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瞄准市场有效供给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2017-06-05陈明冠江苏省泰州市副市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场秸秆农产品

陈明冠/江苏省泰州市副市长

瞄准市场有效供给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陈明冠/江苏省泰州市副市长

围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部署,今年江苏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围绕”的要求:“一是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围绕加快富民步伐,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围绕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四是围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深化农村改革;五是围绕落实重中之重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泰州市如何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于力度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些,瞄准市场有效供给,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一、突出“优”字,调整农业产品结构

一是优化粮食品种。首先,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的情况下,推进南粳9108 、5055水稻、宁麦13、扬麦13弱筋小麦和宁麦14、扬麦20中筋小麦等优良稻麦品种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去年优质稻麦品种播种面积占比52%、72%,今年要提高到70%、80%左右,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实现优质粮食品种基本全覆盖。其次,扩大种粮生产,加强粮食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做大做强泰州红旗种业。第三,推广兴化大麦若叶种植模式,挖掘粮食作物经济价值潜力,实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优化粮经比例。泰州市的粮经比为3.1︰1(去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863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53万亩、经济作物210万亩),虽说这当中有近40万亩稻田提水养殖作为粮食播种面积统计、抬高了数值,如果剔除这一因素(按两熟统计,粮食播种面积减去80万亩),实际粮经比约为2.73∶1,高于全省平均值2.34∶1。下一步,要进一步压缩粮经比,大力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杂粮杂豆、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力争两年内粮经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优化养殖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生产,引导小散养殖场户有序退出,大力推广泰兴洋宇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分界镇种养结合绿色生产模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75%。考虑到养羊可以过腹消化玉米秆、花生藤等农作物秸秆,粪便又以干粪为主、处理简易、污染又少,而且羊肉市场售价稳定(目前一只羊平均利润在100元左右),大力发展优质肉羊产业,加快优良肉羊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扶持基础母羊增量扩群,加强肉羊养殖技术培训,稳步提升优质肉羊的上市比重。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泰州市有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靖江香沙芋、泰兴花生、泰兴荞麦、泰兴元麦、泰兴香荷芋、兴化大闸蟹、兴化大青虾),种植业和渔业“三品”234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971个、绿色食品312个、有机农产品62个),“兴化大米”荣获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共品牌,但知名农产品品牌还不多。加大品牌塑造和推广力度,借鉴靖江香沙芋通过“母子授权”建立统一公共品牌的做法,支持市(区)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创建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加强“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建设,推出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泰”字号品牌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底线,在打响品牌的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农产品监管平台乡镇全覆盖,确保市级以上农产品监测抽检合格率98%以上,维护泰州农产品的好印象。

二、突出“绿”字,调整农业生产方式

一是持续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贯彻落实“263”专项行动方案,全面清理整顿非法和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和专业户,年底前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到60%以上。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治污模式,引导畜禽养殖向非禁养区、养殖密度较低的区域转移,向农业园区、家庭农场转移,实现种养一体、粪水还田、农牧结合。拓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渠道,规模养殖场要全部建成粪污收集、处理和利用设施,散户养殖都要逐步做到户收集、村集中、田头贮存、肥料化利用,年内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

二是继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推广力度,深入推进稻麦秸秆全量还田,今年小麦、水稻秸秆直接还田率达到95%和65%。因地制宜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材料化利用,进一步完善层级式收储利用体系,确保全年秸秆禁烧“零火点”通报。

三是实施农村增绿行动。以“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为目标,以“三网(路网、河网、田网)四沿(沿江、沿湖、沿村、沿厂)”绿化为重点,大力实施绿色通道、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森林抚育工程,实现造林绿化均衡发展,全年新增成片造林1.4万亩,四旁植树300万株。积极发展花卉园艺,发展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鲜花、草花和盆花,重点推进海陵3000亩百合花生产基地、农业开发区花卉博览园和北部农业生态走廊“十里花海”建设,发展美丽经济。突出培育乡土珍贵树种,抓住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重要通道新(改扩)建和城北生态走廊建设等契机,开展珍贵树种成片造林基地建设、“进村入城”行动,大力培育银杏、榉树、香椿等乡土珍贵树种,完成170万株培育任务。积极发展干鲜果树经济林,通过落实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服务,加快培育500亩薄壳山核桃、柿、枣等干果林和果材兼用林,打造1000亩水蜜桃、翠冠梨、葡萄、猕猴桃等名特优新水果经济林和标准化示范果园。

三、突出“适”字,调整农业经营体系

一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现阶段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形式。截至目前,全市认定管理的家庭农场5371家、经营比重达到36%,家庭农场年人均收益都在5万元左右,高于一般外出打工收入。下一步,重点推广“姜堰桥头”模式,推进家庭农场健康有序发展,在培育主体、促进转型、防范风险上着力。一是抓好家庭农场主培育,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引导种田大户、返乡下乡人员、新生代农民、大学生村官等兴办家庭农场。二是引导家庭农场创新经营模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姜堰河横汉土家庭农场,采取稻鱼共作模式,既生产有机大米、又养鱼养虾,亩产收益可达普通稻麦模式的10倍。三是加强家庭农场经营风险防范,坚持规模适度、有序推进,重点发展100~3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金制度,普遍推行 “实物计租、货币结算”做法,减少地租矛盾纠纷。今年在9个乡镇整镇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全市新增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面积20万亩、经营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二是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必须有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作保障。近年来,泰州市积极培育各类农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有农机专业合作组织997个,防控能力达到1000亩以上的植保服务组织382个,从业人员1.5万多人。今后,将按照建设规模型服务主体的要求,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公益性服务政府购买、经营性服务企业化运作,改变过去的较为单一的服务内容,逐步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要大力推进为农服务综合体建设。结合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配套建设集农机存放、农技培训、农资配供、植保服务、粮食烘干、包装销售等服务于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体,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一般一个综合体服务范围覆盖5000亩左右。今年计划再新增50个,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猜你喜欢

农场秸秆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场假期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场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一号农场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