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美好而美丽的日子

2017-06-05

餐饮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黄鳝鸭蛋艾草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火艳的榴花,给初夏的天空也点染微醺的红晕,宛如少女的面颊。端午过后,炎炎的盛夏就会到来,所以享受美好的时光——吃粽子、悬艾草、碰鸡蛋、挂香囊、戴五彩线、登高望远赛龙舟……美好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健康的寄望。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恶月”,百事多禁忌;而五月初五日是“重午”,又是民间所谓的九“毒日”之首,更是犯忌的日子。“杏子黄,大夫忙”,正是说的端午时分,因为夏季来临,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正是劝人们讲卫生、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

糯米粽子为养胃清火

粽籺,是籺的一种,俗称“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汉代,粽子是“芦叶裹米”;到了西晋,变成了“菰叶裹黏米,杂以粟”。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更为详细:《食经》曰:“粟黍法:先取稻,渍之使释。计二升米,以成粟一斗,着竹内,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绳缚。其绳相去寸所一行。须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间,黍熟。”

早在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是粽子。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榈叶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可见,明朝的时候,糯米已经成为粽子的主要原料。

包粽子的叶子在不同地区,有着地域差距因地而异,南方多用箬叶竹,或者苇叶,我国海南岛地区还会使用一种岭南特有的植物“柊叶”作为裹粽的粽叶,形状通常是三角形,呈角锥状或方锥状。在中原地区包粽子的叶子多为槲叶,包出来呈长方体。海南柊叶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槲叶,气味甘、苦、平,无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苇叶所含的非结晶形生物碱N-9有降血压作用。经过长时间的蒸煮,粽叶内的有效成分可与内馅部分的营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增强粽子的补益作用。

粽子的主料基本都是糯米。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五黄六白过端午

江南民间有个说法,叫做:“五月五,五黄六白过端午。”农历五月又称五黄月,所以端午节要吃五黄六白:五黄指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和咸鸭蛋黄;六白则包括茭白、咸鸭蛋蛋白、白切肉、白斩鸡、白豆腐、白蒜头。

“五黄”中的黄瓜有“第一瓜果”之称。农谚歌谣中说“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五月黄瓜大街卖。”农历五月,正是黄瓜上市的季节,所谓不时不食,作为应季菜品黄瓜自然而然地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另外,黄瓜有清热解毒、解渴生津的作用。

黄鳝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养和一个春天的复苏,再加上天气转暖,食源丰富,端午时节的野生黄鳝格外的体壮肥美,而且此时黄鳝肉质细嫩,是择食的最好时节。这时候的黄鳝还很补,古时医书也曾有记载,黄鳝之功用为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因此,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但需要注意黄鳝体内含组氨酸较多,死后体内的组氨酸迅速分解为有毒的物质组胺,食后易中毒,故死黄鳝不能吃。

黄鱼平时喜欢栖息在较深海域,四到六月份在近海洄游产卵,秋冬又回到深海区,所以被用作端午前后的时令菜。则端午时节的大、小黄鱼,量多质优,为这一时节的主打海鲜,营养丰富且当令的大、小黄鱼,理所当然地列入端午必食的“五黄”。

雄黄酒则是有杀菌杀虫的功效。不过雄黄由于含有硫化砷类物质,有毒性,现在的中药药方中已经很少使用了。

作家汪曾祺曾写过一篇《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是高邮人,高邮的鸭蛋最为出名,汪曾祺在文章中写道:“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不仅吃鸭蛋,有些地方还会吃鸡蛋。在中医里,鸡蛋黄是一味滋阴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鸭蛋本性偏凉,味入心,具有滋阴清肺的作用,在阳气旺盛的时节,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湿热。

吴江农谚有云:“端午不吃蒜,鬼从门前钻。”端午吃大蒜,有很多吃法。很多地方端午节吃豆腐炖大蒜;在南京端午节会把整头的大蒜放在锅膛里烧熟给孩子吃,一个孩子独吃一头,因“独”谐音“毒”。大蒜对增进儿童健康有宜;在河南,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馍;也有一些地方吃“蒸独蒜”(一棵蒜苗只长一个又圆又大的蒜头,称之为独蒜)。蒸独蒜做法极其简单。将若干独蒜剥掉外皮,洗净,用碗装好,撒些红糖,在锅里蒸至熟烂。端上桌后,再淋一勺香油,用筷子和匀。一家大小在享用其他美味之前,人人都得遵循老规矩——先吃独蒜。夹一个独蒜放在嘴里,只需轻嚼几下,蒜蓉便软软地滑进了胃里。独蒜特有的香味与辛辣味会让人的味觉神经高度兴奋,也让人的胃口大开。

豆腐就是“六白”中的一样。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和其他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苏州的茭白,一年两熟,端午和重阳时大量上市,物美价廉,被列为“水八仙”之首,也是当季许多苏州人家都喜爱的蔬菜。茭白透着一点点草的香味,味淡香甘润。茭白的吃法也很多,宜荤宜素、宜炒宜暴,更可与太湖产的虾籽同炒,鲜美异常。

白切肉、白斩鸡又称为“白切”,一般是水煮,然后配制特殊酱料作为蘸料来吃。以清淡可口,不破坏原料原味为佳,最能体现食物“原汁原味”。

烧艾草,赛龙舟

端午时节有采集艾叶、菖蒲挂在门楣和窗户上的习俗,是取其避邪的寓意。作家黄廷法在散文集《浮生拾慧》说:“杏为医家之花,艾乃医家之草。端午为春夏之交,是时气温转换,百病易生。蛇穴周围,七步之内必有化解蛇毒的良草;春秋杂病易生之即,阡陌沟渠间也定能找到祛病的妙药!《本草》记载:艾草性味苦辛、温热,宜养脾、肝、肾。艾叶艾梗,除能够熬制成祛病的汤剂外,中医实施针灸术时,也常以揉捻成团的艾叶固着于针尾,点燃后用作辅助治疗。也因此药性,走入民俗中的艾草便被赋予了奇异的功用。端午之日,采来艾草悬挂于门首,传说可以祛病辟邪。是日還可以采来悬挂的是一种叫做菖蒲的草叶,此草叶形似剑,有斩妖除魔之寓意,民间遂有俗谚曰:‘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我母亲是很能够洞悉并利用艾草功效的一个人。小女出生之即,因身体孱弱,母亲便于端午日亲自到野外采来大量艾草,晾干、揉碎,为女儿缝制了几个精致小巧的艾叶枕头,时至今日,女儿一直枕用,于是对于春秋时节小儿易发的哮喘咳嗽,女儿总是能够幸运地避免!”艾草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它已经成为一种“爱的象征”。

端午节习俗还有与运动有关的,就是赛龙舟这样的项目。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闷热,人容易烦躁忧郁。夏季养生,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划龙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运动时还可以分散注意力、忘掉不快,我们可以用这些“快乐因子”让身体更健康!

猜你喜欢

黄鳝鸭蛋艾草
鸭蛋大约有多重
艾草
艾草青青
黄鳝料占全国的70%,今年特种料将激增40%,看这家企业如何再造辉煌?
艾草飘香的村庄
抠黄鳝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