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時代來臨
2017-06-05
從騰訊CEO馬化騰在朋友圈下留言「等微信公眾號付費閱讀」,再到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關於內容付費行業的15條最新思考。業界隱約感到:內容付費的「風口」要吹過來了。
業界把2016年稱作是「知識變現的元年」,這一年,以知乎為代表的線上知識型社區經過多年的運營沉澱推出了知乎的值乎、知乎Live等付費知識產品,分答付費問答平臺爆紅,背後正是抓住了分享經濟時代的特點,解決了人們在移動社交體驗中知識和經驗不對稱的問題。
比如,分答創始人姬十三就曾提到,分答有大量的免費內容,但免費內容太糟糕了,或者說免費但有用的內容大量被埋藏在比較垃圾的內容當中,使得在挑選有價值的內容時無法精選,所以整體中文互聯網內容的糞坑化帶來人們有意識的對精品內容付費意願的增強。
到了2017年,36氪、微信開始探索起內容付費模式,豆瓣推出付費內容產品「豆瓣時間」,《羅輯思維》也改版將播出平台只限於羅輯思維旗下的知識服務付費應用「得到」App,這一應用最新的數據是日活45萬,訂閱總份數144萬,專欄週打開率63.1%,日打開率29.3%,總營收近1.6億人民幣。
可以說,知識付費的變數,既有來自中產階層對於增量知識的不安全感和焦慮,也有人們消費觀念的升級和轉變,版權意識的增強以及移動支付的便捷做支撐。
不過,儘管知識付費可行,但付費沒那麼簡單。此前有報告顯示,74.2%的人為內容付費的原因是想「獲得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或見解」,50.8%的人為內容付費的原因是想「節省時間和成本」。
想要讓用戶心甘情願付費,內容產品和服務的品質以及用戶體驗才是核心。一方面,需要有足夠的專業性和壁壘,比如《李翔商業內參》的目標受眾是創業家和企業家,李笑來是教人「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馬東的《好好說話》則是提升口才技能的培訓;另一方面,則是優質內容是否能夠系統化、持續地進行輸出。
今天知識付費究竟是一個多大的市場規模和容量?或許還很難判斷,甚至羅振宇也只說「能看到風口的潛質」,但至少,它讓我們多了一條用碎片化時間探知未知世界的新路徑。至於「風口」會不會成了「泡沫」,做了才知道,如果沒人做,它一定是條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