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建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

2017-06-05陆兵

丝绸之路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兵

[摘要]在21世纪世界复兴丝绸之路大潮中,我们将以经济发展为引领,互利共赢创造丝路新文明,建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即可对内搞活新疆核心区和祖国各个经济区域一盘棋共同发展,对外将同俄罗斯、中亚五国等沿线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松散型区域性经济命运利益共同体。这既是古丝路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更是有效可行、促进新疆经济更快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最佳发展方式。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丝路新文明;中亚王国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0-0010-04

一、引言

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7日在哈国首都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首倡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他指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2013年11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以下简称一带新疆核心区),2014年5月底,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了一带新疆核心区战略发展目标。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等沿线国利益共同体是建设一带新疆核心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将把中国与中亚等沿线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变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应该着眼于长远,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避免重利轻义的实用倾向,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发展底蕴。俄罗斯、中亚、巴基斯坦、伊朗等许多沿线国领导人及政府部门都陆续对一带战略构想表示欢迎和积极响应。一带新疆核心区战略构想目标的提出,即是对复兴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升华,也是我们今后中长期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它具有深刻的历史性现实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为专业理论研究者学者和广大践行者提供了广阔天地。

二、建设一带新疆核心区的主要优势

(一)地缘交通优势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古丝路北、中、南三条路线通过并汇集于此,是连接内地到中亚欧洲最便捷处;新疆周边毗邻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个国家,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为我国邻国最多、边界线最长省区,现已开放17个一类口岸(含两个空港岸);截止2013年年底,全疆公路里程已超17万公里,铁路里程达4915公里,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四位一体的綜合性交通网络枢纽。

(二)资源优势

新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全国探明资源量的30%和34%;煤炭预测资源量占全国的40%,金属铁、铜、镍、铅、锌、铀等储量大;新疆农业畜牧业发展潜力大,是我国畜牧业基地和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开发绿色食品和加工业新的一个基地。

(三)人文优势

新疆古丝路北、中、南三条路线融汇了世界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四大文明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三大宗教,拥有独特的地域多民族文化。新疆由多民族构成,疆内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等少数民族都是跨国而居,双方血缘相亲,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具有开展同中亚等沿线国经济合作的人文优势,做好中亚等沿线国的人文工作,将会互利共赢,创造丝路新文明。

(四)优惠政策和后发优势

新疆多年享有税收、金融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差别化产业政策,为新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喀什、霍尔果斯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和阿拉山口保税区,以及19个国家级开发区、62个自治区级开发区的建设发展,为吸引国内外资金、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载体;近年来,19省市对口援助新疆,引进了全国特别是东中部地区人才、技术、产业、资本、管理经验,如上海大众汽车、三一重工西北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化企业扎根新疆,根本改变了新疆历史上的驿站单一功能,为加速科技转型工业化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和制度保障。

三、一带新疆核心区东联西出引领中亚等沿线国共同发展

(一)全力建好四位一体加网络的现代交通物流枢纽中心

首先要加快北、南两通道公路建设,推动落实准东—富蕴—北屯—吉木乃口岸、三塘湖—老爷庙口岸、富蕴—青河—塔克什肯口岸、克拉玛依—塔城—巴克图口岸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南疆阿克苏—喀什铁路增建二线及若羌—和田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2014年11月16日,新开通兰新高铁乌鲁木齐新建段通车,有望今后和中亚等沿线国共建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高铁。推进中吉乌铁路国内段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中巴铁路及中巴能源管道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申请乌鲁木齐和喀什两机场口岸开放航权,吸引中亚、西亚、南亚和高加索地区等国家航空公司进疆进行客货运输,提升新疆机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支持乌鲁木齐、喀什、库尔勒、哈密、伊宁、霍尔果斯等地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商品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加快国家能源通道建设,推动中哈石油管线二期工程建设,加快中亚西气东输管道项目实施,加快中石化“新粤浙”煤制气管线建设;加快进行信息通道建设,推动“上合组织信息高速公路”和“利用电子签名进行跨境电子合作”示范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各专业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成覆盖中亚和内地、功能齐全的信息网络通道以及亚欧区域通信交换中心和信息存储、加工、传输。

(二)加快能源合作

新疆是中国能源矿产大基地之一,要加快中方与俄罗斯、中亚等国能源矿产开采加工上下游全方位密切合作。近年来,随着中俄、中国和中亚、巴基斯坦、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等国关系的快速发展,能源合作规模逐渐从小到大,从单纯贸易到涉及油、气、核、煤、电、新能源等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俄罗斯石油储量ABC1为178亿吨,C2为109亿吨,天然气原始远景资源量为236.15万亿立方米,中俄原油管道2011年1月建成投产,俄每年对华输油1500万吨,目前正在商谈通过管道增供原油项目,这条能源动脉未来20年将累计对华输油达数亿吨。2014年11月,北京APEK会议期间双方签订向中国西线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多年来已有相当数量的俄罗斯原油经中亚管道进口新疆。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第一石油生产大国,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其探明储量和产量在中亚各国均居首位,国际能源机构(IEA)确认哈萨克斯坦石油总储量估计为158~195亿吨,天然气储量估计在4万亿立方米,目前已从中哈管线进口8000多万吨原油;土库曼斯坦己探明天然气储量高达24.6万亿立方米,排世界第四位,到2014年11月初已进口1000亿立方米。伊朗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22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9,居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26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得我国面临的石油天然气缺口不断扩大,其中进口石油量估计到2020年将达3亿吨。只要中国中亚的能源合作能进一步发展,俄罗斯、中亚—里海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将对中国21世纪工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样既可以减少海上路径依赖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现有60%的石油进口必经马六甲海峡),还有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及“西气(油)东输”策略的实现;中亚是一个新兴的世界能源中心,中国可利用地理相邻的优势,充分考虑新疆未来的油气化工业发展需要以及中国未来能源战略储备。进口中亚的能源将促进新疆及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阿拉山口铁路公路管道的“欧亚大陆桥构想”、即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中国新疆喀什的中巴铁路就是一个对这种优势的运用。

(三)优化经贸合作水平

优化和提高一带新疆核心区同俄罗斯、中亚、巴基斯坦、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等沿线国经贸合作水平。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一带发展的核心区,是我国与中、西、南亚等沿线国之间开展经贸、金融、交通以及文化交流合作的核心区;近期以来,相互之间合作水平已有提高,要想实现习主席提出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构想,就需要国家层面多做诸国工作,与对方共同商定互惠共赢政策和规定,如简化办理签证、改善贸易壁垒、简化通关手续等不少问题。2013年我国和中亚五国贸易额达4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和哈萨克斯坦286亿美元);和俄罗斯贸易额度达8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014年,我国和诸国贸易额长幅更大。要不断深化和中亚等沿线国的全方位合作交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装备制造、高科技产品等行业走出国门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将大大促进国家和新疆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更好地造福于我国和中亚等沿线国的人民。

(四)建设先进的装备制造基地

要重点建设输变电装备、新能源装备、石油石化装备、矿山和工程机械、农牧机械、汽车六大产业,加快建设乌鲁木齐、喀什等八个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大力度向一带沿线各国出口各种优质工业装备产品,逐步减少从内地采购再向国外出口现象;建设农牧业绿色食品加工出口基地;充分利用沿线各国丰富的铜铅锌矿、贵金属等资源,做大矿产资源为新疆制造业发展服务。

(五)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

首先先要主推新疆银行组建工作,将新疆银行建成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核心区现代商业银行,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在新疆成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政策,使乌鲁木齐成为一带核心区沿线国人民币交易和结算中心;进一步完善证券、保险市场及金融衍生品等多层次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分别在乌鲁木齐市、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综合配套创新试验区”,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协调、对外开放体制创新、财税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改革;积极和中亚等沿线国促成大中型基础建设项目,申请利用好国家刚设立的400亿美元丝路基金和新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资金。我国已陆续和俄、吉、哈三国办理边境流通本币结算,2014年11月12日,哈萨克斯坦已发行中国银联芯片卡。

(六)加强交流合作

要逐步办好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丝绸之路国际服装节、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周、克州国际玛纳斯文化旅游节、新丝路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活动;通过定期开展与周边国际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体育项目以及推动更多广播电视节目落地中亚国家等国的多种模式,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文化的推介力度;加强新疆与中亚、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等沿线国的教育合作,积极进行相关科研机构中亚问题研究,培养一批熟悉这些国家的人才,在亚欧博览会平台上定期举办中亚国际教育论坛,鼓励疆内院校学生开展与沿线国家的留学互访活动;和中亚等沿线国家构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为技术创新、生态环保和开发利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建立集科技、科研、环境监测、地震預测等多方面信息资源及数据产品为一体的网络;中亚等沿线国拥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需要打造重要的国际旅游大通道,加快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和阿勒泰四个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依托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吉木乃等口岸优势,放宽跨国旅游限制,大力发展边境观光旅游。

(七)加强沿线国家安全合作

与俄罗斯、中亚、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携手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有助于我国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同时,通过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跨国铁路、公路通道设施的建设和投用,提高我国在区域安全保障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我国在区域安全的影响力,并有助于新疆的长治久安。

四、建设一带新疆核心区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和建议

(一)强化产业发展

建设一带新疆核心区,产业发展是发展一带新疆核心区的根本所在。要充分用好用活中央赋予新疆的优惠政策和后发优势,抓住与中亚等沿线国产业互补特点,重点扶持和发展面向中亚的外向型优势产业,为装备制造、高科技产品等行业走出国门提供发展空间,促进国家和新疆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二)加强人才建设

实施建设一带新疆核心区工作有千条万绪,关键要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智库支撑作用。新疆人才奇缺是几十年来面临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强化待遇留人的政策导向;推进对外开放型人才和经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新疆境内的大专院校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着力培养外向型人才;构建面向中亚国家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先进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只有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培养新人才、新疆丝带核心区的建设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三)抓紧市场良机

建设一带新疆核心区中要充分利用为我们带来经济转机的良机。今后在丝带和新疆丝带核心区动态的建设过程中这种机遇和挑战的现象会不断发生,这就需要国家发改委等相关智库部门按市场规律办事,密切洞察国内外市场走向,抓住抓紧市场这只手。

(四)唱好“三部曲”

这“三部曲”即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借鉴上海等地区自贸区经验,积极推进建立新疆和一带沿线国相关国家成立自由贸易区,将乌鲁木齐、伊宁—霍尔果斯、喀什、阿拉山口作为中国境内自由贸易区规划雏形,作为推进中国—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作为打造中亚经济圈的蓝本,从而吸引一带沿线相关国积极共同参加与新疆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红利。

(五)搞好睦邻关系

要在国家层面上,协调建立与中亚等沿线国政府间的政策协调沟通机制,做好“政策通”这项既是基础又是保障的重要工作,支持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尽快解决办理签证老大难的问题,因签证难办而影响洽谈执行项目合同的事例,多年来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建议给予伊宁和喀什机场落地签证政策,允许利用边境通行证等形式开展边境旅游;积极与中亚五国等沿线国协商签订互免签证协议;简化手续,在喀什、霍尔果斯设立签证代办处,办理落地签证以及入境人员与车辆特别通行证权限等政策;国家对外协调尽早开通对俄罗斯的吉克普林(喀纳斯)口岸和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别迭里口岸。

(六)建设金融事业

需要由国家牵头,协调中亚等沿线国共同出资,组建由新疆地方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或其他银行及中亚等沿线国资本金参股的中亚国际银行,为与中亚国家重大跨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重大经贸合作项目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为我境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和专项商业贷款,對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打包贷款、境外代付等形式的融资和国际结算服务;我国要顺应世界市场经济金融规律和惯例,尽快改变目前我国以EPC方式参加国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特殊死板规定,容许发包方用不动产等做抵弥补主权担保或银行担保的不足,这项改革势在必行,不然我国企业还将继续与国外大中型经贸项目擦肩而过,导致很多对外合作企业都因此失去本应拿到的项目。

(七)实现民族文化交融和沟通

建设一带新疆核心区释放出大智慧大能量。这将推动文明融合、文化创新和各民族和谐,可以促使不同民族文化主体相互磨合,求同存异,包容开放,逐步消除隔阂偏见和仇视,最终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和互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顺势引导少数民族在保留自身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同时,逐步适应和接受现代文化,推动文化发展,达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调适与和谐,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依法治疆最大限度打击疆独和三股势力,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借鉴国内外相关先进经验,各民族和睦相处,有诚信多谋事,同心同德共创丝路新文明。

五、结语

在21世纪世界复兴丝绸之路大潮中,我们将以经济发展为引领,互利共赢创造丝路新文明,建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即可对内搞活和祖国各个经济区域一盘棋共同发展,对外将和中亚五国、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等50个沿线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松散型区域性经济命运利益共同体。建设一带新疆核心区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这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要合作共赢。这既是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更是有效可行、促进新疆经济更快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最佳发展方式。它将把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应该着眼于长远,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避免重利轻义的实用倾向,反对形形色色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发展底蕴。以史为鉴,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吸取教训,才能降低并有效规避风险,这既有助于我们今后在和一带50个沿线国合作中形成新的松散型区域性利益共同体发展目标,也是中国新疆东联西出建好一带新疆核心区的重要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1]陆南泉.中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

[2]段秀芳.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
增量利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形成路径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中关系前景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我们应该怎样解读、怎样做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