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拜单车看两个实体经济
2017-06-05
忽如一夜桃花开,满城摩拜春风来!
一个风险投资家的创意,一个财经女记者的传奇,一群机构投资人的追捧,一个传统产业链的崩溃——摩拜单车,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实体企业的诞生,也看到了传统自行车产业的瞬间崩溃。摩拜单车的成功,直接验证了两种实体企业的交替。
金融走在了实体前面
长期以来,先有实体,后有金融,金融仅仅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这是关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主流观点。在这里,我先对金融做一个界定: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特指货币银行金融,或传统金融业。
伴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升级,新金融浮出水面,我再对金融做一个界定:证券投资金融的使命之一是驱动创新,创造新实体经济。在摩拜单车的成功案例中,人们可以看到新实体企业的成长路径:先有创意,后有投资,再有企业,又有投资,于是银行跟进。所有这一切迅雷不及掩耳,发生在短短两年内。传统自行车产业链的经营者至今还有人嘲讽地预言摩拜单车的末日。就像当年庞贝城的贵族一样,一边享受着天塌地陷的强烈刺激,一边观赏着角斗场上的血腥搏杀。
两个实体经济的背后是两类金融业:其一是货币银行金融,先有实体,追求利润最大化,后有金融服务;其二是证券投资金融,先有金融,追求市值最大化,后有实体企业。金融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就有了双重定义:其一是银行家为实体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其二是投资家发现和培育新生代企业家,特别是有企业家精神的“外行人”。
新实体经济的烧钱模式
在产业创新的时代,引领颠覆性创新的人几乎都是“外行人”。比如马云,一个数学曾经考零分的差等生居然做成了阿里巴巴;再比如程维,一个只有打的经验的出租车颠覆者居然做成了滴滴;还有“摩拜女”胡玮炜,两年前还是一个奋斗十年月薪刚过万元的财经女记者。原因很简单,“内行人”通常不愿意砸自家的饭碗,敢砸自家饭碗的“内行人”,可谓人中之龙。比如马化腾,腾讯的伟大就在于不断颠覆自己,公司市值上涨一骑绝尘。
新金融源于美国,华尔街创造了两个东西:其一是企业商品化,其二是投资产业化。股权投资也是一条产业链,从早期的天使投资人到风险投资人,再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后还有临门一脚的上市前融资(Pre-IPO)。迄今为止,投资产业链形成不過半个世纪,还经常被误解为是一群“野蛮人”。
在投资产业化的时代,伟大的创意就像女人的卵子,一旦被“精虫”俘获,就在子宫里孕育到出生,还要被母亲呵护多年才能长大成人。这就是投资人群体与新实体企业的关系,所以新实体企业几乎都要经历一个“烧钱模式”,或是证券投资业“烧钱”,或是创新型企业本身“烧钱”。
不禁想起老子的名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金融与实体的关系,恰如老子哲学之“有无相生”,不可只看一面。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中写的更明确:无为万物之始,有为万物之母。由此看金融与实体的关系,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金融无实体则不存,实体无金融则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