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城镇化居民素质的调研与思考

2017-06-05赵芹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城镇化

赵芹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关于新城镇化居民素质的调研与思考

赵芹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通过走访与调研发现,随着生活条件和受教育4会的改善,新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较高,但依然存在公共规范意识相对淡薄、不良生活习惯根深蒂固、社交文化和本土文化相对较弱等问题,并与年龄、学历、就业及生活水平等变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成为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瓶颈,必须通过社区与单位的合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强化社区管理、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等途径予以解决。

新型城镇化;新社区居民;市民素质

“城镇化”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学者最早使用了这一词汇,尽管学者们对“城镇化”概念的解读不尽相同,但总的内涵基本一致:城镇化即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中共十八大又将其升级为“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1]新型城镇化是对城镇化的进一步升级,更加强调人的城镇化,而非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

新型城镇化意味着乡村变为城镇、农民变成市民,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快速的生活节奏,这就对新社区居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新城镇化市民的素质高低是衡量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罗康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2]

为准确掌握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新市民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或参考,以提升新市民的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城镇化过程中的不适应,顺利推进城镇化,笔者以江苏省南通市新城镇化市民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问卷调查采取了分类随机抽样法,共计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976份,有效问卷为736份,并借助SPSS.19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调研内容及开展情况

本次调研所要了解的新城镇居民素质即为现代公民素养,它是城镇居民适应城镇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公民素养是一种以平等为核心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政治素养,包括文化层面、道德层面、法律层面、政治层面在内的多层面的习惯、行为、规范、知识等。[3]基于此,笔者将居民素质的测量指标分三类:公民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法律素质。其中公民道德素质分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自律行为及文明行为四个二级指标,科学文化素质分为科学常识、人文知识及读书看报情况三个二级指标,政治法律素质分为政治常识、法律常识及遵守交通情况三个二级指标。

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2015年城镇化的新社区居民进行了随机走访调研,同时增加了部分老社区居民作为比对组。

笔者选择了南通市崇川区、开发区及港闸区共9个街道、18个新社区 (主要为2011-2015年成立的拆迁小区)进行了为期2个月 (2015.7-8月)的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976份,有效问卷736份,回收率为92.96%,有效率为75.4%,同时,还走访调研了200余人次。

表1 调研对象分布情况①

从调研对象基本分布情况看(见表1),调研对象基本涵盖了各行各业,性别比例适中,各年龄段均有样本,符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调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二、调研结果

(一)调研结果的综合统计与分析

1.新社区居民的公民道德素质情况

新社区居民的公民道德素质整体较高,但不良生活习惯依然存在。根据相关调查数据,72.1%的人能乐于助人,63.3%的人能主动见义勇为,有人站出来才见义勇的也有23.6%,两者相加近九成的人能够做到见义勇为;在超市里不小心打坏了东西,不管贵贱,即便没人发现,也有高达76.3%的人会主动赔偿,不会偷偷溜走,自律水平较高,新社区居民的公民道德素质整体较高。但同时,新社区居民的公民道德素质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软肋,原农村的不良生活习惯依然存在,如随地吐痰等现象较为普遍,这与笔者在走访调研时的发现基本一致,新城镇化社区的居民随地吐痰、破坏绿地种菜等现象明显多于老社区。

2.新社区居民政治法律素质情况

新社区居民的政治法律素质明显提升,但公共规范意识相对淡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新社区居民的政治素养有了较大提升,近八成的人知道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新社区居民的法律维权意识也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居民(84.8%)知道超市无权对顾客搜身,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权,通过报警而不是暴力手段解决争端。但同时,新社区居民的公共规范意识相对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比例高达78%(其中经常闯红灯的占26.7%),明显高于老社区居民,这也走访中的发现基本一致:新城镇社区附近闯红灯和乘车不排队现象明显高于市中心的老社区。

3.新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情况

新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总体较高,但社交礼仪与本土文化相对较弱。根据调查数据,75.6%的人知道虾不能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食,科学饮食意识较强;74.9%的人知道《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达芬奇,69.2%的人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大多数人拥有一定的文学与艺术常识。但社交礼仪文化和本土文化却成为其软肋,只有一半多一点的人(56.9%)知道南通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仿真秀的创始人是沈寿,懂得红酒不能加满的人甚至不到一半 (仅为46.9%)。尽管新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大学以上学历占 73.1%),但学习"充电"的比例较低,只有44.1%的人经常读数看报,一半多的人偶尔,甚至从不看书报。

(二)调研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1.性别与居民素质的相关性

表2显示,男性除了在主动见义勇为方面明显高于女性外,其他指标基本无差异,通过SPSS19对性别与居民素质指标的相关性进行计算,相关性系数平均值为0.016,这说明性别与新社区居民素质的相关性不高,对居民素质基本不产生影响。

表2 性别与居民素质统计表

表3 年龄与居民素质统计表

2.年龄与居民素质的相关性分析

表3显示,在公民道德素质各项指标中,“破坏了东西,即便没人发现也能主动赔偿的和能主动见义勇为的”这一指标最高的是年龄60岁及以上和41-59岁两个群体,其余两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公民道德素质与年龄基本呈正相关,年龄越大,公民道德素质越高。在政治法律素质三个指标中,年龄越小,政治常识指标越好,与年龄呈负相关;在超市怀疑被偷,知道超市无权搜身并主动报警解决的25岁及以下群体最少,26岁以上三个全体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源于25岁及以下这个群体年少气盛、容易冲动的性格特征。关于科学文化素质,读数看报的频率41岁及以上全体明显高于40岁以下群体,其余各项指标基本同年龄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大,科学文化素质的各项指标越低。笔者认为,这应该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年轻群体的学历和受教育情况明显高于其他群体,且呈正相关。总起来看,公民道德素质老年人高于年轻人,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年轻人高于老年人。

表4 就业与居民素质统计表

3.就业情况与居民素质的相关性分析

表4显示,公民道德素质最高的是退休和自主创业这两个群体, “破坏了东西即便没人发现也能主动赔偿,路见不平更愿意见义勇为”这一指标最低的反而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笔者认为,这可能因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有最为稳定的工作,有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害怕丢掉 “铁饭碗”,而退休和自主创业人员恰恰没有这方面的后顾之忧。关于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最高的都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最低的是退休人员和自主创业人员,而政治常识最为欠缺的是外企和私企人员,法律意识最为淡薄的是国有企业员工。笔者认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较高的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受益于较高的学历和受教育程度,而退休人员与自主创业人员的学历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而外企和私企员工对政治最不敏感,国企员工较少涉及法律纠纷,法律意识最弱。

4.学历与居民素质的相关性分析

表5显示,公民道德素质与受教育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即学历程度越高公民道德素质反而越低,倒挂明显;而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与受教育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即学历程度越高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越高。笔者认为,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可以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和学历提升,但公民道德素质主要取决于个人自律和外界约束,难以通过简单的教育和说服予以改善,而新加坡人的高素质形象恰恰凸显了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以及慢慢形成的个人自律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良方。

5.生活水平与居民素质的相关性分析

表5 就业与居民素质统计表

表6 生活水平与居民素质统计表

表6显示,各测量指标的最高值 (带↑的)和最低值 (带↓的)在生活水平不同的各群体中都有分布,差异性不甚明显,但如果统计13个二级指标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分布频率,还是能看到一定的规律:13个指标中6个最高值分布生活贫困群体中,3个最高值分布在生活水平一般群体中,两者合计多达9个;7个最低值分布在富裕群体中,2个分布在生活水平中等偏上群体中,两者合计也多达9个。鉴于此,笔者认为生活水平与公民素质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一定能带来居民素质的提升,这在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最为明显,分析认为生活水平较高的居民可能更加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而轻视甚至忽视了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三、提升新社区居民素质的几点建议

为提升新社区居民素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以上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居民社区与所在单位应聚集合力

新社区居民素质的提升是一系统工程,除了社区,还需要各级组织、尤其是单位的积极配合,方能有效推进。调研发现,尽管同处一个社区,但由于所在单位的不同,居民素质具有明显的行业 (或单位)特点,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政治法律素质较高,但公民道德素质较低;离退休和自主创业人员的公民道德素质较高,但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而外企和私企人员的政治素养较为欠缺,国企员工的法律素质是其软肋。因此,提升社区居民素质除了要发挥社区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居民所在单位的积极参与,聚集合力,相关单位应结合本单位人员的素质状况,丰富单位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升单位员工的文化素养,而对于没有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和自主创业人员,社区应担当起提升其科学文化素质的责任。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须共同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升一般会带来居民素质的提升,然而,调研结果显示,新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与居民素质的高低并不呈正相关,在公民道德素质方面虽无太大的差异,但在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则明显呈负相关,即居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其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越低。笔者建议,在推进新城镇化过程中,各级政府与社区应谋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除了重视发展经济、保障就业和提升生活水平外,还要重视人的城镇化,加强城市文化与文明建设,丰富新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新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从而深入推进我国的新城镇化建设。

3.正面宣传与监督处罚相结合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未必能带来居民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在公民道德素质方面。调研发现,新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公民道德素质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即学历程度越高公民道德素质越低,倒挂明显。公民道德素质主要取决于个人自律和外界约束,知识性不强,难以通过简单的学历提升予以改善。笔者建议,在新城镇化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社区应运用正面宣传与监督处罚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加强对公民道德和文明礼仪的正面宣传,引导新社区居民除陋习、树新风,树立榜样、宣传典型,发挥正能量的辐射作用,引导广大新社区居民见贤思齐,感悟高尚道德情操,升华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一个典型带动一群先进的 “滚雪球”效应。同时,还应加强居民道德的舆论监督和法律制裁,对不道德和不文明的行为,通过电视台、电台和报纸等媒体予以曝光,并畅通各类不文明行为的举报渠道;完善法律法规,对于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应依法惩处;文明办牵头聘请义务监督员,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制止和规劝,引导新社区居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杜绝不文明行为,不断提升新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4.加强社区管理,打造文明社区

在城镇化过程中,大批农民虽转变为市民,但有些农村的生活习惯依然根深蒂固,与城市的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调研显示,新城镇化社区(以拆迁小区为主)的居民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占道大摆筵席、破坏绿地种菜等不文明现象较多,比例明显高于老社区的居民。要杜绝这些不文明行为,社区必须与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紧密合作,加强管理。首先,社区应打造一个整洁卫生的社区环境。根据 “破窗效应”,脏乱差的环境下人更容易出现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因此,社区应组建社区环境保洁队伍,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定期进行卫生打扫,强环卫管理,落实责任,定期巡查,彻底改变社区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对于破坏绿化的行为务必及时阻止,为全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整洁的外部环境;其次,应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和整改。社区成立文明监督小组,聘请本社区居民担任义务文明监督员,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规劝,将各种不文明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同时,社区利用宣传栏、横幅等对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进行宣传教育,让社区居民耳濡目染,逐渐改掉不良习惯,打造一个文明社区,逐渐提升整个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

5.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学习氛围

调研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与居民的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呈明显的正相关,即学历程度越高居民的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越高,而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最低的退休人员和自主创业人员的学历恰恰最低。因此,提升居民的政治法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教育学习,提升文化水平。在所调研的各群体中,最需要提升文化水平的是离退休和自主创业人员,而这个群体基本无组织无单位,因此应主要依靠社区来负责。社区应加强文化建设,通过建立社区活动中心,筹建阅览室或图书馆,成立开放大学社区学习中心,举办内容丰富的各类讲座,积极开展读书节、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多种途径打造一个学习型社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法律素养。

注 释:

①本文所有数据统计均以成年人为调研对象,排除了未成年人,可能与政府的统计年鉴数据不一致

[1]杨晓东,刘峰,李昂.文化驱动新型城镇化[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23.

[2]罗康瑞.谈智慧新城镇发展:走创新驱动之路[EB/OL]. [2015-03-23](2016-09-15).http://house.people.com.cn/n/ 2015/0323/c164220-26735803.html.

[3]石清云,孙艳洁.青年大学生优秀公民素养内涵、特征及提升路径研究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5(6):171-175.

Investigation and Thoughts on the Quality of the New Citizens

ZHAO Qin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Nantong Jiangsu 226007,China)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the higher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new citizens.But there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public awareness specification,bad habits ingrained,social culture and native culture is relatively weak,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ge,education,employment and living standards such as variable has a certain relevance,which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new urbanization,and must be solved through some way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faciliti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residents,rich amateur life way,etc.

new urbanization;new citizen;quality of new citizen

D668

A

1671-1084(2017)01-0017-07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1.005

2016-09-21

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江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市民人文素质提升目标和路径研究——以南通为研究对象”(2014SJD637)

赵芹,硕士,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生活素质教育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生活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城镇化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家乡的城镇化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