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2017-06-05张龙岗孟庆磊刘羽清张志山田燕
张龙岗+孟庆磊+刘羽清+张志山+田燕
摘要:以体重(2.03±0.19)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大规格苗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6 ℃下,27、36、45、55、64、73尾/m2 6种养殖密度下,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生长及存活情况。实驗周期为32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平均日增重、增重率和存活率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日增重由0.110 6 g下降到0.067 8 g,存活率由100%下降到63%。结果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大不利于克氏原螯虾苗种的生长和存活,养殖密度为45尾/m2是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生长的最佳密度。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密度;苗种;生长;存活率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淡水小龙虾,分类上属于螯虾科、原螯虾属,是淡水经济虾的一个重要组成种类。它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后被日本引进,在本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克氏原螯虾肉味鲜美,含高蛋白质、低脂肪,钙、磷、铁质含量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克氏原螯虾生存和繁殖能力很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山东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市,甚至已成为一些内陆湖泊和水系的优势种群[1]。目前,国内外对克氏原螯虾的研究报告涉及其基础生物学[2-3]、繁殖生物学[4-5]、营养与饲料学[6]以及分子遗传学[7]等很多方面,但关于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阶段的最适投放密度研究较少,本试验以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为研究材料,探讨了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及存活情况,旨在探索密度因子对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为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用虾的来源
试验所用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采自山东济南罗非鱼良种场的土池,采用土池半人工繁育并培育而成,虾苗平均体长(4.39±0.13)cm,平均体重(2.03±0.19)g。
1.2试验方法
试验所用容器为30 cm×45 cm×30 cm的塑料盒,盒中放置5个10 cm PVC圆管和少量水花生作为隐蔽物。试验养殖密度设置为27、36、45、55、64、73尾/m2,共6个密度梯度,每个梯度设置一组平行。试验用水为深井地下水,水温用电热棒加热器控制在26 ℃,日温差变化控制在0.5 ℃之内,每天下午五点定时定量投饲一次,每天上午八点吸污一次,检查并记录虾苗死亡情况。试验开始前暂养一周,等死亡率趋于稳定后,测定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的初始体长和体重,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试验结束后再精确测量一次。试验周期为32 d。
1.3数据处理与公式
DWG=(Wt-W0) /t;
SGR = (lnWt-lnW0 ) /t;
WGR=100×(Wt-W0)/W0;
SR=100×Nf/Ni;
式中:DWG为日增重;Wt为实验第t天时体重(g);W0为初始体重;SGR为特定生长率;WGR为增重率(%);t为投喂天数;SR为存活率(%);Nf为终末尾数;Ni为初始尾数。
2结果
2.1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体长增长的影响
试验初始,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体长平均为4.39±0.13 cm。不同密度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苗种生长32 d后的体长增长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经过32 d的生长,养殖密度为45尾/m2试验组体长增长最快,体长增加1.38 cm,而养殖密度73尾/m2试验组虾苗体长增加最慢,体长仅增加0.86 cm。整个体长增加趋势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虾苗体长先增加,到达最高值后又逐步下降。通过试验我们发现,4.39 cm左右的大规格虾苗最佳养殖密度为45尾/m2。
.2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体重增长的影响
试验幼虾初始平均体重为2.03±0.19 g,经过32 d的养殖试验后,各养殖密度梯度下克氏原螯虾苗种体重增加情况见表1。由表1可以发现,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克氏原螯虾苗种体重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日增重以及增重率也均呈下降趋势,而特定生长率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又下降的趋势。其中试验结束时,养殖密度为27尾/m2试验组克氏原螯虾苗种体重增加最多,增加了3.54 g,养殖密度为73尾/m2组体重增加最少,仅增加2.17 g。而45尾/m2试验组克氏原螯虾苗种的增重率(157.3%)仅次于27尾/m2试验组克氏原螯虾苗种(160.9%),特定生长率(295%/d)也仅次于27尾/m2试验组克氏原螯虾苗种(3.0%/d),综合体长的增长,我们发现45尾/m2的养殖密度为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最佳放养密度。
2.3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存活率的影响
试验结束时,统计各试验组中存活的克氏原螯虾尾数发现,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试验组克氏原螯虾苗种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养殖密度27尾/m2和36尾/m2试验组克氏原螯虾苗种成活率最高,均为100%,养殖密度45尾/m2的苗种成活率为90%,养殖密度为73尾/m2的试验组成活率最低,为63%。
3讨论
3.1密度因子对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生长的影响
养殖密度对甲壳动物生长的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多。一般认为,甲壳动物的生长与放养密度存在着相关关系,养殖密度过高会明显抑制甲壳动物的生长[8-9]。兰国宝[10]等通过对南美白对虾的研究发现,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量和存活率均显著下降。张天时等[11]在对中国对虾的研究中同样发现,提高养殖密度后中国对虾增重变慢,个体间增重差异变大。邓梦颖等[12]以体重(0.015±0.004)g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大总体来说不利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生长和摄食。本研究中,克氏原螯虾苗种终体长、终体重、日增重、增重率均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变小,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养殖密度增加,导致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摄食减少,摄食量的差异可能导致了特定生长率的差异。另外,克氏原螯虾为排氨型代谢动物,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部分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13]。因此,高密度下导致养殖环境中无机磷、氨氮含量升高,生存环境恶化,从而导致生长速率受到抑制[14]。再者,克氏原螯虾性情凶猛好斗,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导致争斗频繁,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也会导致生长变慢。
3.2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存活的影响
克氏原螯虾凶猛好斗,且有很强的领域性,在密度过大、饵料不足或争抢栖息洞穴时,就会出现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现象。张天时等[11]研究了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他认为随着中国对虾养殖密度的提高,导致幼虾相互接触频率增加,显著增加了幼虾间相互争斗和吞咬的概率,导致残杀率提高,存活率下降。在本试验中,3-7实验组中均发现有克氏原螯虾残体,随着养殖密度增大,残体增多。过高的养殖密度往往会造成水质较快恶化,对克氏原螯虾苗种造成环境胁迫作用。另外,本试验中养殖密度较大组存活率下降可能与苗种间相互残杀有较大关系,与张天时等[11]对中国对虾的研究相一致。因此,在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投放时要注意控制投放密度。只有合适的放养密度,使虾苗生活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下,才能较顯著地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卫民.软壳克氏原螯虾在我国开发利用的前景[J].水生生物学报,1999,23(4):375-381
[2] 徐加元,岳彩锋,戴颖,等.水温、光周期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雌虾成活和性腺发育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1):97-101
[3] 朱玉芳,崔勇华,戈志强,等.克氏原螯虾抱卵与非抱卵孵化比较研究[J].水利渔业,2002,22(4):16-17
[4] 戴颖,巩雪洁,李兵,等.武汉地区克氏原螯虾繁殖期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8,43(2):21-27
[5] 董卫军,李铭,徐加元,等.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7,27(6):27,104
[6] Wen X B,Ku Y M,Zhou K Y.Growth response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Procambarus clarkii fed different sources of dietary lipid[J].Agr Sci Chin,2003,2(5):583-590
[7] 王长忠,李忠,梁宏伟,等.长江下游地区4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9,17(5):518-523
[8] Wyban JA, Lee C S, SatoVT, et al.Effect of stocking density on shrimp growth rates in manure-fertilized Ponds[J].Aquaculture,1987,61(l):23-32
[9] Martinez-Cordova L R, Porchas-Cornejo M A, Villarreal Colmenares H, et al. Alternate Culture of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and Yellow leg Shrimp, Farfantepenaeus californiensis,During the Summer-Fall and Fall-Winter Season in Sonora, Mexico [J].J Appl-Aqua, 1999, 9(3): 67-73.
[10] 兰国宝,阎冰,廖思明.南美白对虾集约化养殖产量与密度关系研究[J].水产养殖,2003,24(4):38-39
[11] 张天时,孔杰,刘 萍,等.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J] .海洋水产研究,2008,29(3):41-47
[12] 邓梦颖,吴志强,肖英平,等。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饵料利用影响[J], 淡水渔业,2010, 40(3):13-17
[13] 王克行.虾蟹类增养殖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13-14
[14] 刘广斌,马甡.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实验[J].海洋湖沼通报, 2004, 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