曦第一次见到了即将同台演出的合唱团成员王紫薇,并被她深深地吸引。“当时我就对一位朋友说,我一定得娶她。”从此,除了工作中时常见面,李光曦还经常写“情书”给王紫薇。1957年,两个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幸福的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40多岁时,李光曦正值事业的鼎盛期,却不幸患上了喉肌弱症,无法继续在舞台上演唱,这对于一位歌唱家而言,無异于世界末日。王紫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奔波,寻找良医。

一周以后,王紫薇通过别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对喉肌弱症治疗颇有建树的中医专家。医生推荐用丹田气训练,来增加喉部肌肉的张力,恢复其声带功能。听完爱人的介绍,李光曦仿佛在黑夜中看到了曙光,开始按照专家给予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一天、一个月、一年……王紫薇始终支持着他,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这一斗就是六年。当李光曦着急的时候,爱人劝他放松心态,别气馁;当他训练强度过大的时候,爱人又会及时叫停。关于那段艰难的时光,今天我们写在纸上只有寥寥数行,而其中的不易,唯有他们二人明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训练与坚持,六年后的一天,李光曦惊喜地发现,自己又唱出了清亮的高音。而这一切,离不开妻子王紫薇的支持与鼓励。

醉心于艺术的李光曦,对于生活琐事常不在意,甚至还会“闯祸”。王紫薇回忆到,一次,他在家里煮着饭,接了个电话便出门排练去了。“结果我们家就着了火,幸亏邻居叫来消防车。现在,我家做饭都用电磁炉,就是怕他又不小心‘点火。”从那以后,王紫薇便在门上贴了一个纸条:关煤气、关灯、断电……

花开花落,岁月如斯,当初的一对璧人,如今已两鬓斑白。李老师说,今年是他与爱人的金婚之年。60年来,他们经历了风雨与阳光、艰辛与欢笑,因艺术而结缘,又因相知而理解,愈加从容,愈加默契。

身心皆健康 才是真养生

我们都知道,从事歌唱艺术的人为了保护嗓子,在饮食上会较为节制。生活中,李老师不喝酒、不抽烟,常吃蔬菜、水果、粗粮,还喜欢豆制品,但无论多爱吃,都会适可而止。他说,养生也是一门艺术,保持节制非常重要,不仅是饮食,对于情绪、欲望皆如此,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就是这个道理。

“人总是要老的,身体各项机能也会衰退,运动可以延缓人的衰老。”李老师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游泳。10岁时,他常和同伴们一起,偷偷到天津南郊水坑里学游泳,没人教,胡乱地扑腾,竟然学会了。多年来,由于堅持游泳,他的精力和体力都很充沛,工作起来生龙活虎。即使是退休后,各种演出邀请不断,他全国各地跑,也不觉得累。

他还很重视睡眠,对“睡觉是最好的养生”一语深表认同,每天尽量保证8小时高质量的睡眠。此外,“我和老伴都喜欢旅游,年轻时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去,现在每年也会出游两次。每到一个地方,我俩都要买冰箱贴,现在已经收集了250多个。”李老师自豪地说。

他还善于学习别人的保健绝招。一次,听朋友说在美国看见有人用双手双脚同时击打四种节奏不同的拍子。于是,李老师也学着练了起来,“这个绝活既能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又能训练手脚的协调性,可谓一举两得。”

如今,李老师仍然保持着一定频率的出场活动,有时是电视台的演出,有时是相关单位组织的讲座,更多的是社会公益活动。常常走在路上时,会被粉丝拉着拍照、唱歌。“现在,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照相。”李老师幽默地说,看得出来,他也乐在其中。回想往事,无论鲜花掌声,还是风雨雷电,李老师始终乐观自信。年轻时,他用人生去阐释艺术,到了晚年,又力所能及地发挥着余热,我想,这大概就是健康而艺术的人生吧!

猜你喜欢

紫薇周总理李老师
紫薇花
该得奖的李老师
游紫薇洞
A Cognitivc Analysis of Students’Turn Silence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Discourse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