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注的全国风云人物文香兰的人生沉浮
2017-06-05郭红敏
■郭红敏
毛泽东关注的全国风云人物文香兰的人生沉浮
■郭红敏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文香兰是一个闻名全国的风云人物。解放初期,不到20岁的河南省鲁山县老庄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文香兰,因为虚报粮食丰产,成为全国的一个反面典型,就连毛泽东也知道她。后来的文香兰不但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还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和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中央候补委员,并先后担任河南省委常委、鲁山县委副书记,河南省妇联主任等职。1958年5月份,24岁的文香兰在北京参加中共八大一次会议期间,请毛泽东为《鲁山报》题词。文香兰在出席1969年4月底召开的中共九大一次会议期间,还生下了儿子“庆九”。
虽然那段火红的岁月早已远去,文香兰的生活也归于沉寂。但是,作为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和担任过中央到地方诸多领导职务的文香兰,身上依然充满了很多神秘感,这也是那段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时代烙印。
记者披露文香兰试验田造假
1953年1月以前,河南省鲁山县贺堂乡老庄村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庄,担任老庄村农业社社长的文香兰也仅是个不到20岁的小姑娘。
1934年8月,文香兰出生于鲁山县张良镇刘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8月她以童养媳的身份与老庄村张志华结婚。因为文香兰没上过学,便和村里的30多个姐妹晚上到村里的扫盲班学习。后来,这30多人成立了一个互助组。
《鲁山报》
1950年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后,全国掀起了支援抗美援朝的高潮。文香兰的互助组也不甘落后,她们大量种植棉花,夜以继日地为志援军做棉鞋和鞋垫。1951年12月,年仅17岁的文香兰担任老庄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
1951年10月26日,中央农业部为推动农村爱国丰产运动,鼓励农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特别制定了1951年农业丰产奖励试行办法,激起了广大农民的爱国热情,农业增产增收运动在全国农村普遍兴起。
1952年麦收之际,《人民日报》记者阚枫和《长江日报》记者吕建中一行来鲁山县蹲点。县委负责同志向他们介绍说,三区贺堂乡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3亩麦田每亩获得了676斤的高产。阚枫便和正在该县调查小麦丰产情况的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常耀中、河南省政府农林厅栗大普等人一起赶往贺堂乡。该社丰产麦田共分两块,一块是社长文香兰的,一块是社员张福星的。他们决定逐户了解,便于总结她们的丰产经验。
第二天清早,阚枫等人便来到丰产田里。那是一块丘陵地,在当地是一块七等地。阚枫走访了10多个农民,他们都只听说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2小麦打了2030斤,但却不知道丰产地在哪儿。
阚枫调查了1952年该村的小麦收成情况,因为小麦扬花期间,阴雨连绵,收成普遍不如1951年,每亩平均300斤就算丰收了。如果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丰产地真的每亩平均产670斤以上,那就会有很多农民跑到她的麦田里去看。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本村群众却不知道丰产地在什么地方。
阚枫进行了分析,又经过详细的测算后,他们断定其实际亩产量最多不会超过400斤,阚枫遂将情况报告给鲁山县政府。但是,阚枫等人后来从1952年10月5日《河南日报》刊登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1952年小麦丰产模范第四批受奖名单》中,看到了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名字。当年,文香兰仍以试验田高产,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
1953年1月5日,阚枫写的《鲁山县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高额丰产”的实况调查》报道刊登在《河南日报》头版,并配发编者按,建议河南省政府严肃处理该事。
随后,《河南日报》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对鲁山县领导机关捏造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丰产成绩的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揭发和批评。《河南日报》9天内收到186位读者来信,包括省直机关干部、各专区、县、区、乡、村干部等人,他们纷纷支持对此事进行批评监督。
文香兰虚报粮食产量
文香兰在《河南日报》作检讨
这篇文章在河南上下引起的震动之大,可想而知。
1953年1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命令,指定与文香兰事件有关的单位,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农林厅、许昌专署、鲁山县人民政府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公开的检讨,并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大讨论。
许昌专署建设科在1953年1月19日的《河南日报》上进行了初步检查,承认阚枫调查材料属实,同意阚枫对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丰产问题所提建议。
河南省人民政府农业厅于1953年1月23日在《河南日报》发文,对评奖鲁山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所犯错误进行了深刻的检讨,认为省农业厅在这一事件的思想上做法上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并请省政府予以处分,以挽回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责成许昌专署、鲁山县人民政府对此事有关人员认真彻底进行检查,追究责任,对情节较重者予以适当处分。
许昌地委、许昌专署检查组到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检查后,更加证实了鲁山县领导机关所犯官僚主义、风头主义问题的严重性。
同年1月28日,鲁山县政府在《河南日报》上进行了初步检讨。检讨中声明:为了很好地检讨错误,鲁山县政府县长王延太等7人配合许昌地委、许昌专署检查组于1953年1月10日到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实况检查。4天内,通过座谈会和深入访问等方式,弄清了“高额丰产”的真相。首先是丰产地多出4分多;其次是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劳动股长张志信私自把非农产地里的一车麦穗(约可收麦350斤)混入丰产地麦堆,又在高丰产地的麦种里混入了20多捆非农产地的麦种100斤。此外,麦子出种时,没有除去5%的损耗,实际每亩产量只有431斤,这完全证实了高额丰产小麦的虚假。
事件的关键人物文香兰,此时也处在风口浪尖。
1月28日,文香兰也在《河南日报》上作了深刻检讨,她认为自己学习不够,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不明确,只知道当模范光荣,但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起模范作用。
在检讨中,文香兰说出了事件的前后经过:1952年区上叫我搞丰产小麦,但我们没有准备,底肥没有加够。社里干部都说:就以你的7分地再加上张福星的2亩3分地为丰产地,以后多追肥就可以。可是由于底肥不足,麦子是达不到高丰产标准的。大伙都很着急:这如何对得起县、区政府?想得奖的思想也在支配着我。后来,农业股长张志信说:为了丰产,咱就兑点假吧!我也未加反对。结果在我7分地收的麦子里,加上了由别的地里收的17个麦捆子,又在张福星的地里加上从另外一块地多割的一车麦子,这样就共计打了2030斤,平均每亩676斤。其实我们的地每亩最多只能打400来斤。我们以假材料报区,区上也无人来检查,这就骗取了一个奖励。
与文香兰有关的图书
1月29日,许昌专署代专员马金铭对鲁山县假报丰产事件作检讨,并请求上级给予处分。3月4日,《人民日报》转载了《河南日报》登载的鲁山县委书记、鲁山县县长王延太检查自己的官僚主义和风头主义作风的文章。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还向各地有关机关发出了关于有些地方假报丰产成绩应予检查处理的通报。通报称,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因思想不纯,竟有意捏造假报告来窃取荣誉。如鲁山县领导机关便捏造了该县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3亩小麦每亩产676斤的丰产成绩,其实每亩最多只能打400多斤,企图以此骗取生产的功绩。河南省人民政府农林厅轻信了这个假报告,错奖了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
毛泽东关心犯错误的文香兰
19岁的文香兰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负面人物,就连毛泽东也知道这件事。
1953年2月的癸巳正月,毛泽东专列沿着京汉铁路,展开调查研究。2月15日下午,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到达郑州站,河北邢台县委第二书记、县长张玉美等人下车,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上车。京汉沿线随后登上毛泽东专列交谈问题的,还有时任许昌地委书记的纪登奎、信阳地委书记王黎之。他们每人向毛泽东单独汇报时间数小时不等。
纪登奎向毛泽东报告全区成立了多少个互助组,多少个合作社,群众如何积极等,毛泽东突然问他:“你们那个文香兰合作社现在怎么样?垮台了没有?”
纪登奎当即向毛泽东汇报:“这个合作社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与压力,但没有垮台。”
纪登奎接着说:文香兰虚报之事被披露后,很快从不久前上级鼓励乡亲热爱的天上,陷入四面楚歌困境。村民为此还编了一首儿歌:“文香兰,假模范,骗人牛(奖励的牛)来骗人钱。”村民像躲瘟神似的躲着她,社员们纷纷要求退社,结果16户退了9户半,文香兰家一半退社一半留社,她的公婆退了社,她和丈夫留了下来。处境艰难,6户半农民兑上鸡蛋卖了,买回一个耙。这时贺堂乡书记李瑞堂伸出手来,和另两位干部年前把他们一个月的工资一起借给文香兰农业合作社,帮助她们渡过难关。文香兰在村民大会上多次检讨错误,村民都说,“文香兰还是一个年轻人,知错改错就好。”文香兰又带领社员们干起来了。
听了纪登奎的汇报后,毛泽东笑着说:“哪里跌倒了,哪里爬起来,好。”“你们要帮助文香兰解决困难,不能让这个合作社垮了。”
那段时间,文香兰的压力很大,正是毛泽东对她的鼓励和支持,让她慢慢的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铁姑娘”。
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南丁于2015年11月5日报发表在河南日报《半凋零》一文,提到了文香兰。
文中说,我一生都在文艺界工作,朋友就大多在此界别里,也有虽不在此界,但业余从事文学写作的朋友。也有例外,如这个集子里所收文香兰、袁隆、王衍昭、黄培民。
文中写道:“1958年,我曾在鲁山县张良区的老庄村文香兰的家中住了大半年,直至那年年末,与文香兰与她的丈夫张志华当然就都成了朋友。志华当年任生产队长,寡言少语,为一出色的猎手,下地干活常扛着猎枪,回家时那猎枪的枪筒上会不时挂着一只两只猎获来的野兔,就成为全家的餐中美食……之后香兰的生活故事是,她曾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委常委,之后又做过许昌地区副专员、长葛县委书记,最后在河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的任上退休。前些日在纬三路上偶遇她,她说是送孙女上幼儿园。香兰比我小两岁,如今也是八十二岁的老奶奶了。”
文香兰连环画内容
1978年9月,文香兰(左一)和大寨宋立英(中),河北吕玉兰(左二),山西申纪兰(右二),黑龙江薛桂芳(右一)出席全国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
文香兰请毛泽东写《鲁山报》报头
乡亲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像泥土一样质朴、又犯过严重错误的文香兰,日后竟会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为中共八大代表、三届中央候补委员,达到她人生的巅峰。
1954年7月,29岁的文香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文香兰被评为全国青年积极分子。195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坚决走合作化道路的文香兰》插图本。
195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香兰》连环画单行本开始发行。连环画内容是:文香兰是一个年轻的女农业社长,又是河南省劳动模范。因为虚报丰产的事犯了错误,在党和群众的帮助下,她领导社员们坚强地、刻苦勤俭地度过了种种生产上的困难,最后终于战胜了天灾,获得了丰收。文香兰最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文香兰身上的政治光环也越来越多。1958年1月至1973年的15年间,她先后担任鲁山县老庄大队党支部书记,河南省革委会常委、张良公社党委副书记、鲁山县委副书记等职务。
如今在鲁山县张良镇的几处山坳里,还保留着十多亩老茶树。经曾担任鲁山县蚕业局局长的退休高级农艺师赵振华证实,这些老茶园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香兰带领群众种植的,当时种植了上百亩。经抢救性管理,这些老茶园 在 2013年开始产茶。有人建议将此茶起名为“香兰茶”。
当时担任老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文香兰,由于农业社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代表。
1955年3月,鲁山县办了一份《鲁山报》,报纸的总编由县委书记杨国殿担任,县委副书记宋杰任副总编。
1958年5月,文香兰接到赴京出席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通知。出发前,杨国殿交给文香兰一张写着“请主席给俺写个《鲁山报》报头”的字条,委托她到北京后择机呈递到毛主席手上。
5月5日大会开幕那一天,代表们按照姓氏笔画排座位,文香兰排在第三排。直到第三天,文香兰看到有人正向主席台传字条,也把字条递给了前排的人:“请把这个转到主席台上,转给毛主席。”前排的人将她的字条一递一传到了主席台上,由执行主席将字条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打开字条看了一眼,也没有吭声,就随手放在一旁的资料里。
接下来的几天,文香兰也不敢多问,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上午大会闭幕时,文香兰已经拿到了返程的车票,主席题字的事情还是没有一点消息。
中午,文香兰回到所居住的前门饭店,正在犯愁,大会秘书处一名工作人员找来了。他带来了一个信封,文香兰打开一看,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鲁山报》报头。那是一张16开宣纸,毛主席写的“鲁山报”三个字,字体瘦长,遒劲有力。文香兰看后,激动不已。
文香兰回到鲁山后,县里还专门召开大会,庆祝毛主席为《鲁山报》题写报头。以后再印刷的《鲁山报》,就开始用毛主席写的这个报头。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鲁山报》停刊。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报头原件不慎遗失,让文香兰扼腕叹息。
文香兰宣传画
在北京开会时生下孩子“庆九”
那时的文香兰,还是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比文香兰小5岁的吴桂贤是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中央委员和中共十大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开会时他们经常在一起。
1976年9月18日下午四时,毛主席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文香兰和吴桂贤、宋庆龄、邢燕子等人是毛泽东治丧委员会成员。另外,文香兰还是朱德、周恩来治丧委员会成员。
2007年鲁山县庆祝解放60周年时,文香兰应鲁山县委、县政府之邀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鲁山。看到昔日熟悉的场景,她倍感亲切。
日前,鲁山县《天南地北鲁山人》摄制组在郑州采访了文香兰。今年82岁的文香兰虽然耳朵有点聋,10年前双眼因出血而视力严重下降,但她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起过去的经历时,文香兰有时语调平缓,好像在叙家常;说到高兴时,性格豁达开朗的她发出爽朗的笑声。随着她的讲述,一段沉淀的历史,在大家眼前慢慢铺开。
文香兰说,在1969年4月底召开的中共九大一次会议上,她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参加会议前,她一直住在郑州的中州宾馆待命,当时她已经怀孕即将临产。会议时间确定后,她挺着大肚子赴京开会。她和湖北的陈爱娥都是在北京生的孩子,为了纪念这次会议,陈爱娥生的女儿取名“红九”,她为儿子取名“庆九”。
在1973年以前,文香兰虽然也担任河南省革委会常委,但一直在鲁山工作。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曾9次受到毛泽东接见的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党委书记史来贺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和同时期的全国劳模文香兰谈过,咱农业劳模的责任,就是跟群众一起劳动,把脚下这块地球修好。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只适合干村支书……
一次在北京开会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问文香兰在哪里工作,文香兰如实回答。后来,文香兰了解到,李先念对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刘建勋说,应该让文香兰出来见见世面,不能总在天井里。
此后的1973年9月至1978年10月,文香兰离开鲁山任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妇联主任。1978年10月至1994年5月,她先后担任河南省妇联主任,长葛县委第一书记、书记,许昌地区行署副专员,河南省计生委副主任、督导员等职。她退休后,在郑州颐养天年。
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担任领导职务的文香兰也没少作难。她最怕的是开会作报告,提前要把报告内容反复读几遍,害怕念错字和中间卡壳。
2015年,南丁在《半凋零》一文中写道:“《文香兰的性格》为1963年所写,那年她曾来省城出席劳动模范大会。文中所述为1952年文香兰农业生产合作社假报丰产被揭露遭到社会的普遍谴责后,合作社面临崩溃散伙之际,这个当年十九岁的乡村女孩依然坚持办社的故事。这是那个乡村女孩在那个历史瞬间的足迹,反映着她性格中虽遇艰难而不屈的倔强。至于那足迹如何?让历史去评说……”
(作者殷晓章为东方今报特稿部记者)
曾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动模范文香兰在主席台上