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机制重实效 夯实基础保健康

2017-06-05

上海医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辖区社区卫生

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地处嘉定新城马陆镇南首,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993年起第二冠名为“上海市嘉定区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中心辖区面积62.51 km2,辖12个行政村、6个社区和1个园区,常住人口18.13万,其中户籍人口5.56万;开放床位35张,年门诊量36万,下设1个分中心、11个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现有职工23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0人,研究生学历12人,本科学历109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2人,全科医师57人。

中心目前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社区实践基地、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第二批全科医学科培训基地社区实践基地、上海市第三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上海健康医学院社区联盟基地、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乡村医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基地。

作为新一轮上海市社区综合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中心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做实家庭医生制服务、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加强基层中医能力及实践社区卫生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就医获得感。

1 合理配置资源,扎实网底基础建设

嘉定新城马陆镇座落于上海西北郊,导入人口占全镇人口近三分之二,根据城镇建设和居住人口的分布特点,中心合理配置辖区卫生资源,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镇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服务站除全科门诊外,还提供中医药服务、出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慢性病随访、孕产妇管理、重点人群服务及健康教育服务等,服务项目占中心总服务项目的40%。2015年, 20个家庭医生团队下沉各村(居)委,在辖区内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 坚持惠民为先,做实家庭医生制服务

2011年起,中心启动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2014年通过竞聘方式组建了20支“1+1”(1名家庭医生、1名助理)家庭医生团队,明确了家庭医生的主导地位,制订了涵盖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模式、辖区情况、签约服务、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病床管理、分级诊疗和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的工作手册,让家庭医生工作开展有据可依。

2015年,中心在全市率先部署“1+1+1”签约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开展“1+1+1”签约、“1+1+1”转诊、慢性病长处方及延伸处方等工作,有效缓解了居民每月多次往返中心进行慢性病配药及看专家难的问题。2015年12月中心开始推进慢性病长处方工作,对签约并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稳定期患者,满足一次性开具其单次所有品种治疗性药物4~8周的用量。2016年3月中心开始推进慢性病延伸处方工作,签约患者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看病,再回到社区家庭医生处就诊,就可延续上级医院的用药医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二、三级医院用药。同时,中心内部完善了诊间预约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居民在“1+1+1”签约后,按照改革政策,可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平台为需要的患者转诊至上海市38家市属医院和156家区属医院的专家或专科门诊就诊,实现签约居民优先就诊、转诊。

3 注重服务需求,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中心为了规范管理辖区内慢性病患者以及帮助他们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启动了糖尿病运动干预。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成立了第一支糖尿病运动干预队伍,以社区医生、体育指导员和病员组长组成的1+1+2的管理模式,开展每周3次、每次90 min的运动锻炼,目前共有16支运动干预队伍,参与患者801例。同时,每年以展示表演、总结汇报等形式开展活动,提高参与患者的积极性和活动持续性,文汇报在2016年9月23日对此进行了头版报道并予以推广。

中心还开展了糖尿病全科-专科联合项目,2013年7月起以项目为抓手,依托三级医院建立社区和三级综合医院双向转诊网络,并建立骨干结对带教机制、职称晋升服务机制、视频会诊转诊机制及家庭医生帮扶机制,提高了中心糖尿病防治能力。截至目前,共累计视频会诊33人次,直接转诊112人次,为患者构建转诊绿色通道,有效提升了糖尿病专病的管理效果。

4 关爱弱势群体,积极探索医养结合

面对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中心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为辖区内不同养老形式的老人提供服务,并参与了《上海市老年统一照护需求评估指南》的编写。中心结合家庭医生制服务开展为老服务,目前已签约60岁以上老人17 339人,签约率达到96.45%。按照老人的需求及疾病情况,提供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服务,为有需求的老人建立家庭病床。2013年启动了癌症晚期患者居家舒缓疗护、长期卧床患者褥疮干预居家护理服务,至今已为17例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庭、30例长期卧床老人及家庭提供了服务。中心与辖区内9家养老机构及2家日间照料中心建立了结对服务,由辖区家庭医生负责,每周上门巡诊1次,每季度开展讲课培训1次,每年为老人体检1次,每年开展义诊咨询1次,并根据老人及养老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从2012年起,中心开设了老年护理病房,涵盖老年护理病床35张,开展老年病房优质护理活动,部分解决了辖区老人对于老年护理的需求。

5 发挥中医特色,基层中医药实力不断增强

中心具有浓郁中医特色的中医馆总面积达440 m2,融合挂号收费、中药房、中医诊室及中医理疗等为一体,目前共有中医师16人,其中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中心中医馆能用中药饮片、针灸、拔罐、穴位埋植等16种中医药技术开展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下属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设置了单独的中医诊室,由站点常驻中医类别家庭医生或中心下沉中醫师提供针灸、火罐、电针、敷贴等4项中医药技术。按照“全+专”的培养目标,所有的中医医生在全科基础上都有所专长、有所研究。目前共开设专病门诊12个,形成“科有中医专病,人有中医专长”的发展格局。各专病门诊的门诊量也在逐年上升,达到了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技术优势明显的建设目标,深受辖区百姓的认同。

6 勇于探索实践,建立社区卫生新模式

中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根据开展的6大类131项服务项目,设计标化工作量指标386项,预算管理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和最小单元,辅以护理、中医等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8个系列的预算单位,明确编制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标化工作量的内部目标薪酬分配体系,对家庭医生实行责任目标年薪制,其他岗位人员实行基本加计量考核薪酬制。同时通过社区综合管理平台采集数据,逐步实现科学、透明、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目前家庭医生工作平台2.0已成熟运用,以家庭医生为社区卫生业务开展的核心,通过工作平台实现各类服务项目间的联动。工作平台的功能包括1+1+1签约服务、长处方管理、慢性病临床路径及医联调阅等。社区卫生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质量符合要求,能够支撑全面预算管理、卫生服务监管、绩效评价、可分配总额核定等功能;信息生产系统能够自动生成相关业务数据,数据质量符合管理平台的需求。为满足辖区居民的就医需求及信息深度运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社区卫生工作永远在路上”,为此,中心坚持把保护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努力成为辖区居民健康“大管家”。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辖区社区卫生
家庭医生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构建平安和谐辖区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社区卫生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 真正落实医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