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
2017-06-05回声
回声
时逢中国鸡年春节,本是欢喜的时刻,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却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发现自己宿舍门牌上用中文拼音书写的名牌被有意撕毁。对此,他们录制视频《说出我的名字》,介紹自己中文名背后的含义,他们觉得“让不懂我们名字深意的人尊重我们的名字,最好的方法是,告诉他们我们的名字有多美。”
正如眼下红火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那样,让人知晓中文之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也让我们走进中华上下五千年,去探寻古往今来的名字,文学著作里的名字。或许更能诠释:中文,如此美好。我们的名字,如此美好。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相对公共的姓氏,名是个人的,产生于氏族社会时期。《说文解字》如此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春秋战国前,取名很随意,通常是出生那一刻,见到了什么,就以什么为名。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人们很快发现名的便利性,逐渐讲究起来。
《周礼》曰:“婚生三月而加名。”生下来3个月就要起名了。商代人崇尚以天干为名,比如:太乙、天乙(成汤)、太丁、盘庚、帝辛(纣)。春秋时,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提出“信、义、象、假、类”五类。即以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特殊标记为名;根据出生时的祥瑞现象来命名;以相似之物来命名;假托万物之名;取与其父相类似的名字。战国时,古人又总结出起名“六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秦汉以后,封建专制加强,除了“五类”“六不”,那些含王气的字眼也禁用。汉代非常重视排行,名中常有“孟、伯、仲、季”等字,譬如刘邦,也叫刘季。魏晋过后,玄学流行,起名讲究高雅。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唐宋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五行起名成为时尚,譬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塾(土)。宋代后至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其间,名气最大的数孔家。1744年,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下30个字: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钦绍念显扬所以姓孔的名人,名字中大都离不开这些字眼。此外,古代还讲究一人一生只起一名,两个名字是会被嘲笑的。《春秋》:“讥二名。”《公羊传》:“二名非礼也。”不过,有身份的人可起“字”和“号”,因为“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不管男女,成年了才取字,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可自取,也可以别人送上。除了官家的封号、谥号,其他号全凭个人喜爱。譬如陆游号“放翁”: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为尊者讳为后世献
古人起名还有个大规矩——避讳。避当朝皇帝的名,叫“国讳。”譬如妲娥,因汉文帝叫刘恒,改名“嫦娥”;观世音,因唐太宗叫李世民,改名“观音”。还有“家讳”“内讳”“贤讳”,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避讳的规矩从东周起出现,直到民国才被废除。
但有一个家族很特别,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儿孙名几乎都有“之”字。且琅琊王氏有10代人,名字中都含有“之”字,为何传统的避讳不讲究了?很简单,他们信仰“五斗米道”。在东晋,这是一个很大的士族宗教。当时,士人以信仰它为荣。名中带“之”,便作为入教的一种暗记。但并不是所有入教的人,名字都必须有“之”。如同样信奉“五斗米道”的谢灵运家族,名字中就没有“之”字。
说完避讳,不妨来看看古代名字之美。
公子扶苏之名很美,其母是郑国人,喜欢吟唱郑国情歌《山有扶苏》,秦始皇便以“扶苏”赐名。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繁茂的形容,“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可见秦始皇对儿子的无限期望。
革命家瞿秋白之名也美,如秋霜洁白。他本不叫“秋白”,小名“阿双”,学名“瞿双”。中学时才改名“秋白”,据说是“秋霜一片洁白”之意。
汉代大将霍去病、宋代词人辛弃疾,名字豪迈无比;李清照、纳兰容若,则清新文雅。
但若要说起对现代文明贡献最大的起名,要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离开校园多年,依然对元素周期表不陌生。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那些精妙的中文译字,许多来自朱元璋的后人。
老朱称帝后为了彰显朱家的深厚底蕴,钦定了朱家未来所有男丁的名字。他规定,朱家子孙第一个字按辈分起,第二个字遵循“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然而皇族壮大速度迅猛,很快字就不够用了。他们翻遍古籍,挖出各种生僻字,实在挖不出,就生造一个。朱慎镭、朱同铬、朱安汞、朱勤烷、朱悦烯、朱颗炔……是不是很眼熟,分明就是元素周期表啊!
清末明初,要翻译化学的学术名词了。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雪村创造了偏旁表元素、部首表读音的做法,实现了一个汉字就能指代化学元素的壮举。找这些字时,他就把朱家人的名字都拿来用了,又根据“朱家法则”生造了一些。此举,大大降低了化学类著作的阅读门槛。可以说,老朱的无心之举,成就了国人翻译史的神来之笔,也启蒙了中国近代化学事业。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说到起名,最有发言权的大概是文学家了。一部《红楼梦》,道尽女儿家的辛酸。里面那些名字,更是妙不可言:贾府4位姑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连起来是“原应叹息”;宝玉、黛玉和宝钗,光看名字就知道会牵绊一生;黛玉屋里的紫鹃和雪雁,都是悲情的鸟;凤姐屋里人的名,但求顺嘴,意思吉利……武侠小说里,最会起名的要数金庸和古龙。金庸是学者,文化积淀较厚,起名大都不着痕迹,譬如程灵素,因其精通医药之道,名字由《灵枢》《素问》两本医学经典而来,满是灵气。武当七侠之名更是妙,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可见作者胸怀。还有潇洒如风清扬、自信如任我行、任性如包不同、不羁如向问天、隐喻如东方不败和独孤求败。
古龙是后起之秀,属新武侠。他笔下的人物名,如楚留香、花满楼、西门吹雪、萧十一郎、花无缺、李寻欢……都极具浪子情怀,一看就不食人间烟火。
名字取得有趣的,还有仙侠游戏里的人物。《仙剑3》都是中药,景天、雪见、长卿、龙葵;《仙剑4》都是石头,云天河、柳梦璃、韩菱纱、慕容紫英;《古剑奇谭》主角名字都是古酒,百里屠苏、风晴雪、裹铃、方兰生、尹千觞。
虽然总有人吐槽,近几十年难见好名字。建国初不是“建国”就是“爱军”,今天不是“子”就是“轩”。其实,好名字也不少的。才拿了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名字很萌,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是蒿类植物,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而她正是从青蒿中发现了专治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冥冥中似有注定。
演员周星驰之名,取《滕王阁序》里“俊采星驰”之意。画家林风眠,风得以眠,意境深远。
最令人唏嘘的名字,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个网友在喀什,属于天山之南,昆仑之北,戈壁之西。他在疏勒县一个烈士陵园,看到一对夫妻合葬墓。一位聂姓烈士牺牲在此,怀孕的妻子生下三胞胎,独自将孩子抚养长大。妻子去世后,孩子按母亲遗愿将她同父亲合葬。而三个立碑人(三胞胎),分别叫:聂天南(天山之南)、聂昆北(昆仑之北)、聂戈西(戈壁之西)。
正如《牡丹亭》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记住我们的名字,也就记住了父母的爱情,记住了希冀,记住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