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思想内容(上)

2017-06-05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45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情感

【解题技巧】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感情,传递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

尽管古代诗歌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但同一类型的诗歌通常具有一些“共性”。考生只要在平时复习中把握住这些“共性”,在考试时从诗歌的所属类型入手,便会加大解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考生可以把诗歌按内容特点作相关分类,如:送别类、怀古类、山水田园类、边塞类等。

二、由“点”及“面”,挖掘诗歌意蕴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都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命制。因此,由“点”及“面”是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可行方法之一。这里的“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1.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诗歌思想内容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2.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 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诗人高洁的志向;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这样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说都是诗中的关键句。考生只要抓住这些句子,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越中览古》中的“览古”,说明这是一首怀古诗;《出塞》《从军行》则表明这两首诗应是边塞诗。明确了这一点,考生在答题时就有了针对性。

4.意象。意象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达凄凉、哀伤之情。考生平时备考时可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注释。要将出现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看作是有效信息,包括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注释对考生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注释中往往会涉及一些相关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等等。

三、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思想内容

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借助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乐景写哀情”这种表现手法。古代借景抒情类诗歌绝大多数是以乐景来表乐情的,但也有一些诗歌却是以乐景来寄托哀情。考生在解读此类诗歌时,不能被诗歌中明快的景象所迷惑而误解诗人的真实情感。

设问方式: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请概括诗人的情感。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诗歌情感(产生原因+感情基调)。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题目中若有“哪些”“概括”等字样,答题时把情感内容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可不必作特别详细的解说。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將。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②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1.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

2.诗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晚 秋

□庾 信[注]

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注]庾信,南北朝诗人,以使臣身份出使长安,因江陵陷落而不得南归,历仕西魏及北周,终老北方,此诗写于屈仕北朝之后。

1.简要赏析颔联中的“凝”“卷”两字。

答: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答: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请概括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踏莎行 春暮

□寇 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1.“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面面?

答: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答: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

□朱 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①光阴能有几?金龟②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泪。

[注]①九十:春光三个月共九十天。②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金龟换酒,以酬李白。

1.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答: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1.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

答:

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

答: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晒娃还要看诗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情感移植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