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動自發 自主管理 教練型领导者

2017-06-05李春水

台商 2017年4期
关键词:員工目標技術

李春水

「一流的C E O首先是一名教練,偉大的C E O是偉大的教練。」——傑克·韋爾奇

這個世界上一切偉大的成就與發明均來自於人。離開了人,再完美的計畫,再傑出的創意都失去了意義。同樣,世界上一切紛繁複雜的事情與看似矛盾的事物背後的根源也都是人。只要解決了人的問題,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以教練宣導從事情的最根源——人來入手。

教練型領導的教練程序基本上是依據以下步驟進行的:

確認目標

1.領導者在運用教練技術時要學會區分當事人是否存在教練需要。當一個人饑餓時,他最需要是的一條魚,而不是教他釣魚的方法;

當一個人病重時,他最需要的是治療,而不是告訴他身體如何的重要;當一個人溺水時,他最需要的是一個救生圈,而不是游泳的技術。

大多數情況下,員工會很迫切地希望從自己的上司那裡立即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所以只會將自己遇到的問題反映給上級。沒有學過教練技術的領導者就會很不耐煩地把自己的意見給下屬,不過這種「解題」式的管理方法會讓領導者感覺到很累。因為我們請員工的目的不是讓他僅僅發現問題,而是請他一起來解決問題。

教練型領導遇到這類問題時,並不馬上給出解決方案而是反問對方:「你說怎麼辦?」等到屬下想好了一個解決方案過來請示彙報時,領導者又講了:凡事至少有3個以上的解決方案,請多想幾個方案後再來找我吧。下屬想出了3個以上的解決方案再次找到領導者時,領導者就會和屬下交流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並把自己的解決方案告訴給屬下。不過最後還會強調,最終的決定還是要你自己去做。

如果領導者慣于屬下一有問題來找就直接給方法、給答案,所帶來的結果就是領導者能力越來越強,越來越能幹,越來越累,屬下越來越白癡,越來越無能。不直接提供答案,會引發下屬作深層次的思考,鍛煉員工的自主性,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確認教練目標。

教練目標=下屬即時目標+確認是否存在教練需要+下屬下步目標。

很多情況下,下屬並不清楚自己的目標以及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個時候需要先協助其厘清目標,設立目標之後再開始完整的教練過程。對於沒有目標也不想設定目標的人,教練是無從下手的。對有目標、有教練需求的人運用教練技術是最容易立竿見影的。另外在企業中可能有些情況並不適合馬上教練,可能會需要一些輔導,然後再進入教練過程。

厘清現實

厘清現實是指幫助當事人看清事實的真相、看到事實的更多層面,而不是當事人原本所想像、所認為的那樣。一句話,支持當事人去除主觀演繹、判斷、假設與猜測,讓當事人看到事件或問題的真相。

在厘清現實中,有以下幾點需要牢記:

1. 建立信任關係

企業家或高層領導者在應用教練技術時需要注意,由於自己身份的原因難免會對下屬形成壓力,在進行教練時,首先要與下屬之間建立彼此平等而信任的關係。

2. 鼓勵當事人表達真實想法

在教練時要與下屬或同事說明並做定向。例: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我們之間是教練關係,我們暫時將上下級關係放在一邊,教練的職責是支持當事人……

3. 移除當事人的障礙與干擾

對於企業領導者最大的挑戰是鼓勵當事人排除干擾,講出內心真實的想法。

4. 注意聆聽並觀察當事人的肢體語言,辨認非語言信號

與下屬的溝通,很容易從對方的眼神、面目表情、身體語言等辨認出對方的認同度與投入度。領導者要隨時與下屬作互動,隨時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

5. 適時叫停

叫停的能力是教練型領導的一項重要能力。若發現員工在漫無邊際地談著與主題沒有任何邊際的話題,領導者要學會果斷叫停,或直接將談話內容帶到主題上來。

教練計畫

依照通用的國際教練規則,教練要推動當事人達成目標,除了不直接提供答案,不做違反教練原則的事情之外,基本上可運用各種策略與方法。只要能達到目標與成效,什麼方法都可以加以整合與運用。

教練技術被很多人稱之為是「授人以漁」的技術,又被稱為是「方法的方法」。其實教練技術更像是一門藝術,要視當事人的實際狀況靈活運用。針對于那些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教練技術所起到的效果尤其迅速且明顯。

如果當事人的素質與能力有待於提升,在進行教練的同時也要適當地給予方法,不能作墨守成規的老古董,只抱著「教練不能給答案」這個原則一條道跑到黑。

在實際教練過程中,教練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推動式」;一種是「啟發式」。這兩種教練方式對於企業管理者尤為適用。「推動式」類似於指導、指示,向當事人直接提供答案,或向他示範與演示如何掌握並運用某種技能。

「啟發式」則要引發當事人進行更多思考,引發當事人心智模式、思路與格局的拓寬,並且激發當事人善用自身資源、挖掘自身潛能,向外實踐更多的可能性。

在「推動式」教練方式中,教練更多地是在說。而在「啟發式」的教練方式中,教練更多的則是在聽。這兩種方式在教練工作中都會被應用。通常情況下,「啟發式」應用更多,「推動式」用得較少。

作為一名教練型領導者,在將教練技術引入自己的企業時,先期「推動式」的方式會應用多一些,然後慢慢過渡到「啟發式」的教練方式。

事實上,在傳統的企業管理中,「推動式」應用會更多一些。對於一個已經有著成熟管理體系,且員工素質與技能相對較高的企業,尤其是針對於知識型企業、高科技企業,「啟發式」的教練方式將是必經之路。

教練行動

著名企業教練湯瑪斯.里昂認為,企業教練的行動主要有10項:聆聽、發問、支持、挑戰、鼓勵、指導、合作、演化、理解及策略。

在採取行動時,領導者要作為下屬的夥伴(夥伴是平等的),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援與幫助,同時還要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不斷地鼓勵他們,促進他們。領導者給員工的肯定、支持與鼓勵越大,員工越易取得更多、更卓越的成果。

如果要問這10項行動中哪一種最具威力,答案就是:用心,用心,再用心!用心就是專業教練工作者及教練型領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武林秘笈!

猜你喜欢

員工目標技術
无土栽培为什么受欢迎?
技术比赛
员工吃草,狼性何来?
家庭全能“员工”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2017年10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周其仁 共享經濟的難點是什麼
2017技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