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探究
2017-06-05李琳杰
李琳杰
[摘 要]文章结合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体会,并对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民族生;教育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04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是党在民族政策方面的根本立场。根据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政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深造。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来讲,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的问题,更是关系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的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经过民族政策实施和推进,已经有了一些经验积累。然而新时期,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变化。针对现状,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与管理工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1.1 民族意识仍旧较强
民族意识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维系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要素。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活中,周围的朋友及交往同学大多数为同民族的学生,交友圈子较窄。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差异,学生在饮食、穿着等方面还是保留原有民族的痕迹。虽然很多学生是民族教育政策下的内地班学习进入高校的,对汉族的接受度和融入度已经有很大改善,部分学生也呈现出服饰与打扮上的改变,但是饮食、语言上的独特性,还是表现出强烈的意识。
1.2 心理状态不够稳定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来源多为网络媒体和自身圈子,信息的真伪度存在很大争议。目前的教育多集中在稳定层面,少数民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够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欠佳。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价值观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协作观念较差。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3 学习动力有待提高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完成学业后更好地建设家乡,服务社会。根据国家高招民族政策,许多高校都对少数民族高考生实施单独照顾政策,但是仍然有一批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太差,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就读。虽然学校和专业调剂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学生,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地区的特殊性,许多专业的毕业生回到生源地之后的就业受到限制,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动力缺乏,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减弱,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民族地区建设的后备人才储备的理想也就无法达成。
1.4 “被照顾”心理依旧严重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新疆、西藏内地班和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基于实际情况下,利用内地教育优势,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然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不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普通高等学校在招生工作中,对于少数民族学校也有专门的照顾政策,帮助学生得到深造的机会。进入学校后,学校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征,在考核和评定中也制订了许多管理办法,用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这个过程也表现出以下问题:许多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了“被照顾”心理,依赖学校的各项管理政策较低标准来完成学业。从长期教育发展来看,这种心理的产生会影响到最终的教育效果,对人才培养是有害的,亟须改善。
2 结合实际,教育与管理并进开展工作
2.1 民族团结为原则,加强各民族学生沟通交流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意识仍旧强烈的现状,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培养各民族团结一致的信念。我们应当做到生活帮助,心灵关爱,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归属。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向他们宣传讲解国家和学校相关的资助政策,解决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经济方面后顾之忧;充分尊重民族学生的民族风俗,鼓励学生利用“能歌善舞”特长积极融入班级和学校生活,避免学生困于同民族学生的“小圈子”。
我们不仅要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在尊重的基础上,增进各民族学生大融合。也教育全体学生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增加沟通。同时引导全体学生不分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2 明辨是非为要求,提升少數民族学生心理素质
网络信息时代,大数据信息爆炸特征凸显。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一些反动势力错误导向,做出过激行为,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应当在这方面做好引导。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当细致掌握该类学生的学习、生活、时事认知等方面的思想动态,提高该类民族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与看问题的深刻性,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用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团结的主流意识引领学生思想。目前,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意识还比较弱,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现状,认识国家命运前途,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2.3 服务社会为目标,推动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提升
我们要把破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实际困难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深造,首要的是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成绩是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教育管理制度,提供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增加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学校和专业的困惑、学习基础的薄弱,都可以通过学业导航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针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对该批同学进行专业学习指导,打消学生对专业的误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开展专业学习。
2.4 公平公正为核心,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普通高等学校在教育与管理学生时,应当采取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质量,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地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高校学习生活中固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但我们应当把握好教育管理制度的度。严格的制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达到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打下扎实基础。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但不应当让学生产生所谓的“优待”“照顾”错觉,要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3 结 论
我们要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教育与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民族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是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熊绍辉.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的探讨[J].探索,2001(5).
[2]邱有华.浅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