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婚证书百年演变的影像

2017-06-05山西付顺利

金秋 2017年3期
关键词:婚书结婚证书结婚证

文·图/山西·付顺利

结婚证书百年演变的影像

文·图/山西·付顺利

①清代《鸳鸯礼书》局部。

中国古代新人结合有严格的流程,包括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在进行六礼的过程中,要用到三书:聘书(订婚文书)、礼书(礼品清单)、迎书(娶亲文书)。“纳采”是男方托媒人带礼到女方家试探是否有意结婚。礼中最重要的是雁(最初是真的大雁,后来演变为其他形式),因为雁秋季南飞亘古不变,故其代表求婚中最重要的“信用”。若女方有意,则进行第二步“问名”。“纳吉”环节是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在祖庙进行占卜。《大清乾隆十年·课书》指出亲事“论主婚翁命,相不犯天罡福寿大吉”“论主婚姑命,相不犯河魁福寿大吉”等。此后,还要经过“纳征”“请期”“亲迎”三个环节,新娘才会被顺利地娶回家。

现有资料显示,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和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1912年以后,婚书多改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以外,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等,有的还涂有金粉。民国的婚书没有具体的公证机关,但封面上都贴有民国税票。除了印刷的固定文字,民国婚书上男女双方的名字、介绍人、证明人等核心内容仍然是用毛笔书写的楷体字。在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废除了包办婚姻,这一时期的婚书中出现了婚姻法的相关条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头一次并列在了一起。解放后的婚书以“奖状式”居多,四周由石榴、稻穗、棉花、白鸽等印刷精美的图案组成,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部分省份还印上了送子娘娘、和合二仙、鸳鸯戏水。这些结婚证书的版本有画家手绘的、卷轴式的、绢画硬本对折式等。“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是这一时期婚书的主题词。同时,稻穗、棉花也是当时结婚证上不可缺少的,这反映当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文革”时期的结婚证,印刷有毛主席语录和口号标语以及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上面大多是工厂、农村、太阳、红旗、葵花等,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特定标志和色彩,政治意味比较浓厚。婚书上的图案设计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那个狂热时代的气息。“文革”过后的结婚证样式逐渐与现在的结婚证接近,只是多了计划经济的色彩,许多婚书上盖有“五斗橱”“板壁床”“木桶”的红字章。改革开放以后,结婚证回归其法律文书的本质。证书大多贴上了夫妻双人合影照,成为夫妻关系证明和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加盖了专用章和钢印。

最能体现婚书时代烙印的是对新人的祝词。清末民初的《合生辰八字喜帖》的三重祝词分别是“夫妇喜媚,天作之合,螽斯衍庆、麟趾呈祥”。到了民国中后期,婚书的祝词变成了“同心同德、宜室宜家”。解放后的结婚证书,除了注明男女双方“自愿结婚”外,婚书的祝词多了“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等内容。“文革”时期的结婚证祝词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备战备荒为人民”“我们办事想问题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等祝词占到了婚书面积的一半。现在的结婚证首页语为:结婚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予以登记,发给此证;尾页语为:婚姻法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婚书是爱情的证信物,是“忠贞浪漫、白头偕老、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婚姻文化的一个承载物,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②光绪十五年改嫁婚书。

③1917年云南财政厅印制第叁号结婚证书1件,贴长城图印花税票,并书写“麟趾呈祥”吉祥语。

④1926年寿阳县童养媳结婚证书1件,背印有“厉行天足”承诺书,贴长城图1角加盖“喜”字婚书专用印花税票加盖晋省4枚。此附加婚前协议之结婚证书较为少见,该协议为男方不得强迫女方缠足。另外此婚书为童养媳结婚证书,男方仅6岁,女方仅8岁,为相当特殊之使用例。

⑤民国34年的结婚证书。

⑥此结婚证颁发于民国30年(公元1941年)8月22日,山西长治。证书上面不但有毛泽东头像还有国共两党的旗帜,它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历史。

⑦1950年结婚证书。

⑧1955年结婚证书。

⑨1963年结婚证书。

⑩1968年结婚证书。

⑪1972年结婚证书。

⑫1986年的结婚证书。

⑬现在的结婚证书。

猜你喜欢

婚书结婚证书结婚证
1952年结婚证:妇女解放的见证
从民国结婚证书中的图案看民国视觉审美流变
一纸婚书见变迁
圆心愿:93岁爷爷携92岁奶奶补办结婚证
老婚书收藏旧时幸福模样
结婚证设“有效期”是拿婚姻当儿戏
老婚书收藏旧时幸福模样
拿破仑结婚证书以43.75万欧元成交
结婚登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