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碰撞 商业精英共享新理念

2017-06-05侯爱敏张倩肖雅文

环球慈善 2017年4期
关键词:供给企业

侯爱敏+张倩+肖雅文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如何借力新技术实现新发展?在扶贫战略中如何寻找“精准”落点?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出路在哪里?围绕业界热点和行业自身关切,商业领袖们4月23日在如意湖畔展开数场对话,奉献了各自的真知灼见。许小年、朱民两位知名经济专家也奉上专场思想盛宴,高屋建瓴,一展大家风范。

焦点论坛一无论何种时代,商业逻辑从未改变

在智能化、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企业如何借力新技术,实现新发展?新兴互联网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稳定生存、进而实现全球化升级?4月23日上午,本届绿公司年会数场焦点论坛之一——“战略:方向与节奏”如期举办,来自国内的知名企业家大咖围坐如意湖畔,从互联网到全球化、从传统到新兴,精英们高屋建瓴,给出真知灼见、抛出精彩观点。

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说,互联网企业首先面临着行业发展太快、前景难以预测的巨大压力,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一不小心就会被颠覆;其次,互联网行业资本密集、竞争激烈,企业在做好当下的同时,必须提前为未来做好战略谋划。对传统企业而言,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大数据,变大众化服务为个性化服务,则是“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意义。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会主席梁建章强调,与其说携程是互联网公司,不如说它是个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的旅游企业。未来携程的战略就是国际化。对任何企业而言,实现战略都需要资源倾斜,比如人才,在自我培育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兼并收购等其他手段实现人才聚集。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认为,无论哪种时代,企业都不能背离商业原则: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低廉的成本、高效快速广泛的传播。互联网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带来生产方式、企业模式、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也让全球化融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快。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无所谓传统新兴,任何企业都必须创新才能生存。

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认为,新时代下,传统制造业也必须跟上时代,运用新技术实现升级换代。企业在具体运营中要做好加减法,要通过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人的有效劳动,同时也要减少资源浪费、环保破坏。通过加减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大有文章可做。

嘉宾们认为,无论身处哪种时代,企业唯一不变的应该是本着创造价值的核心去运作,只有为消费者提供了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企业才能实现更好成长。商业的逻辑从来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有环境和技术。

焦点论坛二推行精准扶贫,缩小贫富差距

精准扶贫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是扶贫的制度性创新,也是当前缩小贫富差距的现实解决路径。那么,在扶贫战略中如何寻找“精准”落点?怎么培育成当地的经济增长点?民企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4月23日,在今年中国绿公司年会焦点论坛中,国内知名商业大咖们围绕“公益方法论:从精准扶贫到缩小贫富差距”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礼说,扶贫对企业来讲是责任,也是机会。企业发展扎根于贫困地区,不仅能创造税收,还能改善当地生态旅游环境。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扶贫工作必须尊重当地日常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一定要高度关注被帮扶者的心理,让他们内心在脱贫的过程中有充分的自尊感。此外,还要塑造被帮扶者永久脱贫的能力,打造一个永久性脱贫的模型。

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立国认为,精准扶贫第一应该先要找到精准的贫困人口。第二个是要扶智,从教育、医疗等领域着手,从扶智的角度出发去實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第三个是要建立一个慈善家联盟联合做扶贫,动用全社会的能量,脱贫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河南蓝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华说,扶贫先扶什么,如何和市场、产业、旅游相衔接等问题都是扶贫工作要考虑的问题。李新华认为,企业家应请一些有资产、有文化的人才到贫困地区扶贫,用智慧手段来彻底解决贫困的问题。

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在论坛中说,民营企业家应该联合起来到中国的一些穷困地区开工厂,然后把这些落后的生产力变成为有契约精神的劳动者,让小农经济逐渐转变为规模化、产业化经济,这才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最佳途径。

焦点论坛三论转型升级之道,解企业发展之忧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该如何转?往哪方面转?如何解决转型过程的企业文化演进问题?这些问题在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焦点论坛中找到了解答。4月23日,众多国内知名企业领袖围绕“转型升级之解”这一议题,纷纷发言,各抒己见。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刘永好说,供给侧结构改革,让中国需求提高了。因此新希望集团围绕新需求在全球布局,嫁接全球优势资源,先是把产品卖出去,逐渐到用创新的模式在国外做最好的产品。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东生认为,中国企业走国际化、全球化之路,是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最关键的举措。同时,中国产品技术能力的同步提高,创造了中国的品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中国经济的全球化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崎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在金融业发展方面,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在国际化人才培育方面,要加强对国家环境、法律、文化的研究,勇于尝试,让银行业更加健康、更加国际化发展。

松下互联解决方案公司社长樋口泰行说,面临市场各种挑战,企业必须在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上进行一些转变,人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体验还有服务,因此服务附加值以及与客户保持长期关系的模式更加重要。

“通过在饲料方面、在兽医防疫方面的很多创新,一步一步使得我们现在的养猪已经成为融合了多门学科的高科技行业。”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说,传统的背后代名词是落后,传统企业一定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体现出企业的发展成果和价值。

焦点论坛四房地产企业转型,路在何方?

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未来有哪些转型的新方向?地产企业如何重新制定自己的战略?核心能力如何移植到新模式中来?在此过程中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在4月23日绿公司年会的焦点论坛——“房地产企业的战略之变”的现场,与会嘉宾对以上行业问题给出了独到见解和论断。

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说,房地产企业未来的战略转型,需要重点考虑如何与教育、文化、旅游乃至商业体育有效融合。通过融合把单一住宅地产商转变为新型生活方式提供商,迎合消费需求升级,当然,这一过程将很漫长。地产小镇是当前行业内的热门话题,一种仍是本着圈地的目的,另一种是确实有文化情怀。小镇建设要和行业经营转型结合起来,要有内容、经营模式的创新,致力于构建商业生态系统,这才是意义所在。

天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若雄表示,地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中国地产业未来仍有很多机会,但地产企业应把发展目光向下,向小城市甚至小城镇转移。而且未来的发展将更考验地产企业的专业能力。

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明说,不理性的市场绝不是行业的福音,因此地产行业一致赞同此次的政府调控。他认为地产行业正从1.0时代向2.0时代过渡,原有拿地盖房卖钱的简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实施全面战略转型,而专业化服务是大方向。他认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仍处在第一阶段——大城市化阶段,中小城市仍将继续萎缩。

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分享了全球化视野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认为当前全球处于技术革新的新风口,将带来经济结构的变革,房地产企业也必然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他认为,随着互联网对生活的深度影响,未来共享经济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共享办公、共享剧场,均因契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充满发展潜力。

嘉宾们认为,未来发生什么,风险在哪,很不确定。大家只有通过不断创新,聚焦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才是王道。

供给侧改革要增加“有效供给”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许小年

“在产能过剩的关键时期,中央及时做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决定,我认为这个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早餐会上说,供给侧改革措施应该以提高企业效率为中心,只有企业提高效率才能增加员工的工资,收入的增长才能产生消费需求。企业提高了效率,才能有用于投资的资金。

许小年认为,供给侧改革中的供给应是“有效供给”,不是一般的供给能力,有效供给是有市场需求对应的供给,产能过剩是指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服务,不存在需求过剩的问题。

谈到有效供给时,许小年说,有效供给就是企业要向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产品、前所未有的技术、前所未有的服务。生产的产品必须要用创新的方法降低成本,降低价格,在市场上求得销路。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许小年提出了四项改革措施的建议。他建议,供给侧改革首先要加强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良好的产权保护有助于企业建立对未来的稳定预期,鼓励他们进行长期的研发投资。同时,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适当地缩小国有经济在竞争性行业中的规模。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建立放松和解除管制机制。创新需要一个思想自由的环境,如果要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政府需要实行一定的放松和解除管制机制。还有,就是实行全面的减税政策,将更多的资源从政府部门的行政配置转向市场配置,只有通过企业在市场上进行配置资源,才能够产生创新的产品和创新的技术。

“总体来讲,我认为供给侧改革急需推行制度改革,在保护产权上、在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在放松和解除管制和减轻企业负担上,做出制度上的调整。这样就可以完成从政府拉动需求到企业创造有效供给的根本性转变,从而迎来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新的阶段。”许小年说。

世界金融大变局:结构变化和拐点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前副总裁 朱民

“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于4月22日~24日在郑州召开,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前副总裁朱民进行主题为“世界经济金融大变局:结构变化和拐点”的专题讲座。

谈财税政策 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谈到放松财政政策方面朱民说:“也有供给的改革,税改,移民法的改革,监管的变化。还有美国让石油出口,这个变化冲擊力都是很大的,美国现在每天生产570万桶页岩油,超过沙特阿拉伯。贸易想为它的出口制造一个空间,所以它的金融政策是放松监管。另外,公司税下降十个百分点公司增加十到十五的利润,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所以目前,全世界的公司税都在下降。”

谈美联储加息 可能的加息轨迹是到2021年加到3%左右,但是这个市场从来不相信美联储会如此强烈的加息,真实的加息和人们预期之间的差距就是风险。

“美元走强企业就必须用更多的美元负债,美国的资本会流回美国,市场会发生恐慌,这就是在20世纪拉美危机80年代亚洲危机90年代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美元开始又走强,到现在为止美元走强还没有达到亚洲和拉美的危机,美元会继续走强。因为特朗普的政策以及美国经济的趋势,因为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但是我在后面讲到美元不断走强更麻烦的是美元会波动。”

谈全球经济政策和政治拐点 “美国的通货膨胀开始上升,美国的财政政策开始取代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具有长期性,透明性,财政是政治的工具,波动性很大,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政治风险和利率,汇率风险已经成为主要的风险,所以在未来全球增长的波动不可避免。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收入分配进入一个新的拐点。”朱民讲到,面临一系列的拐点,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新的世界,这就是结构性的变化和这些推动结构性进一步的变化引导着我们走向一个未来的新的世界。那一定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当然会有无数的波动。

猜你喜欢

供给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力供给侧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