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青春随路边的梧桐叶簌簌地掉
2017-06-05姜一
南京大学 青春随路边的梧桐叶簌簌地掉
南京这座城市,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缱绻情怀。初到这里,你不会感受到身处异乡的寂寥,待久了之后却又会深深品尝到这座六朝古都的清冷。这里曾见证历史,如今更能包容孤独。
你可以和路边的梧桐一起整天蔌蔌地掉叶子,也可以和四月漫天的花粉一起放空大脑随意飘游;你可以和绵绵的梅雨一起没完没了地下,也可以在无数个雨夜过后的寂静里怡然自得。
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
校庆首届520集体婚
夏日茵茵的北大楼
■文/姜一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
● 解不开的民国情结
有一种树,看到了就想起一座城。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植遍南京的梧桐已经变成了这座城市的灵魂,给这座看尽历史更迭的古都多添了一抹神秘的浪漫。
南京人爱极了这些法国梧桐,到底有多爱?记得2011年,南京市政府为了建立地铁3号线,想要把梧桐树移栽,不少南京市民自发走上街头,为可能遭砍伐的梧桐树细心地系上绿丝带,以这种无声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满,最后政府立策保护梧桐。
那一年,还正好赶上了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我印象最深的是生平第一次看到3D灯光秀,就在像书页一样展开的杜厦图书馆的墙壁上,投影一幕幕有关南大的电影画面。
献礼百十校庆所创作的话剧《蒋公的面子》突然走红,在校内大礼堂连演35场,甚至一路演到了国外,如今在南京索性驻场演出。作者是当时还在念大三的学生,叫做温方伊。她早我一年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她讲了《蒋公的面子》是怎么来的。文学院的吕老师给学生们统一布置命题作文《蒋公的面子》,取材一段本校校史的史料。结果温同学做了大量的考证,文笔诙谐有深意,结构也越写越奇,最后写出了这部名动一时的话剧。
故事是讲1943年,老蒋兼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邀请了当时三位中文系教授共赴年夜饭。这宴会是去,还是不去?那蒋公的面子是给,还是不给?故事从民国绵延到新中国,道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气节和风骨,也讲了南大人的情结和困境。
● 绕不开的自由青春
有人说,我能想象到天堂的样子,大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而我在南大度过的一半天堂时光,也是在图书馆。这里仿佛是最自由的地方,我也在这里偶遇了许多青春纪事。
刚进校园时我望着一排排的书架,就像突然掉进蜜糖罐的维尼,眼巴巴地想,这么多小说啊,我怎么才看得完啊。后来我才明白这都是想多了,直到毕业临走前也没真正看过几本,反而是发现了新的玩法。我发现借到的书里经常有“前任”批注,当然基本都是拿铅笔写的。《圣诞忆旧集》第二个故事完结的地方有人写着“2013.12.15,埃及下了112年来第一场雪”;绿皮儿的《我的精神家园》目录页上写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汪曾祺散文集扉页上有“此书佳,值得读”,下面还有跟帖“我也这么想”。
依旧在图书馆,我看到过一个男生的绝笔信。摊开在桌子上放着,钢笔躺着压在纸上。我坐下的时候一眼扫到抬头“绝笔信”三个字吓了一跳,心“砰砰”地拿起来看了一眼。“以防自己出意外,给家人一个交代。”我大概浏览了一页,自知失礼,便没敢往下看。那男生大约半小时后回来了。看到坐在旁边的我,他神色有些慌张,见我面色平静,他才合上本子自顾自地看起书来。为了不让他起疑,我忐忑不安地坐了半小时才走,临走时我看到他的铁制文具盒下压着本《安娜·卡列尼娜》。
南大的青春记忆除了自由就是浪漫,连校庆都是在那个浪漫的日子——5·20。大学四年,我们见了学弟学妹楼下摆蜡烛表白的,见了学长学姐经历过浦口、仙林和鼓楼校区轮换,却恋情不移的,甚至还有毕业的学长学姐在宿舍办婚礼的。浪漫的巅峰是2016年114周年校庆,这一天,陈校长亲自当证婚人,为114对南大人念证婚词,温馨得让人不禁掉泪。
敬文学生活动中心
银装素裹的南大
● 抛不开的秦淮莫愁
除了满城梧桐,南京还有许多好景致。
秦淮河的画舫,莫愁玄武的湖光,中山陵的阶梯,明孝陵的神道还有夫子庙的庙会。南京不愁没有好景致,而且南京人懂得顺应时令,徜徉自然。春天里便登梅花山赏梅花,秋日里赴栖霞山的红叶诗会。
我们宿舍有个台湾妹,说话软软的,很好听,还打得一手好篮球。记得我们一起去宋美龄故居的时候,她默默指着一张合影上的一个男子说:“这是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当时我们下巴都吓掉了。
一晃毕业都三年了,小辣椒先去了尼泊尔支教,又去了心心念念的香港中文大学读书,还是那样美貌。云南姑娘以前还总追着我帮她补习英文,现在跑遍欧洲,英文不要太溜,甚至学会了法语、瑞典语,在世界上的另一个角落,找到了云南一样的世外桃源,逍遥自在。台湾妹还是那么阳光,篮球排球一个没落下,还做着自己喜欢的广告行业。
想想那时候,考试周挑灯夜读,一起去抢自习室还有图书馆;摄影课户外采风,拼了命想方设法拍好照片;校庆日开心到飞起,挤破头去听各种学者名家的讲座。有时候我会想,那时候,我们是忙还是不忙?
好像有时候很闲,无所事事满脑子浪漫幻想,宿舍几个小姑娘一有时间,恨不得跑遍全南京好吃好玩的,一个都不落下;好像有时候又忙得像旋转陀螺,考试、练级,拿高分、拼学分绩点,图书馆里的书一本接一本看,先锋书店的书一本接一本地买。
若干年后,在朋友圈里,在新闻里,偶尔会看到南大的消息,它会提醒在你生命里的那段存在。南大就像一个神奇的包袱,低调而又丰富,就藏在你心底的某个角落。你会记得那时我们都还年轻,那里书多讲座多,那里可以安心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